资源简介 第3节 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代谢1.植物吸收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根尖 B.茎尖C.叶 D.种子2.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与利用主要体现在( )A.用于构建植物体本身组织B.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C.促进新陈代谢的进行D.以上都是正确的3.扭叶松属于裸子植物,它的树皮薄,茎、叶中含有机物——松脂,易燃烧。发生火灾时,坚固而紧闭的松果将种子保护起来。火灾过后,松果崩裂开来,种子撒播在满是草木灰的土壤中。下列有关扭叶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松脂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B.种子外部起保护作用的是果皮C.对种子的保护是对环境的适应D.火灾后的草木灰为种子萌发提供有机物4.下列不是含磷的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的是( )A.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B.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C.使果实的成熟提早D.使种子的成熟提早5.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合理施肥的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有机物B.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的无机盐是氮、硫、磷C.“微量元素”因含量微少,所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影响不大D.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到茎、叶等其他器官6.针对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禁止使用化学肥料,保护环境B.过度使用化学肥料会使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生长C.有机肥料起效慢,但持续时间长D.应以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7.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如果缺乏,就会表现出相应症状。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用具:完全营养液、缺Mg的完全培养液、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含Mg的无机盐溶液。实验原理:任何一种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实验步骤:①将玉米幼苗平均分成两组,标号A、B。②将A、B两组玉米幼苗分别放入装有等量的完全培养液、缺Mg的完全培养液的两个培养缸中进行培养。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预测现象和结果:(1)若A缸中玉米叶片________,B缸中玉米叶片________,说明玉米叶片发黄是由于缺Mg造成的。(2)若A缸中玉米叶片不发黄,B缸中玉米叶片________,说明玉米叶片发黄不是由于缺Mg造成的。(3)若B缸中玉米叶片发黄,实验从严谨角度考虑,还应该增加一个步骤,将_______________(填“含Mg的无机盐溶液”或“缺Mg的完全培养液”)加入其中,叶片将________。能力提升8.蔬菜、水果、花卉等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A.含氮、磷、钾的无机盐B.含磷、钾、镁的无机盐C.含硼、锌、铝的无机盐D.含钙、镁、铁的无机盐9.暑假王东到正定县塔元庄采摘园参观,发现好多瓜果植物是无土栽培的。植物的无土栽培能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植物能从营养液里获得足够的( )A.水分和氧气 B.水分和有机物C.水分和无机盐 D.无机盐和氧气10.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培养,结果如图所示,用滴管分别取少量的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置于载玻片上,并烘烤,待水分蒸发后,在滴过土壤浸出液的载玻片上留下了结晶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的变量是水分的多少B.滴过土壤浸出液的玻片上留下的结晶物质是无机盐C.实验应该在黑暗处进行D.蒸馏水中有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11.某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可能是缺少某种无机盐。为此,他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中判断,该农田缺少最多的无机盐是( )地块 甲 乙 丙 丁施肥情况 含氮的 无机盐 含钾的 无机盐 含磷的 无机盐 不施肥小麦收获 量/千克 55.66 65.76 56.89 55.22A.含氮的无机盐 B.含钾的无机盐C.含磷的无机盐 D.无法确定12.近期,重金属铬因“毒胶囊”事件再次引起关注。小宏想知道铬对玉米生长是否有影响,他做了如下实验:在装有同样肥沃土壤的A、B两个花盆中,同时移入生长同样健壮的玉米幼苗,A盆正常浇水,B盆浇等量的、一定浓度的含铬溶液。两周以后,玉米幼苗生长状况如图所示。该实验重复做了多次,现象一致。(1)本实验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应保证两组玉米的大小、健康状况等条件要_________。设置A、B两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2)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3)该实验还重复做了多次,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4)根据实验现象,小宏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13.下图表示土壤中甲、乙两种矿质元素浓度变化与植物生长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植物生长所需要甲元素的量比乙元素的量________(填“多”或“少”)。(2)在土壤中乙元素的浓度分别为A、B、C时,其中在________浓度下施含有乙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植物生长。14.竹子生长快,适应性强,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1)下图表示竹子的不同结构,其中属于器官的是________ 。(2)研究氮肥施加量对竹材产量的影响,科学家选取三块土壤、朝向和种类等条件相同的竹林,分别施加不同量的同种氮肥,测出竹材产量。实验连续进行三年,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实验生产中,施加氮肥最合理的量为_________kg/m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节 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代谢1.植物吸收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 )A.根尖 B.茎尖C.叶 D.种子2.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与利用主要体现在( D )A.用于构建植物体本身组织B.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C.促进新陈代谢的进行D.以上都是正确的3.扭叶松属于裸子植物,它的树皮薄,茎、叶中含有机物——松脂,易燃烧。发生火灾时,坚固而紧闭的松果将种子保护起来。火灾过后,松果崩裂开来,种子撒播在满是草木灰的土壤中。下列有关扭叶松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松脂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B.种子外部起保护作用的是果皮C.对种子的保护是对环境的适应D.火灾后的草木灰为种子萌发提供有机物4.下列不是含磷的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的是( B )A.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B.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C.使果实的成熟提早D.使种子的成熟提早5.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合理施肥的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有机物B.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的无机盐是氮、硫、磷C.“微量元素”因含量微少,所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影响不大D.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到茎、叶等其他器官6.针对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A.禁止使用化学肥料,保护环境B.过度使用化学肥料会使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生长C.有机肥料起效慢,但持续时间长D.应以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7.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如果缺乏,就会表现出相应症状。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用具:完全营养液、缺Mg的完全培养液、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含Mg的无机盐溶液。实验原理:任何一种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实验步骤:①将玉米幼苗平均分成两组,标号A、B。②将A、B两组玉米幼苗分别放入装有等量的完全培养液、缺Mg的完全培养液的两个培养缸中进行培养。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预测现象和结果:(1)若A缸中玉米叶片__不发黄__,B缸中玉米叶片__发黄__,说明玉米叶片发黄是由于缺Mg造成的。(2)若A缸中玉米叶片不发黄,B缸中玉米叶片__不发黄__,说明玉米叶片发黄不是由于缺Mg造成的。(3)若B缸中玉米叶片发黄,实验从严谨角度考虑,还应该增加一个步骤,将__含Mg的无机盐溶液__(填“含Mg的无机盐溶液”或“缺Mg的完全培养液”)加入其中,叶片将__恢复正常__。能力提升8.蔬菜、水果、花卉等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A )A.含氮、磷、钾的无机盐B.含磷、钾、镁的无机盐C.含硼、锌、铝的无机盐D.含钙、镁、铁的无机盐9.暑假王东到正定县塔元庄采摘园参观,发现好多瓜果植物是无土栽培的。植物的无土栽培能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植物能从营养液里获得足够的( C )A.水分和氧气 B.水分和有机物C.水分和无机盐 D.无机盐和氧气10.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培养,结果如图所示,用滴管分别取少量的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置于载玻片上,并烘烤,待水分蒸发后,在滴过土壤浸出液的载玻片上留下了结晶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实验的变量是水分的多少B.滴过土壤浸出液的玻片上留下的结晶物质是无机盐C.实验应该在黑暗处进行D.蒸馏水中有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11.某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可能是缺少某种无机盐。为此,他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中判断,该农田缺少最多的无机盐是( B )地块 甲 乙 丙 丁施肥情况 含氮的 无机盐 含钾的 无机盐 含磷的 无机盐 不施肥小麦收获 量/千克 55.66 65.76 56.89 55.22A.含氮的无机盐 B.含钾的无机盐C.含磷的无机盐 D.无法确定12.近期,重金属铬因“毒胶囊”事件再次引起关注。小宏想知道铬对玉米生长是否有影响,他做了如下实验:在装有同样肥沃土壤的A、B两个花盆中,同时移入生长同样健壮的玉米幼苗,A盆正常浇水,B盆浇等量的、一定浓度的含铬溶液。两周以后,玉米幼苗生长状况如图所示。该实验重复做了多次,现象一致。(1)本实验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应保证两组玉米的大小、健康状况等条件要__相同或一致__。设置A、B两组实验的目的是__进行对照__。(2)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含铬溶液__。(3)该实验还重复做了多次,是为了__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__。(4)根据实验现象,小宏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铬对玉米的生长有抑制作用__。13.下图表示土壤中甲、乙两种矿质元素浓度变化与植物生长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植物生长所需要甲元素的量比乙元素的量__少__(填“多”或“少”)。(2)在土壤中乙元素的浓度分别为A、B、C时,其中在__A__浓度下施含有乙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植物生长。14.竹子生长快,适应性强,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1)下图表示竹子的不同结构,其中属于器官的是__丙__ 。(2)研究氮肥施加量对竹材产量的影响,科学家选取三块土壤、朝向和种类等条件相同的竹林,分别施加不同量的同种氮肥,测出竹材产量。实验连续进行三年,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实验生产中,施加氮肥最合理的量为__0.01__kg/m2,理由是__从竹材产量分析,施加氮肥比不施肥有明显增加;施加0.04__kg/m2的氮肥竹材产量比0.01__kg/m2增幅较小甚至下降,而且施肥过多容易引起土壤板结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