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古文今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秋季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古文今译

资源简介

古文今译
教材第5页的“人生万事须自 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出自元 代诗人范椁(pēng) 的《王氏能 远楼》,意思是人生在世要立 足当下,依靠自己脚踏实地稳步前行,只要坚持不懈,哪怕 每次仅迈出半步,长久积累也能开创出 一 片广阔天地。
习总书记引用这句诗意在勉励当代青年要立志高远、善 积跬步、不懈奋斗,在精彩的青春赛道上扛起时代使命,书写最美芳华。
古文今译
教材第6页的“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出自《礼记 · 中 庸》,原文为“凡事豫则立,不 豫则废”,意思是做任何事情, 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往往会失败。
古文今译
教材第8页的“为者常成,行 者常至”出自《晏子春秋 · 内 篇杂下》,意思是努力实践的 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 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古文今译
教材第8页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自荀子的《劝学》,大意是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生动形象地阐明了要慢慢积累,不可拔苗助长的道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 · 为政》,其大意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 惑而无定见,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
名言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 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启 示我们要善于取长补短。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了解他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 明达。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愿接受的,不要施加到别人 身上。
古文今译
教材第9页的“知人者智,自 知者明”出自《道德经》,意思 是能了解他人的人是智慧的, 能了解自己的人是聪明的,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
格言警句
一个真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法 不谦虚。谦虚使人的心缩小, 像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 结实。结实才能诚实。
——老舍
古文今译
教材第13页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出自唐代李白的《将进 酒》,其意思是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 此句写得自信狂放,透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态度,后常用此句劝人对金钱看淡,对 自己充满信心。
格言警句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
——《抱朴子 ·务正》 解读:善用人的长处,则凡事不会不成功;回避其短处,则世界上没有不可用之才。这说明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而应当避其短、用其长,这样才 能做到“人尽其才”。
古文今译
教材第18页的“志不立,天下 无可成之事”由明代思想家王 阳明在其所著的《教条示龙场诸生》中提出,意思是:志向不确定,则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功,强调了立志对于人生成功 的重要性。
格言警句
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 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 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 跨峻岭。
——华罗庚(数学家)
名言释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解读:工匠想要做好他的工作, 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 做好一件事,方式方法非常
重要。
古文今译
教材第29页的“天下之本在 家”出自东汉学者荀悦的《申 鉴 ·政体》,大意是治理国家 的根本在于先治理好家庭,即 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地推进治 理。这句话强调了家庭和谐 对于社会和谐、家庭幸福对于
国家繁荣的重要性。
格言名句
哀哀父母,生我劬(qú) 劳。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诗经 · 小雅》 解读:父母为了生养子女,牺 牲了许多。
古文今译
教材第31页的“孝弟也者,其 为仁之本与”的意思是对父母 孝顺,对兄弟友爱,这就是仁 的根本,启示我们要孝敬父 母,友爱兄弟。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 辱,其下能养”的意思是孝敬 父母有三个境界,大孝是尊重 父母,其次是不让自己的言行 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 活父母,启示我们要孝敬父 母、关爱双亲。
古文今译
教材第32页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 物力维艰”大意为一点点衣食 都来之不易,应当经常想到物 力的艰难而加以珍惜。
“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 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的 大意是(孩子们)要胸怀远大 理想,心系全世界人民,努力 走在为人民服务的大道上。
古文今译
教材第34页的“安其学而亲 其师”出自《礼记 · 学记》,原 文为“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 友而信其道”,大意是安心学 习,亲近师长,乐于与众人交 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
古文今译
教材第35页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出自韩愈的 《师说》,意思是:教师,是传授 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 人。这告诉我们,教师教给我 们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 有许多待人接物的道理等。
格言警句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 而重傅,则法度存。
——《荀子 · 大略》 解读:国家将要兴盛,一定尊 敬老师并看重有技能的人;如 此,规矩和制度就能保持并得 以推行。
古文今译
教材第44页的“人之相识,贵 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出自《孟子》,意思是人与人的 交往,最可贵的是互相了解; 互相间的了解,最可贵的是互 相知心。启示我们友谊可以 超越物质条件,实现心灵的沟 通与契合。
格言警句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 李白《君马黄》 解读:兄弟之间的情谊只有在 急难中才能深厚,才能成为相 知,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又有 什么好处呢?
古文今译
教材第50页的“人者固非可 孤立生存于世界也,必有群然 后人格始能立”大意为每一个 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 个世上,必须生活在人群中才 能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强调 了集体对个人的重要作用,个 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成长。
格言警句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 ( 清 ) 魏 源
解读:一个人独自举起重物可 能会很困难,许多人一块儿行 走则容易走快。
人者,天地之镇也。
— 《黄帝内经 ·灵枢 · 玉版》 解读:在自然界中,人是最宝贵、最重要的。
格言警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陈著(宋)
解读:花谢了有重开的时候, 人老了却不能返回到少年时 代,指生命不可逆,我们要珍 惜当下的每一天。
格言警句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 隙,忽然而已。
——《庄子 ·知北游》 解读: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 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 间而过罢了。这句话启示我 们,生命是有限的,要珍惜 生命。
古文今译
教材第64页的“天地之大德 曰生”出自《周易》,意思是天 地最大的恩德,是为宇宙和人 类提供了生生不息的环境,让 各类生命各得其所,安身立命。
教材第65 页的“仁者爱人”出 自《孟子 · 离娄下》,意思是仁 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和人 格魅力的善良的人。仁者爱人是儒学所主张的爱的方式。 “推己及人”这一思想最早源于孔子的两句话,一句是“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句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接受的, 不要强加给别人。“己欲立而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 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 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古文今译
教材第69页的“居安思危,思 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左 传》,意思是处于安全环境时 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 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 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格言督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 寒来。
解读:宝剑的锐利需要不断磨 炼,梅花飘香需要熬过寒冷的 冬季。其喻义是要想拥有某 样东西,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得到。
古文今译
教材第83页的“不畏浮云遮 望眼”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 峰》,后半句是“自缘身在最高 层”,意思是不怕浮云遮住了 视线,只因置身在最高层,启 示我们要高瞻远瞩。
“乱云飞渡仍从容”出自毛泽东的《七绝 · 为李进同志题所 摄庐山仙人洞照》,寓意我们 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要坚 定信念、保持定力。
古文今译
教材第83页的“不畏浮云遮 望眼”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 峰》,后半句是“自缘身在最高 层”,意思是不怕浮云遮住了 视线,只因置身在最高层,启 示我们要高瞻远瞩。
“乱云飞渡仍从容”出自毛泽 东的《七绝 · 为李进同志题所 摄庐山仙人洞照》,寓意我们 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要坚 定信念、保持定力。
古文今译
教材第85页的“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是在明代杨继盛 所作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 文章”的基础上,改了“辣”字 为“妙”字而成的。上联中的 “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
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 救国救民为己任;下联中的 “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 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 共产主义的作品。“妙手著文 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 章来宣传革命。
格言警句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 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
格言警句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解读: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 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诗句表达了诗人的满腔抱负, 踌躇满志。
古文今译
教材第91 页的“长风破浪会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 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意思 是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 径直挂上高高的船帆横渡沧 海。这两句诗告诉我们,当遇 到困难和挫折时,应该鼓起勇 气,坚定信心,扬帆起航,坚信 自己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古文今译
教材第91页的“博学之,审问 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自《礼记 · 中庸》,意思是要 多方面地学,审慎地求问,慎 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笃诚 地践行。
古文今译
教材第92页的“业精于勤,荒 于嬉”出自唐代韩愈的《进学 解》,意思是勤奋能使业务技 能更加精进,而沉迷于玩乐会 导致业务技能荒废。这要求 人们对学业勤奋不辍,研习不 止,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有所 成就。
古文今译
教材第94页的“人有悲欢离 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 头 · 明月几时有》,意思是人 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 阴晴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 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其意思是天下不顺 心的事情很多,而可以告诉别人的话却很少。
名言警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 所伏。
——老子《道德经》 解读: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 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 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
格言警句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 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程开甲
格言警句
路也漫漫,遥遥其途,心向往之,虽远莫阻。
解读:距离目标路途遥远,但由于心里向往,即使遥远,也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追寻的
脚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