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科学测量(第1课时) (课件 24张PPT+教案+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节 科学测量(第1课时) (课件 24张PPT+教案+练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科学测量(第1课时)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与要求】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①能使用简单的一起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测量的意义,了解长度的单位及测量工具;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2.科学思维:形成估算的能力和正确的实验习惯;
3.探究实践:通过操作练习,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实验习惯。提升动手能力。
3.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激发学习科学兴趣。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上第1章第4节《科学测量》第1课时长度的测量。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对长度的测量及部分单位间的换算有初步的了解,但对长度的测量基本操作缺乏规范性,对“米”这个长度单位缺乏概念。本课时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任务性活动中,领会操作的规范化,同时完善对实验的和记录勇和,并拥有成功感。在体验过程中巩固和提高长度测量的技能,在估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测量方法的设计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思路】引出“测量”→公认的标准量→长度单位:基本单位,单位换算,单位的选择→刻度尺是长度测量工具→ 正确使用刻度尺→特殊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享有“大树王国” 之美誉,需要3人以上合抱的大树就有400棵,其中最大的一棵需要8人才能将其合围。 这棵“大树王”的直径到底是多少呢? 如何准确地测量它的周长? 要准确而严密地解释一些科学现象, 往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因此,我们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激发兴趣,引入“测量”。
什么是测量 一、测量 1、测量: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注:这里的公认的标准是指单位。) 我们要知道某同学立定跳远的成绩,就需要对他所跳过的距离进行测量。要测量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长度单位。 2、国际单位制: 国际计量大会采纳和推荐的统一的测量标准。 科学阅读:国际单位制 明确测量要有比较的标准。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2)常用单位:②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km→m→mm→μm →nm 每一级都是千进位。 m →dm →cm→mm 每一级都是十进位。 思考讨论: 测量图中各物体的长度时,应该分别用什么长度单位? 2.我们常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你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刻度尺有哪些? 常用的刻度尺:直尺、三角尺、卷尺。(实物展示) 还有精密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实物展示) 探索活动: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和度。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同学间交流。 3.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②会选: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和度。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③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待测物;◎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应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若零刻度线磨损,则可从某一整数刻度开始测量。 ④会读: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面垂直。 ④会记:测量值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生活中,也常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人的身体上有哪些尺? 一拃、一步、一庹、一指、一掌,…… 用刻度尺测出身体上的“尺”的长度,记录,课后与同学交流。 5.特殊的测量方法 思考与讨论 1.你能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中一张纸的厚度吗? 累计法。 2.你能用自行车当里程表测量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吗?试说出具体方法。 滚轮法。 6.特殊的测量工具 在一些特殊的测量场合,人们还会用到一些其他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图片展示。这些测量仪器都是利用波从发送到接收之间的时间长短来测量测距仪与被测对象之间距离的。  单位间的换算是一个难点,老师要示范。 从认识长度单位和选择工具开始,到规范使用刻度尺进学逐步推进教学。 学生自己先探索测量,允许有不规范的操作,后交流规范的测量方法。 从错误中学习。 带单位的习惯也是学生的弱项,这也是与数学不同之处之一。 估计值不同是由于误差。
社会·技术·工程 计量系统的发展 计量系统的发展不仅体现了人类对测量精度和准确性的不断追求,也反映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第2节 科学测量
(第1课时)
浙教版 七年级上
创设情境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享有“大树王国”之美誉,需要 3 人以上合抱的大树就有400棵,其中最大的一棵需要 8人才能将其合围。这棵“大树王”的直径到底是多少呢?如何准确地测量它的周长?
要准确而严密地解释一些科学现象, 往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因此,我们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探究实践
待测的量
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做出规定:光在真空中s内所经过的路程的长度定义为1m。
我们要知道某同学立定跳远的成绩,就需要对他所跳过的距离进行测量。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长度单位。
公认的标准量
比较
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米的符号是m。
一般成年人走一步的距离约为0.7m,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0.8m。
探究实践
科学阅读
国际单位制
测量某个科学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作单位(unit)。世界上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代)选定的测量标准各不相同。例如,我国过去采用的长度单位是“尺”(古代的“尺"与现代的“尺”不一样),欧洲、美洲国家采用的单位是“英尺”。这样,国际交流就会很不方便。
国际计量大会制定了一套国 际统一的单位制,叫作国际单位制(Intermational System of Units,简称SI),推荐各国使用。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采用国际单位制,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也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
探究实践
比米(m)大的单位有千米(km);
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和纳米(nm)等。
1千米 = 米
1米 = 分米= 厘米 = 毫米
1毫米 = 微米
1微米 = 纳米
1000
100
1000
1000
1000
10
km→m→mm→μm →nm 每一级都是千进位。
m →dm →cm→mm 每一级都是十进位。
长度的常用单位:
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是:
探究实践
思考与讨论
在测量如图各物体时,应该分别用什么长度单位?
玻璃的厚度 课桌的高度 高速公路的长度
毫米(mm)
厘米(cm)
千米(km)
请填入单位:
①某同学身高17.0 ____________;
②教室的长度约为8 _____________;
③1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_____________。
分米(dm)
米(m)
毫米(mm)
测量时必须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三角尺
探究实践
我们常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生活中常见的刻度尺:
直尺
卷尺
不同测量场合应选用不同的测量仪器。
还有精密的长度测量工具: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仪
探究实践
2.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和度。
测量教科书的长度
(1)将刻度尺上有刻度的一边紧贴教科书的长边,刻度尺上的零刻度线与教科书的长边一端对齐。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面垂直。
(2)重复步骤(1),测量教科书的宽。
(3)测得科学教科书的长是 。
宽是 。
探索活动
1.观察刻度尺,这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量程(测量范围)是多少?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多少?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同学间交流。
探究实践
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时,都要首先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量程:10cm
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零刻度线
分度值:0.1cm或1mm
请观察你的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并记录。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①会认:
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探究实践
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和度。
测量教科书的长度
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②会选:
探究实践
◎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待测物。
正确
错误
错误
③会放:
探究实践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应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
正确
错误
若零刻度线磨损,则可从某一整数刻度开始测量。
正确
探究实践
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面垂直。
错误
正确
④会读:
探究实践
④会记:
测量值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正确记数:4.11cm或41.1mm
(4.1cm是准确值,0.1cm是估读值)
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不同的人读数,有误差。
用不同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相同的人读数,有误差。
请选择合适的刻度尺,重新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和度。
探究实践
生活中,也常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用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
用刻度尺测出身体上的“尺”的长度,记录,课后与同学交流。
一庹(tuǒ)长
用指距估测课桌的长度
一拃(zhǎ)长
一指宽
一掌宽
一脚长
探究实践
1.你能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中一张纸的厚度吗?
2.你能用自行车当里程表测量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吗?试说出具体方法。
思考与讨论
除去封面和底面,用刻度尺测出整本书的厚度为L,数出纸的张数为n,求出一张纸的厚度d=L/n。
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积累起来,将小量变成较大量的测量方法。这种方法叫累积法。
用尺测出自行车车轮的周长 L;推着自行车从学校到家里,数出车轮转过的圈数n;求出学校到家的距离s=nL。
这种测量方法叫滚轮法。
探究实践
在一些特殊的测量场合,人们还会用到一些其他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这些测量仪器都是利用波从发送到接收之间的时间长短来测量测距仪与被测对象之间距离的。
声呐
雷达
激光测距仪
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常用声呐来测量潜水艇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雷达用电磁波反射的原理测量飞机与雷达站之间的距离。
测距望远镜将激光测距仪和望远镜系统相结合,集观察和测量于一体。
探究实践
计量系统的发展
迁移应用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经过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在这一测量中,“测量”定义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量”是( )
A. 1米 B. 468米
C. 东方明珠电视塔 D. 测量用的尺子
A
2.常用长度单位中,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毫米、厘米、微米、分米、米、千米
B.毫米、分米、厘米、微米、米、千米
C.纳米、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
D.千米、米、分米、毫米、微米、纳米
C
迁移应用
3.王磊身高:1.56 、
课桌长度:0.7 、
指甲宽度约0.8 .

厘米
4.测量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B
探究实践
5.小培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小培测量的结果为122.9 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 m,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华的读数比小培的准确
B. 小培的读数比小华的准确
C. 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数据是错误的
D. 两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相同的
D
6. 体育课准备进行跳远测验,比较合适的测量工具( )
A.有毫米刻度的学生用尺 B. 有厘米刻度的三角板
C. 有厘米刻度的皮卷尺 D. 以上三种工具都适合
C
板书设计
km→m→mm→μm →nm每一级都是千进位
长度测量
刻度尺
放正确:对准、贴近
看正确:垂直
读正确:准确值与估计值
记正确:单位
特殊工具:声呐、雷达、激光测距等
测量工具
m→dm→cm→mm 每一级都是十进位
换算关系
长度的单位
基本单位是米
选正确:合适
特殊方法:累积法、滚轮法等
第2节 科学测量(第1课时)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科学测量(第1课时)
核心概念聚焦
1.经过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度约为26 cm,那么,在此测量的过程中“公认的标准量”是
指 (  )
A.书 B.所用的尺 C.26 cm D.1 m
2.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
A.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
C.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 D.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3.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1.8米=1.8×1000=1800毫米 B.1.8米=1.8米×1000=1800毫米
C.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 D.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
4.请给下列测量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王红的身高是168    。 (2)《科学》教科书的长度是258.0    。
(3)课桌的高度是7.8    。 (4)南京长江大桥正桥全长为1576    。
5.隔壁王师傅家的玻璃窗坏了,要你给他配玻璃,你会选择下列测量工具中的( )
A.最小刻度是1毫米的刻度尺 B.最小刻度是1厘米的刻度尺
C.最小刻度是1分米的刻度尺 D.以上三种都可以
6.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
7.如图,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的读数示意图,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小君用刻度尺测量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是(  )
A.0.80cm B.2.00cm C.2.80cm D.3.60cm
9.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 )
A.3.15cm B.3.150cm C.2.15cm D.2.150cm
10.有一棵参天大树,我们班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那么这棵大树的周长可能是下面哪一个?( )
A.10厘米 B.42分米 C.36000毫米 D.0.45米
11.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地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的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核心素养提升
12.小明正确操作,连续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分别是8.11 cm、8.11 cm、8.13 cm、
8.14 cm,则该物体的长度是 (  )
A.8.11 cm B.8.12 cm C.8.13 cm D.8.14 cm
13.用皮尺测量长度时,如果皮尺没有充分拉直就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 (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不能确定
14.一位同学用刻度均匀的米尺测量一张小桌面的边长为0.98米,在将这把米尺跟标准米尺
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米,则这张小桌面的实际边长约为 ( )
A.大于0.98m B.小于0.98m C.等于0.98m D.无法判断
15.如图,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25圈,总长度为 厘米,铜丝铜丝的直径是 毫米。
16.要测一个钢珠的直径,以下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创新素养应用
17.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测得小方桌的边长为0.970m,后来把该尺与标准尺校对,
发现它的实际长度是1.003m,则小方桌的每边的实际长度是(  )
A.1.000m B.0.973m C.0.967m D.1.030m
18.选择一双合适的运动鞋对于体育锻炼十分重要.如何正确测量你需要的尺码,如图表所
示,是国家标准鞋码对应数据表。
鞋码 34 35 36 37 38 39 40
脚长L/mm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
脚围C/mm 205 210 215 220 225 230 235
(1)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C= 。
(2)现有一根足够长的棉线和一把木质米尺,写出测量脚围的方法: 。
参考答案
核心概念聚焦
1.D 2. 3.D 4..(1)cm (2)mm (3)dm (4)m 5.B 6.B 7.D 8.C 9.C 10.B 11.C
核心素养提升
1.B 2.A 3.A 4.5.00 2.0 5.③⑤
创新素养应用
17.B
18.(1)C=L-15 (2)用棉线绕脚围一圈做好标记,把棉线拉直,再用木质米尺测量出长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