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预防犯罪 表格式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预防犯罪 表格式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表三:教学评一体化课时教学设计表
课题 5.2预防犯罪
学习目标 一、低阶目标: 1.对比53页“探究与分 享”中的两种行为,分析 它们的定性是否相同,探 究犯罪的三个基本特 征。 2.分析法院对贪官周某 判决中的主刑和附加刑 分别是什么,学习刑罚的 种类。 3.阅读55页“探究与分 享”,分析陈某是如何走 上犯罪道路的,认识到如 何加强自我防范。 二、高阶目标 寻找身边存在的不良行 为并分析产生原因、思考 整改措施,完成表格。 达成评价 1.1能判断出这两种行为定 性不同。 1.2能通过对比两种违法行 为,多方面总结犯罪的三个 基本特征。 2.1能找出判决中的刑罚。 2.2能准确找出并区分判决 中的主刑和附加刑。 3.1能按照时间顺序准确描 述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历 程。 3.2能认识到环境、道德观 念、法治观念对个人行为的 影响,从而更好的加强自我 防范、远离犯罪。 4.1能找出身边存在的不良 行为。 4.2能从多方面深入分析原 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切 实有效的整改措施。
先行组织: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良行为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甚 至可能让我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让我们寻找自己或身边存在的不良行为并分析 产生原因、思考整改措施,完成表格。
问题与活动 嵌入评价
1
一、新知建构 任务一了解罪与罚 活动1对比53页“探究与分享”中 的两种行为。这两种违法行为的相同 和不同之处是什么 为什么两种看 起来相似的行为却触犯了不同的法 律 活动22023年7月,安徽省滁州市 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浙江省委原 常委、杭州市委原书记周江勇受贿一 案,对被告人周江勇以受贿罪判处死 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 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思考:法院的判决中,哪些是主刑 哪些是附加刑 任务二加强自我防范 分析55页“探究与分享”。陈某是 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 对你有何启 示 二、迁移运用 活动一评价量规: A.能深入分析材料,对比两种违法行为,从 多方面分析两种行为的不同,进而明确一般 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同时也认识到无论 是哪种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B.能深入分析材料,对比两种违法行为,从 社会危害程度、触犯的法律、应承担的法律 责任三方面分析两种行为的不同。 C.能简要回答问题,感受两种行为实质是有 区别的。 活动二评价量规: A.能在了解这些刑罚的含义基础上对主刑和 附加刑进行准确区分,并区分开刑法和刑罚。 B.能准确找出并区分判决中的主刑和附加 刑。 C.能找出判决中的刑罚。 任务2评价量规 A.能按照时间顺序准确描述陈某走上犯罪道 路的历程并认识到环境、道德观念、法治观 念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从而更好的加强自我 防范、远离犯罪。 B.能按照时间顺序准确描述陈某走上犯罪道 路的历程并简要说出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 离犯罪。 C.能按照时间顺序准确描述陈某走上犯罪道 路的历程。 评价角度: 1.能找出身边存在的不良行为并从多方面深 入分析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不良行为提出切实有 效的整改措施。 3.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进行切实的纠
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 为。不良行为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和 生活,甚至可能让我们走上违法犯罪 的道路。让我们寻找自己或身边存在 的不良行为并分析产生原因、思考整 改措施,汇总成表格。 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不良行为 产生原因 整改措施
成果集成:
刑 法 作 用 及 内 容 了 解 罪 与 罚 犯 罪 的 基 本 特 征 刑 罚 含 义 及 分 类 (
如何
)预 防 犯 罪 加强自我防范
作业设计: 1.下列对判决书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判决书(摘选) 本院认为,依照………的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 共场所扒窃他人财物,构成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一万元。
A.判决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B.判决书中的“本院”为人民检察院 C.被告人王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D.判决书中的有期徒刑、罚金均为主刑 2.下列能正确反映事物内在逻辑和顺序的是() ①个人法制观念不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醉酒驾驶机动车致人伤亡→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受到刑罚处罚
3
③抢劫他人的手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一受到刑罚处罚 ④拨打报警电话谎报警情→—扰乱社会公共秧序→受到行政处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下列各组概念关系能用下面图示表示的是() A.①附加刑②驱逐出境③没收财产 B.①一般违法行为②民事违法行为③犯罪 C.①刑罚②主刑③无期徒刑 D.①违法行为②刑事违法行为③行政违法行为 4.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20年12月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 对低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范围进行了重大修改,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 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 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此,以下说法正确 的 是 ( ) A. 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 青少年要防微杜渐,远离犯罪 C. 违法行为都应该受到刑罚处罚 D.违法行为必然会导致犯罪行为 5. 某校为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反诈意识,进行了专项的问卷调查。下表是此次调查 的有关数据情况。这警示青少年要() 项 目学生或 家长 遇到过 诈骗因贪图 获利 而误入 圈套关注各 类 反诈宣 传有过再 次 上当受 骗 比 例 30% 67% 35% 10%
A. 依法自律,莫图一时之快 B.完善相关法律,加大执法力度 C. 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D. 预防犯罪,需要杜绝不良行为 6.据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某职业学校16岁学生林某,自从结识社 会上几个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变得无心学习,迷恋网络游戏,经常逃学旷 课,夜不归宿,经学校多次教育,林某仍不思悔改,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从学校 毕业后,因盗窃财物,参与赌博被公安机关拘留。后来因伙同他人持刀绑架一名小 学生致其重伤,并向其家人索要人民币数万元,林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 (1)材料中的林某持刀绑架致人重伤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 有何特征 (2)根据材料分析林某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林某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