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预习案】4.1 夯实法治基础(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时预习案】4.1 夯实法治基础(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预习案】4.1 夯实法治基础
学习目标
1.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3.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二、知识结构
三、基础梳理
1.法治,意味着______。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_______,让人们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___________地生活。
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______。法治要求实行______。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________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3.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______。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_______。
4.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1840年以后,许多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________。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_________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_______的时代进程。
5.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________,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________,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_________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6.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_______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民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_______建设开创新局面。
7.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______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______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____________________。
8.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走___________,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四、问题解答
1.什么是法治?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2.法治有什么意义?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3.法治有什么要求?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4.如何认识全面依法治国?
(1)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民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5.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五、典例精析
【例题】(2024年山东济宁·中考)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定该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表明(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我国重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全面依法治国。分析题文,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我国的立法机关之一,有权制定法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不断有新的法律出台,使法律体系更加全面和丰富,故①④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未提及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相关内容,故②不符合题意;法律具有规范和强制作用,道德具有教化作用,题干强调的是立法,体现的是法律的规范作用,而非教化作用,故③错误;故选B。
【答案】B
六、小刀初试
1.2024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24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是全球犯罪率最低、公民安全感最高的国家之一,公民体感治安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法治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一个国家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
③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④每个公民要努力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23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展“铁拳”行动,依法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假冒伪劣化肥、假冒知名品牌等八类违法行为,向社会公开曝光1034起典型案件。“铁拳”行动体现了( )
A.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保障
B.公民的政治权利得到有效维护
C.国家权力的行使受到法律的约束
D.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着眼长治久安,高举法治旗帜,用好法律武器,提升法治化水平。这表明( )
①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②法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③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这两句古语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加强道德建设,弘扬公序良俗 ②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③严格法律实施,建设法治国家 ④推进良法之治与良法善治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法治中国 共同推进】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材料一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强化立法保障。2023年9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2023年12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公司法、关于修改慈善法的决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刑法修正案(十二)等;爱国主义教育法、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规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1)在这一系列新法新规制定、修改过程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这一系列新法新规的制定和实施对国家、社会、公民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爱国主义教育法不仅回应了人民对国家的浓浓深情,更是以法治之力保障推动爱国主义教育。
(3)请你就学校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三条建议。
参考答案
三、基础梳理
1. 依法治理 生活秩序 安全、有尊严2. 共识 良法之治 公平正义3. 善治 最大化4. 封建专制制度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依法治国5. 核心 基本保障 走法治道路6. 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中国7. 立法 法律法规 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六、小刀初试
1.C2.A3.B4.D
5.(1)①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②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④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⑤我国实行良法之治,坚持科学立法;⑥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⑦我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⑧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2)①对国家: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促进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有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②对社会: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风气。
③对个人: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3)①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团队活动、主题班会、开学典礼、升旗仪式;②组织学生开展红色之旅研学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③上好全民国防教育思政课;④组织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主题书画作品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