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周围的植物第3课 植物长在哪里课型 观察探究课 课时 1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两课的学习知道了很多植物的特征,对植物有了基本的认识。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植物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本课需要对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区分学习。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植物,知道植物是生长在不同地方的。 *认识到植物可以生长在土壤里、水里等。 科学思维: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借助图片等其他信息了解不同的植物生长在不同地方的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探究实践: *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不同地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 *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知道大自然中生长植物的地方的共同点。 *学会种植绿豆,并对绿豆的生长情况做定时的记录。 态度责任: *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科学探索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不同的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难点 能说出生长在土壤里的植物与生长在池塘里的植物的区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各种植物的图片(萝卜、荷花、无土栽培的植物)学生准备 绿豆种子、土壤、餐巾纸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 设计意图一、聚焦 (7分钟) 1.展示书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四个场景,并询问他们对这些场景的认识和感受。 提出问题:“这些植物长在哪里?为什么这些地方适合植物生长?”(板书课题:植物长在哪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聚焦观察对象——植物在哪里。二、探索 (22分钟) 活动一:探究植物的生长环境 1.分别介绍图片中的四个场景:公园、花盆、稻田和草地,解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合植物生长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适合植物生长?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3.拓展知识:介绍土壤的成分和作用,强调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活动二:植物在土壤中的生长 1.展示实物盆栽,让学生观察它的生长状态,并询问他们关于植物生长条件的想法。 2.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必须要土壤才能生长?你认识哪些在土壤里生长的植物呢? 展示一些植物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生长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活动三:植物的生长环境 1.展示水生植物的插图,简单介绍每一幅图片的植物的名称以及特点。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能在水中生长吗?”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知识。 播放水生植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 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环境。 通过观察、比较植物的生长环境知道不同的生长环境生长着不同的植物。三、研讨 (6分钟) 1.知道关于生长植物的地方的共同特点。 (生长植物的地方都有水、阳光、空气) 2.生长在土壤里和生长在池塘里的植物的不同之处? (生长在土壤里的植物与生长在池塘里的植物吸收外界营养成分的方式不同) 对探索环节的结论进行归纳梳理,强化知识点。四、拓展 (5分钟) 课外延伸,布置任务:种植绿豆 1.分发种子和种植容器,让学生实践操作,将种子种植在土壤中和餐巾纸上并观察其生长过程。 2.鼓励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思考如何改进种植方法以获得更好的生长效果。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观察能力。板书设计 3.植物长在哪里 1.植物长在哪里——土壤 2.植物的生长环境——土壤、水【教学反思】《植物长在哪里》是本单元的第三课,让学生对植物生长环境的丰富度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本课学习中,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有序观察,真实客观地记录,逐渐丰富了认识与表达。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生长植物的地方有什么共性”这个问题不太会表达,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加以引导,引导学生用科学性的语言来总结,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生长的地方也是植物的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