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第1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同步课堂精品课件-【中职专用】《哲学与人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第1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同步课堂精品课件-【中职专用】《哲学与人生》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教学课件
基础模块
哲学

人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认识的获得离不开实践,人类是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人类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怎样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增长才干,提升创新创造能力。
前言
实践出真知
创新增才干
第三单元
第8课 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
为什么水会往低处流?为什么木头会浮在水上而石头却会沉到水里?为什么月亮围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大干世界,纷繁复杂,变化多端。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探索着世间万物的奥秘,不断地发现未知、追寻真知。学习本课,我们将了解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懂得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识别真象与假象,在明辨是非、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能力,提升人生境界。
导语:
01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02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高认识能力


第8课 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
第一框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第一框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第一部分
阅读与思考
张永忠是重庆市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维修高级技师。他将“望闻听切”的独门绝技应用于发动机维修,被称为汽修行业的“老中医”。“望就是查看发动机外观及其内部结构,“闻”是闻汽车尾气味,“听”是听发动机运转的声响,“切”是找到原因,再加以综合分析,制订合理的维修方案。这套张永忠自创的发动机排障法大幅提升了行业发动机调修水平和效率,被命名为“重庆市职工经典操作法”。
张永忠为什么能够准确找出机器故障部位
思考问题
张永忠正在“诊断”汽车发动机
解析:
汽车及其部件的外观、汽车尾气的味道、发动机运转的声音等是通过感官能够认识到的现象,张永忠通过对发动机的“望、闻、听”,搜集到关于汽车状况的各种现象。
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人们无法直接感觉到的,需要综合“察看”“闻味”“听响”所掌握的“症状”,经过分析判断,“切”中问题所在,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
1.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1)事物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
世界丰富多彩,事物各有不同。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1.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2)现象与本质是相互区别的。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个别的、易变的东西,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或仪器观测得到。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相对稳定的东西,是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现象与本质是有区别的,现象不等于本质,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相关链接
太阳东升西落是现象,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才是本质;
北极冰川加速融化是现象,温室效应加剧才是本质;
闪电和雷鸣本质上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看见的是闪电先于雷鸣这种现象……
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是有区别的,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1.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3)现象与本质是相互依存的。
本质决定现象:现象的存在与变化,归根到底依赖于本质。
现象表现本质:本质总是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或不表现本质的现象,都是不存在的。
人对事物、现象、过程等等的认识深化的无限过程,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
——列宁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高认识能力
第一框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第二部分
阅读与思考
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物体下落快慢由物体质量决定,即物体越重下落越快。但伽利略在“自由落体实验”中发现,两个不同质量的铁球在一定条件下会同时落地,物体下落速度不只是和物体质量有关。
伽利略的发现给我们什么启示
思考问题
解析:
以前人们根据经验,对物体下落速度问题存在错误认识,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以科学的方式推翻了过往的错误认知,得出了新的结论。这启示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透过现象分析思考,必要时还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勇于实践,来探索事物的本质。
2.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高认识能力
(1)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认识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只有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才能真正认识事物。而本质深藏于事物内部,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2.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高认识能力
(2)如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事物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由于现象是复杂多变的,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需要综合考察事物的各种现象,不可道听途说或是想当然,也不能仅凭一些局部的、片面的、个别的现象就轻率地下结论。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需要掌握大量的现象。
相关链接
大数据分析在很多行业得到了广泛运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完成人工统计无法搜集、整理的海量数据,可以在占有巨量数据的基础上更加全面、综合、准确地分析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通过大数据分析,人们可以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把握事物背后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
2021年12月15日,位于贵州的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正式业务化运行,面向全国提供数算一体平台化服务。这标志着我国气象部门向着业务与研发高度集约的“云+端”新业态迈出关键性一步,全国气象数据将“海纳百川”,更好实现“天有可测风云”。
大数据分析在人们认识事物、把握事物本质中具有重要作用,也体现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第一步,就是掌握大量的现象。
微视频
“透过现象看本质”,需要突破认知上的束缚,识别出信息背后的本质,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2.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高认识能力
(2)如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大量现象以及现象之间的关联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相关链接
去粗取精:人们掌握的大量现象,有的比较重要,有的比较次要,需要进行分析和筛选。
去伪存真:人们掌握的大量现象,有的可能是真实的,有的可能是虚假的,需要进行分析和甄别。
由此及彼:人们掌握的大量现象,往往是个别的、彼此分离的,需要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思考,从总体上进行研究。
由表及里:人们掌握的大量现象,有的是属于表面的东西,需要从表面深入到隐藏在内部的联系和规律。
练习时间到
(1)下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
C
(2)关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B
本质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本质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感知或仪器观测得到的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事物的本质隐藏在里面,不需要探究
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现象决定本质,本质反映现象
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现象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单选题
练习时间到
(3)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
A
(4)“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但没看到万有引力。” 这句话说明:( )。
B
A.①②
B.③④
C.② ④
D.① ③
本质——现象
主观——客观
现象——本质
客观——主观
认识事物的现象与认识事物的本质毫无关系
现象不一定都表现本质
现象和本质有区别,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事物的现象可以直接感知,但本质要靠理性思维去把握
练习时间到
问答题
答:现象与本质是相互区别的。
(1)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个别的、易变的东西,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可以通过感
官直接感知或仪器观测得到。
(2)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相对稳定的东西,是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所以看到了现象,却看不到本质。
答: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需要掌握大量的现象,还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大量现象以及现象之间的关联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答:现象与本质又是相互依存的。
(1)本质决定现象,现象的存在与变化,归根到底依赖于本质。
(2)现象表现本质,本质总是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所以人们可以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为什么看到了现象,却看不到本质?
为什么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如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启思导行
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学习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后,有的同学对此产生了怀疑,认为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面点制作
超市收银服务
对此你有何看法?举例证明你所支持的观点。
解析: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绝大部分是建立在以视觉为主的感觉基础上的。
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经常会出现“眼见也不一定为实”的情况。比如,我们可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没有看到事物的全部。因此,即便是自己亲自看到、听到、摸到的事物,我们也不能轻易下结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分析研究。
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