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2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同步课堂精品课件-【中职专用】《哲学与人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2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同步课堂精品课件-【中职专用】《哲学与人生》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教学课件
基础模块
哲学

人生
社会历史现象扑朔迷离、纷繁复杂,认识社会、认识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还是英雄人物创造的?探讨和回答上述问题,有助于我们树立唯物史观,理解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前言
坚持唯物史观
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第四单元
第10课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人类社会的漫长历程有无规律可循?其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系统地回答了上述问题。学习本课,我们将理解物质生产活动在人类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将人生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
导语:
0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0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第10课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框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第二框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一部分
阅读与思考
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由农夫集体耕作。历史文献中所说的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因土地整治规则,有沟渠灌溉、道路疆界划分,形似“井”字而得名。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得到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得井田制“千耦其耘”“十千维耦”的集体劳动形式过时了,而分散的、个体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封建生产关系兴起了.
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为什么会导致井田制的消亡
结合材料,谈谈生产工具的改进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思考问题
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解析:
促成井田制消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当时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
以生产工具为主要标志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决定了生产关系最终必定会发生变革,从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形态。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及构成。
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会形成特定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社会形态)。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使之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的物质力量,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其中生产工具是最重要的劳动资料。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它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构成。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加 工
利 用
劳动者
生产力
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人类改造自然
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
客观物质力量
谁来改造
怎么
改造
改造
什么
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
生产资料
(石器—铁器—机器—机器人 )
生产关系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社会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公有制、私有制
平均分配、按劳分配、按需分配
按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平等互助、雇佣剥削
决定作用
劳动对象
生产工具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19 世纪后半叶
铁器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时代。
石器时代
铜器时代
生产关系
生产力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
劳动者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的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决定
反作用
适合:推动作用(土地三权分置的改革)
不适合:阻碍作用(大跃进时期的生产关系)
拓展学习
从哲学的角度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问题
学习文献,观看视频“共同富裕不是重新吃大锅饭,更不是绝对平均主义”,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
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现在看来这个路子是对的。
——邓小平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
拓展学习
从哲学的角度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问题
学习文献,观看视频“共同富裕不是重新吃大锅饭,更不是绝对平均主义”,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
解析: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不适合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根据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逐步建立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大大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分配制度改革充分体现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正反两方面的反作用。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不仅体现在生产力方面,也体现在生产关系领域。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了由生产力创造的社会财富如何分配,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生产关系方面的重要体现就是体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分配制度。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第二框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部分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制度、设施以及思想体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以及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上层建筑还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观点。
上层建筑
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简而言之是指生产关系的总和。(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式)
经济基础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
案例探究一
谈谈美国选举制度是如何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
思考问题
在美国每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上,民主党和共和党激烈角逐,轰轰烈烈,但是无论哪个党执政,实质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利益,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建设,强化自己的既得利益,维护自身的统治。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
解析:
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基础是资产阶级私有制,社会生产资料归资产阶级占有。美国的选举制度正是适应和维护这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即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实质上是围绕金钱的政治游戏。所以说,美国总统大选轰轰烈烈、热闹非凡,但说白了不过是资本家利益集团寻找自己的代言人。
总结:
综合美国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选举制度我们不难看出: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材料一: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分析材料一二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材料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视频材料
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说明什么?
思考问题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解析:
我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主要是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和发展要求的制度体制机制等,使之更好地为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让上层建筑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
总结: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本课知识归纳
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微视频
【马克思哲学】什么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拓展学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4.5分钟)
练习时间到
单项选择题
1.(单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完全对立的
练习时间到
多项选择题
2.(多选)下列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CD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