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专题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表的类型、特点及判读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的不同,大体可分为坐标图、结构图两大类,总结如下:1.坐标类图(1)柱状图。对应坐标轴分别判读每一短柱对应的数值,然后进行不同短柱之间的数值对比,分析其存在的差异。如下图所示。( http: / / www.21cnjy.com )(2)曲线图(折线图)。根据线状统计符号的大体走向,分析统计对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量值随时间或空间连续变化的规律,要特别注意曲线统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折线图中明显的转折点。如下图所示。( http: / / www.21cnjy.com )(3)三角形统计图。首先明确三边就是三个方向的坐标轴。然后,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中的点沿各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作平行于各底边的线,并相交于对应边上(如图中A、B、C三点)。最后读出各交点的数据,并检验其和是否为100%。( http: / / www.21cnjy.com )2.结构类图(1)扇形图和饼状图。判读时,主要通过比较图中各组成要素的百分比,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点,判断其性质。也可以比较各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 http: / / www.21cnjy.com )(2)人口年龄金字塔图。( http: / / www.21cnjy.com )①概念:人口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65岁及以上),下部代表少年儿童(0-14岁),中间为青壮年(15-64岁);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水平方向的长度表示男性和女性的数量或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②类型及特点:根据人口年龄金字塔图所反映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类型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主要特点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 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金字塔形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针对训练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完成(1)~(2)题。( http: / / www.21cnjy.com )(1)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B)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丙、乙、甲D.丁、乙、丙、甲(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甲人口金字塔底部较宽,新生人口较多,自然增长率较高,丙65岁及以上人口少于7%,为年轻型,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乙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0,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确。第(2)题,甲地人口增长快,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乙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接近4%,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丙地少年儿童人口比例为20%,65岁以上人口占5%左右,与人口合理容量没有相关性,丁地人口出现负增长,城市化发展后期,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章末过关检测卷(一)(本部分在学生用书中单独成册)(测试时间:45分钟 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公布了1980~201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概况,读下图,回答1~2题。( http: / / www.21cnjy.com )1.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B.由于人口出生率低,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负担加重C.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基本一致D.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低—低—低”型过渡2.2014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重大调整,部分省、市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将可能(A)①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 ②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③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 ④解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1~2.解析:第1题,由于我国实行计划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育政策,导致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导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持续下降;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进程加快,社会负担逐渐加重;读图可知,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率都呈下降趋势,变化一致,故C项对,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故D错。第2题,实行二孩政策,我国人口出生率会增加,会缓解我国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的严重问题,可以缓解我国人口结构矛盾,同时也会影响我国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实行二孩政策,会适当增加新出生人口数量,可以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读图,完成3~5题。( http: / / www.21cnjy.com )3.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B)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4.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A)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5.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B)A.中国 B.日本C.印度 D.泰国3~5.解析:第3题,对比分析该国19 ( http: / / www.21cnjy.com )80~2025年人口金字塔图可知,0~15岁少年型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故C、D说法错误;20~45岁年龄段(年轻人口)人口比重2000年至2025年呈下降趋势,说明年轻劳动力会逐渐短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呈明显增加趋势,反映老龄化趋势显著,故B项正确。第4题,老龄化现象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的一种体现。分析2000年和2025年结构图看出,60~90岁女性比重线段长于男性比重线段,说明该年龄段女性平均寿命长于男性,对比各选项可知A项正确。第5题,从2000年和2025年人口金字塔图看出,各年龄段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大,几乎相等,这是发达国家“ 三低” 人口增长模式的突出特点。各选项中只有B项日本为发达国家,故B项正确。下图为20世纪美国主要经济区域(新英格兰及中大西洋、五大湖、东南、西部及西南)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6~7题。( http: / / www.21cnjy.com )6.表示西部及西南经济区人口比重变化的曲线是(D)A.甲 B.乙C.丙 D.丁7.西部及西南经济区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B)①自然环境优美,光照充足 ②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 ③地价高,环境污染严重 ④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 ⑤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较为便利A.①②③ B.①④⑤C.③④⑤ D.②③④6~7.解析:第6题,20世纪美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从东北地区向西部和南部地区迁移,因此美国西部和西南部的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为丁曲线。第7题,美国西部和西南部开发较晚,自然环境优美,且光照充足;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较为便利,是吸引人口向该地迁移的主要原因。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8~9题。( http: / / www.21cnjy.com )8.图中反映出该城市(A)①人口老龄化严重 ②人口素质低 ③劳动力不足④外来人口数量多A.①④ B.②④C.①③ D.②③9.解决该市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是(B)①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③严格限制外来务工人员进城 ④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面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8~9.解析:第8题,读图中数据,该地未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年人口数量在30年间变化不大,但成年(或劳动)人口数量增加迅速,可判断增加的劳动人口主要为外来人口。图中老年人口数量增长迅速,老年人口比重明显上升,该地老龄化现象严重。A正确。第9题,针对该市人口老龄化严重及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的情况,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发展第三产业,满足就业需求。B正确。下图为某地区人口迁移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迁入为正,迁出为负)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完成10~11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10.图中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是(A)A.人口总数持续增加B.人口总数先增加后减少C.人口总数先减少后增加D.人口总数持续减少11.造成该地区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的是(D)A.生态环境恶化 B.本地大量人口迁出C.高素质人才外流 D.产业结构调整10~11.解析:第10题,图中显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响该地人口总数的因素是迁移率和自然增长率,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该地迁移率和自然增长率始终大于0,即人口总数持续增加。第11题,现代社会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因此A错误;该地前期人口迁入率较大且呈上升趋势,说明经济较为发达,因此B、C错误;造成该地迁移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产业结构调整,导致该地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降低,人口迁入减少。二、综合题(共45分)12.(24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图和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二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泛珠江三角洲(9+2)” 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http: / / www.21cnjy.com )(1)习惯上,当一个地区老年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试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8分)(2)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为依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6分)(3)材料二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4)材料二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___________(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6分)解析:第(1)题,由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中所列省区比重即可得出答案。这些省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的平均寿命延长,且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口所占比重下降。第(2)题,从统计图可看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且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在不断加剧,这主要是由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第(3)题,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状况及政府政策分析。第(4)题,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通过人口迁移和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答案:(1)沪、苏、津、粤。①实行计划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育,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口所占比重下降;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生活质量改善,人的平均寿命延长。(2)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趋向: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不断加剧。(3)地区间收入差距(或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户籍制度的改革(4)变小 ①通过区域间合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或理论承载密度变大);②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13.(14分)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性别比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从性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成看,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的106.74下降为105.2(以女性人口为100)。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虽然比2005年和2009年人口抽样调查的性别比略有下降,但仍然还是高于正常范围。(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二 四个地区人口性别比例曲线图。( http: / / www.21cnjy.com )(1)造成1950年俄罗斯性别比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图中曲线②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性别比例,造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区性别比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并探究解决的措施。(8分)解析:人口性别比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策以及公民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在分析原因时应结合区域的上述情况进行。对于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分析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可结合我国实际,从影响人口性别比的因素考虑,只要答案合理即可;解决措施要针对原因采取合理的方法。答案:(1)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青壮年男子在战争中死亡率较高。(2)改革开放后,服装、鞋帽、玩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年轻女性前来务工。(3)原因:①“重男轻女”“传宗接代”“养儿 ( http: / / www.21cnjy.com )防老” 的传统生育观念根深蒂固;②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③一些人借用B超等现代医学手段进行性别鉴定。措施:①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农村。②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③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念。④医院加强医德建设,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14.(7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http: / / www.21cnjy.com )(1)世界人口变化曲线与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变化曲线,大约在什么年代开始明显上升?这两条曲线的关系是怎样的?(3分)(2)世界可耕地总面积曲线开始下降的年代大约是____________。该曲线与世界人口曲线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分)(3)影响A、B、C三条曲线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1分)A.消费水平的提高B.人口数量的减少C.科技水平的提高D.人类开发利用资源能力的改变解析:第(1)题,认真分析图中人口与按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变化曲线可知,自1950年左右两条曲线明显上升。说明所需耕地面积因人口增长而增加。第(2)题,图中显示,自1900年左右,世界可耕地面积逐年下降。第(3)题,三条曲线的生产力水平的差距主要由科技的发展水平造成的。答案:(1)1950年左右开始上升。 同步增长或世界所需耕地总面积随世界人口的增长而增加。(2)1900年左右(20世纪初) 世界可耕地总面积随世界人口增长而递减。(3)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必修II中图版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知识整合学案.doc 地理必修II中图版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章末过关检测.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