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电路 ”第 2 课《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执教教师: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北兴小学 黄育珊指导教师: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曾雪红备课成员:花都区小学科学线上课程备课团队【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继学生学习 “ 电和我们的生活 ”后真正开始探究电现象的一课。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 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认识让小灯泡发亮的原因,探究使小灯泡发光 的不同连接方式,知道有了流动的电才能点亮小灯泡,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 续学习拉开序幕。教学内容分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利用电池和导线可以点亮小灯泡,知道一个简单电路由小灯 泡、电池、导线组成。第二部分:思辨多种让小灯泡发光的方法。通过观察小灯泡、电池、导线的 构造后,知道在电路连接中,需要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极、灯泡的两个连接点都 连接起来,才可以点亮小灯泡。第三部分:认识流动的电才能点亮小灯泡。引导学生们区分通路、短路和断 路,对正确电路的识别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为以后的电路学习打下基础,初步形 成电路的概念。【学情分析】灯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电流过灯泡,灯泡就会亮起来,这是 学生的认知基础。对于电怎么流动,灯泡怎么连接,学生还没能清晰理解。小学 四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通过探索电路连接的正确方法和电流流动路径,激发学生 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科学探究目标1.用电源、导线和小灯泡连接简单电路。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科学态度目标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 回路。难点:怎样正确连接电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教学过程】一、聚焦1.播放视频,以学生对实验室里的小灯泡“怎样才会发亮? ”导入新课。 2.引出点亮小灯泡需要电池和导线。3.出示课题:三种材料怎样连接才能使灯泡发亮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课内容,让我们一起探究《点亮小灯泡》。二、探索1.认识灯泡的基本结构(1)要想点亮小灯泡,我们先认识一下小灯泡。(课件出示灯泡示意图)请 同学们观察小灯泡,看一看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观察示意图的同时也可以结 合实验材料中的小灯泡进行观察。(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3)结合小灯泡的结构图,认识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玻璃泡、灯丝、金 属架、两个连接点。2.认识电池(1)引导学生观察电池。(2)说出观察到的电池的结构特点。(3)了解电池的具有正极和负极的结构特点以及电池的电压。 3.认识导线(1)引导学生观察导线。(2)说出观察到的导线的材料特点。(3)了解导线的外面是塑胶材料,不容易导电,导线的里面是铜丝,容易 导电。(4)介绍处理导线的方法。三、研讨1.提出问题:怎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使灯泡亮起来呢?2.展示四种连接方法的实物图片和示意图,让学生思考和猜测哪些连接方法 才是正确的。3. 播放各种连接方法的实验视频,结合图片让学生了解正确的连接方法。4.播放视频,知道有了流动的电才能点亮小灯泡。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 过导线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沿着导线又 流回到电池的负极,这样就形成一条电流回路,灯泡就亮了。5.引导学生分析灯泡不亮的连接方法,从而认识“短路 ”和“断路 ”的概念。四、课堂小结出示知识点总结,回顾本课的学习。五、课后拓展1. 完成活动手册第 5 页:观察下面的连接图,哪些能够点亮小灯泡,哪些 不能点亮小灯泡?2.用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并记录有哪些连接能点亮小灯泡, 哪些连接不能点亮小灯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