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2.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3. 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怀,培养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4.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的知识性、抒情性和思想性。【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梳理文章内容,理解大雁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2.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及文章所蕴含的生态伦理观念。(2)理解文章结尾句的含义和作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过大雁在天空中飞翔的情景呢 (展示大雁飞翔的图片)大雁是一种 很有灵性的动物,它们的飞行队伍整齐有序,给人以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生态 学家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一起去感受大雁的魅力。二、知识备查1. 作者简介奥尔多 · 利奥波德(1887年1月11 日 — 1 9 4 8 年 4 月 2 1 日),美国享有国际声望的科学 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被称作美国新保护活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 态伦理之父”。他同时又是一个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沙 乡年鉴》是作者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也是土地伦理学的开山之作。2. 字音字形教师板书重点字词,学生朗读并书写。雾霭 (wù ǎi) 缄默 (jiān) 迁徙 (qiān) 赌注(dǔ)沼泽 (zhǎo zé) 瞄准 (miáo) 狩猎 (shòu) 盘旋 (xuán)喧嚷 (rǎng) 邀请 (yāo) 凋零 (diāo) 枯燥(zào)稀疏 (xī) 弥漫 (mí) 目空一切 (kōng) 偷偷摸摸 (mō)3. 词语解释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盘旋:环绕着飞或走。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邀请: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到约定的地方去。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三、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文章围绕说明对象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大雁的迁徙活动。文章围绕大雁归来时的情景、大雁的日常生活 以及大雁的联合观念等方面进行了描写。2.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部分(1 - 5):描写大雁归来时的情景。 第二部分(6-10):介绍大雁的日常生活。第三部分(11 - 13):写大雁的联合观念值得人类借鉴学习。四 、文本研读1. 作者笔下的大雁有什么特点 明确:作者笔下的大雁具有灵性,是报春的使者,善远飞,喜群居,重友情,有联合观念。 2.文章第二部分从哪几方面说明了大雁的生活习性 明确:文章第二部分从春雁归来时的欢快景象、大雁觅食时的热闹景象、对雁群和孤雁的 观察以及大雁集会时的鸣叫等方面说明了大雁的生活习性。3. 找出文中写大雁的文字,说说作者怎样写出大雁的特点的 明确:①“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 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雁比作久别的朋 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雁的灵性和对沙滩的亲切感。②“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这里的 “喧嚷”“邀请”等词语,赋予大雁人的动作和情感,表现出大雁的热情和友善。③“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 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雁群比作凋零的枫 叶,形象地写出了雁群降落时的姿态,同时“欢呼” 一词也体现了大雁们的欢快。④“每年3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这句话体现 了大雁对迁徙的坚定信念,表现出它们的勇敢和执着。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利奥波德的相关知识,学习了文中的重点字词,梳理了文章的脉络,初 步感知了大雁的特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文章的内涵和写作手法。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大雁的归来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品味文章的语言,感 受作者的情感。二、文本研读1.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我”对大雁归来的感受 明确:“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2. 说说你对结尾句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明确:内容上:运用借喻,把大雁的鸣叫比作“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含 蓄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及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份温馨,突出了文章主旨。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题目,画龙点睛。3. 怎么理解课文标题“大雁归来” 明确:作者用直接呼告的句式,表现了对大雁怀有的深厚感情,也是对人类良知的呼唤, 具有警醒世人的作用。三、写作特色探究1. 知识性提问: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知识性 明确:如大雁飞行线路之直,雁队的数字分析等知识,这些都是作者自己苦心孤诣发现的, 为人们闻所未闻,丰富了读者的知识。2. 抒情性提问:文章中是如何体现抒情性的 明确:本文字里行间充满爱鸟之情。作者对大雁的迁徙飞翔充满钦佩,为大雁担惊受怕, 为孤雁的不幸而悲哀伤痛,为大雁归来而欣喜快乐,对大雁的种种鸣声由衷喜爱,笔墨中饱含 情感。3. 思想性提问:文章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性 明确:在文章深切的情感背后,是作者对于人类,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作者 将大雁视作人,从大雁身上看到人的精神品质,背后有他“生态伦理学”观念的支撑。他在 表达对大雁的喜爱的同时,也在呼吁人们尊重生命、保护自然。四、语言风格赏析1. 提问:文章的语言具有怎样的风格 明确: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它 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 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将大雁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情感和动作,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如果一只主红雀……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 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 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 么容易了”,通过主红雀、花鼠与大雁的对比,突出了大雁的坚定不移。2. 提问:这样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样的语言风格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 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和对自然的尊重。五、主题思想探讨1. 提问: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明确:本文主要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的活动,说明大雁是人类的朋友,是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抒发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启迪人们应 该保护野生动物,与它们和谐共处,并倡导人们学习大雁之间的大联合观念。提问: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 明确:作者通过对大雁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展现了大雁的可爱和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 要地位。同时,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大雁的喜爱和尊重之情,如“我”对大雁归来的欣喜、 对大雁遭遇的担忧等,这些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此外,文章结尾处的“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 的诗歌”这句话,将大雁的归来比作一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赞美之情,也进一步深 化了文章的主题。六、课堂总结通过对《大雁归来》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大雁的相关知识,感受到了大雁的可爱和它们的 精神品质,还体会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和对自然的尊重。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保护 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关注自然,爱护 动物,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七、布置作业1. 课后搜集我国境内骤减的动物种类及其资料,分析其急剧减少以至灭绝的原因。就此 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保护动物,爱护环境。2.仿照本文的写作手法,描写一种你喜爱的动物,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