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5.2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5.2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建设文明中国”为主题,从“守望精神家园”和“建设美丽中国”两个视角,展现了我国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成就,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所做出的积极应对。《延续文化血脉》是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节的内容,包括“中华文化根”、“美德万年长”两目,主要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本节课主要讲述中华文化的内涵、特点、价值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
责任意识:承担起弘扬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文化现象,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但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淡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从而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了解本地区的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采用议题式教学,学生通过思考、对话—讨论、分析—探究、交流—升华、迁移获取知识。
六、教学结构:
教学路线:本课采用议学任务引领的议题式教学方式,议题、情境、活动、知识四个要素构成了如下四条线:
1.议题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何在?主议题引领下的分议题:
分议题一:延续什么——中华文化知多少。
分议题二:为何延续——中华文化魅力何在。
分议题三:怎样延续——文化传承你我他。
2.情境线:观甲地县文化——思文化内涵——寻文化魅力——行文化力量。
3.活动线:思考、对话—讨论、分析—探究、交流—升华、迁移。
4.知识线:学生已有知识——中华文化的内涵、特点与价值——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血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们生在甲地县,长在甲地县,大家了解甲地县吗?了解甲地县文化吗?知道甲地县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行一场甲地县文化之旅,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共同延续文化血脉。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片。
多媒体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台村上刀山”教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教师导入新课。
出示学习议题:
主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何在?
分议题一:延续什么:中华文化知多少。
分议题二:为何延续:中华文化魅力何在。
分议题三:怎样延续:文化传承你我他。
分议题一:延续什么:中华文化知多少。
情境:播放视频,展示甲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女娲祭典、荆编柳编制作技艺、马布串拳、甲地县赛戏、台村上刀山等等。
任务一:视频中展示了甲地县的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你还能想到哪些中华文化的典型元素?
活动:学生同桌交流回答,得出中华文化的内涵: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
任务二:由任务一的文化展示,请思考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意图:通过展示家乡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用身边事例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分议题二:为何延续:中华文化魅力何在。
情境一:出示甲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女娲祭典图片。
任务一:有人认为,女娲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弘扬女娲文化对新时代没有实用价值,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说明理由。
活动一: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每组选派代表展示成果,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教师指导:同学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理念、气度、智慧、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部分年轻人喜欢过洋节的现象,同学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情境二:展示有关圣诞节和万圣节的图片。
任务二:出示辩题:洋节风靡国内,是文化交流还是文化入侵?
活动二:出示正方和反方辩题,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分组辩论。
教师指导: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意图:讨论交流,使学生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通过辩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确看待文化的交流。
分议题三:怎样延续:文化传承你我他。
情境:展示学生制作版画的视频,并出示实物,请同学们观看,出示议学任务:作为新时代中学生,如何做中华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承者?
活动: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观点,教师点评。
教师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意图:文化的力量在践行,通过引导学生做中华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承者,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如何传承是本课落脚点,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得出认识,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责任意识,学生实实在在的践行,才能传承、发展、创新中华文化,落实学科素养目标。
小结: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当代中国青少年,我们要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做自信的中国人。
课堂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你帮助学校设计一条文化研学旅行路线,并向同学们介绍你的设计理由。
意图:根据本地文化特色设计作业,学生动手制作的同时,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华文化,感受文化魅力,作为中华儿女,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
延续文化血脉
1、内涵
2、特点
3、价值
4、文化自信
意图:本节课采用提纲式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便于学生抓住要领,掌握学习内容的层次和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设计反思:
本节课紧扣新课程标准,采用议题式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将本地文化融入教学各个环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现象,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科思维能力。
不足之处: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贴合学生实际的教法、学法,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思维能力和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