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口耳目手足》(部编版)一年级上Contents目录素养目标01学习活动02目标达成03课后作业04素养目标01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清身体部位的作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写好不同的横折,区分新笔画弯钩和竖钩。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学习活动02你指我猜请一名同学到前面,老师偷偷告诉他一个身体部位的名字,这位同学来指这个部位,其他同学猜。激趣导入感知整体口 耳 目 手 足口口才 口水甲骨文金文小篆识记生字耳耳朵 耳环甲骨文金文小篆识记生字目目光 目的甲骨文金文小篆识记生字手手心 手指金文小篆识记生字足迹 足球足金文小篆识记生字你能在图片中找到这些身体部位,把这些生字宝宝贴到相应的部分旁边吗?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口耳目手足表达交流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理解文本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理解文本形声字“两个小人坐土堆”识记生字写字坐姿儿歌眼离桌面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握笔姿势歌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歇着。指导书写口kǒu注意:第一笔竖和横折的折,应稍稍往里斜,呈上宽下略窄。(口才)(口水)(人口)横折指导书写耳ěr注意:注意四个横的长短变化各不相同,第一笔横为中横,要平且稳,最后一横是长横,要稍稍向上斜。(耳朵)(双耳)指导书写目mù注意:竖要直,中间的两横不碰到右边的竖,横之间等距。(目光)(目不转睛)指导书写手shǒu注意:第一笔撇横,中间一横短,第二横长,弯钩要略带点弯。(双手)(手心)(手机)撇弯钩指导书写·读一读,连一连,帮助小马虎改下上面的儿歌吧!小眼睛 耳 可口的饭菜它来吃小耳朵 口 美妙的音乐它来听小嘴巴 目 甜甜的花香它来闻小鼻子 鼻 五彩的世界它来看当堂巩固目标达成03学书写请你来当小考官书写正确 占位准确工整美观课后作业04课后作业1.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给家长听。2.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口、耳、目、手”。下课啦!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课时课题:字里人身——《口耳目手足》内容分析: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5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分别指向人的立站行卧,告诉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语言凝练,节律鲜明,易于诵读,通俗易懂。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语言运用: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清身体部位的作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写好不同的横折,区分新笔画弯钩和竖钩。审美创造: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活动流程:情境导入:字里人身——《口耳目手足》教学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第一节: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儿个“你指我猜”的游戏。请一名同学到前面,老师偷偷告诉他一个身体部位的名字,他来指这个部位,其他同学猜。(教师提示词语:眼睛、耳朵、嘴巴、双手、双脚)2.可真了不起,同学们很快就说对了这些身体部位,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3.活动认读“口耳目手足”(1)你们刚才是用两个字猜对的,那你们能用一个字再猜一遍这些身体部位吗?(2)刚才你们猜的又快又准确,那你认识这些汉字宝宝吗?跟我读。(教师范读“口耳目手足”的生字) 1.学生根据台上同学的动作猜部位。2.预设:口、耳、目、手、足3.学生自己尝试读一读。采用各种形式朗读,如按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小组分工读。设计意图:游戏导入,激起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第二节:字理识字,认识身体1.出示“口耳目手足”象形字进行字理识字。观察字的演变,识记生字,引导学生组词。2.现在有一些小朋友来到知识花园中赏花啦,仔细看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课本第9页插图)(1)你能在图片中找到这些身体部位,把这些生字宝宝贴到相应的部分旁边吗?(2)贴上后请你带读这个生字,如果他读对了全班跟读。多种形式检查“口耳目手足”的朗读。玩小游戏,我指你读,老师指生字,你们用手指着自己相应的身体部位。(4)(课后题)说说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情?(5)过渡: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准确地读出了关于身体部位的生字宝宝,可真了不起,现在有两个京剧演员也要和咱们一起做游戏,来看看他们是谁吧! 学生上台操作。2.学生联系生活回答。设计意图: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清身体部位的作用,在记忆生字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三节:随文识字,了解行为规范(出示教材第10页图片)引导:这两个是我国京剧中的形象,女的叫花旦,男的叫老生。看一看,想一想:他们分别在做什么动作?做得怎么样?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字卡:站、坐,教师领读。 (3)学习俗语,了解意思。①学生自由练习读准文中的两句俗语,②谈一谈对“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理解。③你们打算怎么记住这两个字呢?补充引导:“站”左边有立字旁,和站立有关,偏旁“立”代表它的意思,右边是个占,表示它的发音,这是个形声字;我们可以通过编儿歌的方法记住“坐”这个字:“两个小人坐土堆儿”。2.有节奏朗读课文。 预设:站立、坐着预设:站立时站直,像松树一样;坐着时像钟一样稳稳的;走起路来快速如风;躺下时姿势像弓箭。学生先提出自己的记忆方法。4.再次朗读俗语。设计意图:图片帮助学生更快理解文本,在记忆生字时运用多种记字方式,如形声字、编儿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第四节: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复习田字格、执笔姿势、写字姿势。2.认识新笔画,指导写生字。(1)认识笔画“横折”,指导写“口”。 ①出示“口”,口字的第二笔 ,,讲解笔画“横折”。②教师范写“口”,边写边解说笔画和笔顺。(2)指导写“耳”。① 出示“耳”,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数一数“耳”字的笔顺。 ②观察“耳”字的占格,教师范写,讲解笔顺和要点。(3)指导写“目”。①学生自主观察“目”各笔画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②教师范写,讲解要点。 (4)认识笔画“弯钩”和“撇”,指导书写“手”。 ①出示“手”,学生齐读。②观察“手”字,并说一说“手”写由哪些笔画组成?新笔画:撇(丿) 弯钩()提醒“弯钩”和“竖钩”的区别。弯钩:轻轻下笔,呈弓背形,略带点弯。③教师范写。 1.学生书空。 2.学生先描后写。 3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一写。注意执笔姿势及坐姿。 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目”,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学生先描后写。6.学生观察“手”的笔顺及占格,在田字格中先描后写。互相评价修改。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写字习惯仍然不够牢固,所以教师需要再次强调坐姿和握笔姿势,同时挨个示范生字笔顺,细致讲解。课堂总结:本课利用多种记字方式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比如,“口、耳、目、手、足”的甲骨文字形与每个身体部位的形状有一定的相似度。因此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图片和字理演变,让学生将实物、图片与汉字联系起来,发现汉字字形和各身体部位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在语境中理解课文,让学生看图读句子,借助课文插图,说说“站如松”“坐如钟”的意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感受,如让学生观察松树树干的笔直挺拔、挺立不动的样子,再回忆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人“站如松”,如“解放军叔叔站岗站如松”、“阅兵仪式上军人行如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站、坐、行、卧”的规范,将行为规范内化于心。这是学生第二次练习写字,教学时仍然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再次强调“三姿”,教师做好示范,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学会评价。作业布置:1.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给家长听。2.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口、耳、目、手”。板书设计:口耳目手足口 耳 目 手评价量表(或评价设计):+++笔画正确占位准确书写美观同桌根据评价量表给对方互评,教师展示三星作品。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口耳目手足》课件.pptx 【大单元整体教学】《口耳目手足》配套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