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怀古诗中用典抒情的方法。2.理解并概括用典手法的特点和作用。3.学会分析怀古诗中典故的情感意蕴。教学重点:学会分析怀古诗中典故的情感意蕴。教学难点:总结概括用典的作用。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清代胡薇元《岁寒居词话》:稼轩《贺新凉》《永遇乐》二词,使座客指摘其失,岳珂谓其《贺新凉》首尾二腔语句相似,《永遇乐》用事太多。乃自改其语,日数十易,未尝不呕心艰苦。明代杨慎《词品》以为稼轩词当以《永遇乐》为第一。二、介绍背景南宋的统治集团整日花天酒地,奢侈无度,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他们偏安江南,对金一味求和妥协,无心收复失地。宋宁宗开禧元年,韩侂胄(tuō zhòu) 掌握大权,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急于立一场伐金大功。于是他想到用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闲置已久的辛弃疾被起用担任镇江知府,时年66岁。初到镇江,他积极做各方的准备,可是他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于是,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词中佳作。(齐读全词)三、缘典明情1.结合诗句,找出典故典故内容:孙权立国、刘裕建功、刘义隆兵败(典中典:霍去病记功而还)、拓跋焘立祠、廉颇被弃2.结合背景,分析情感(1)称呼不同,情感各异①字:仲谋——表达仰慕和敬意如:“冠而字之,敬其名也。”(《仪礼》)、“字以表德”(《颜氏家训》)情感意蕴:追慕英雄、期待明主②小名:寄奴、佛狸——寄奴,表亲切和喜爱;佛狸,表轻蔑和仇恨。小名,用于家庭成员和较亲密的人之间的称呼,旁人称之则为不敬。情感意蕴:赞叹功业、渴望建功;仇恨敌人、痛心百姓③年号:元嘉——表反讽和批评年号,有美好的寓意,正式而隆重。情感意蕴:批判草率、警告当局④名:廉颇——表叹息和愤懑托赵王之口直称,有悲叹的意味。情感意蕴:表白决心、忧虑朝廷(指导诵读)(2)方法总结:联系背景,古今对照——古事与今事、古人与今人3.结合情感,探究作用怀古诗中用典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好处是什么?(怀人伤己、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精炼、含蓄、生动)四、考点链接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题。武侯庙 杜甫遗像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问:试分析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人似乎还能听到诸葛亮辞别后主的声音,表达了对其一片忠心的景仰之情;“不复”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赞叹之情和无法功成身退返故乡的惋惜之情,也抒发了诗人不能实现远大抱负的抑郁之情。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问: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答: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语言表达更生动;以小见大,曲折反映作者心情,情感表达更含蓄。五、课堂小结怀古诗中,诗人借助典故,抒写自己的情怀,一吐胸中块垒,正所谓“千古悠悠兴亡事,悲人念己叹人生”。让我们放开胸襟,齐读《永遇乐》,读出豪放之气,读出爱国激情!(齐诵全词)六、布置作业: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设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怀人伤己 精炼用典 借古讽今 含蓄怀古伤今 生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