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狼》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狼》 教案

资源简介

20 狼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
3.背诵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重点:理清故事情节,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故事寓意。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好心救它,却险些被它吃掉,幸亏得到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二、预习检测
1.走近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清代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作品简介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共有文言短篇小说491篇。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它“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指出了《聊斋志异》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是继唐代传奇小说之后,中国文言小说的又一高峰。
郭沫若先生曾为蒲松龄题写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对蒲松龄给予极高的评价。
3.字词积累(见PPT)
三、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
(1)听朗读视频,注意断句和读音。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目标导学二:文本翻译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①止:仅,只
②缀:连接、紧跟。
③甚:很。
译文:有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2)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①从:跟从。
②复:又,再。
③并:一起。
④如故:跟原来一样。
译文: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①窘:处境困迫,为难。
②恐:担心。
③敌:攻击。
④顾:看,视。
⑤积薪:堆积柴草。
⑥苫蔽:覆盖,遮盖。
⑦乃:于是。
⑧弛:解除,卸下。
⑨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
译文:屠户很为难,担心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①少时:一会儿。
②径:径直。
③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④久之:时间长了。
⑤暝:闭上眼睛。
⑥意暇甚:神情很悠闲。
⑦暴:突然。
⑧以:用。
⑨毙:杀死。
⑩方:正。
欲:想要。
洞:挖洞。
隧入:从通道进入。
假寐:假装睡觉。
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译文: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这只狼杀死了。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①黠:狡猾。
②顷刻:一会儿。
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目标导学三:整体感知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的是“奇异的故事”。
1.探究任务
(1)在《狼》中是一个怎样奇异、离奇、怪诞的故事呢?读原文,用简短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并划分层次。
预设:一天,一个屠户卖完肉回家的路上,被两只狼盯上了,经过一番斗争之后,屠户战胜了狼。
第一部分(第①—④段):记叙了屠户归途中遇狼、杀狼的经过。(叙)
第二部分(第⑤段):作者议论、嘲讽贪婪狡猾的恶狼,点明文章主旨。(议)
(2)屠户与狼的斗争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很多个回合。请你说一说其间经历了哪几个回合
预设:
第一回合:屠夫惧怕并且“投以骨”,不管用,狼仍跟随。
第二回合:屠夫背倚麦秸垛,“弛担持刀”,与两狼对峙。
第三回合:屠夫奋起,杀死两狼。
第2课时
目标导学四:分析“三个回合”
1.每个回合,屠户与狼孰强孰弱呢?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一)初级较量——人狼相逢:强 VS 弱
预设:
“一屠”vs“两狼”——数量上不对等,狼强。
一屠晚归——时间上,屠户不占优势。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心理上,狼胜券在握,目标明显,紧跟,给屠户制造压力和恐惧感。
小结:狼:结伴觅食,精力充沛,欲望饱满,强力跟随。
屠户:独自一人,疲惫,又饿又累,感到紧张,恐慌。
(二)中级较量——人狼相持:退vs进
1.从行动上推测,屠户和狼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
预设: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窘”“恐”。用“大”修饰,程度更深,语气更强,情感更饱满。
2.作者为什么不写“恐受其敌”而是“恐前后受其敌”,这里的“恐”和前面“屠惧”的情感是否一样?
预设:屠户已经开始初步总结狼的活动规律了,有了自己的理智判断。在恐惧情感发展的同时,屠户有了自我的反抗意识,从之前的懦弱、投降状态走向开始自救的觉醒。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觉醒反抗意识。
顾野有麦场。——野外,荒芜,没有人烟。
屠户对外力救助彻底绝望,对外力和狼不再心存幻想。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只能奋力与狼殊死一搏。
3.此时的狼,作何反应?如果你懂狼的暗号,你觉得狼的心里会怎么想?(让狼大狼二现身说法,添加心理活动)
预设:“狼不敢前,耽耽相向。”(害怕,不敢像刚才一样上前了。凶狠地瞪着眼注视屠户。)
狼:“哇,他果然拿刀了,坏了,早知道还不如早点猛扑上去了,吃掉他算了,现在危险了,不能硬来。”
小结:此番较量,屠户觉醒,以进自救,不仅将恐惧转化为行动,更把恐惧传染蔓延到狼的身上,由之前狼的胜券在握,到此时狼也害怕起屠户了。此时,彼此僵持不下,双方都不敢掉以轻心。双方进退维谷。
(三)高级较量——人狼相斗:生 vs 死
1.生死攸关,狼和屠户是如何相斗的?怎样评价屠户和狼?
预设: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预设:
①从表面看,狼做出退让,神态、动作松弛,悠闲。很反常,让人生疑,设置悬念,暗示高潮来临。
②实际上,这是狼的伎俩,引得屠户放松警惕,时机成熟,前后夹击,吃掉屠户。
2.面对狼的表现,屠户是怎么做的?
预设:
第一处:“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第二处:“转视积薪后,……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3)两只狼已经都被屠户杀死了,“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这个补笔是不是可以不要了?
预设:不可以。这个补笔揭示了狼的伎俩,表现了狼的狡诈、阴险、自以为是的特点。也写出了屠户后怕心理。
目标导学五:探究形象
1.故事中的狼和屠户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你在文中圈画相关字词句,感受狼和屠户的形象。
预设:

(1)一屠晚归……
预设:狼专门选择晚上时间出动,而且专挑那些晚上回家的势单力薄的人下手,说明狼很狡猾。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预设:两只狼,分头行动,一前一后,前面的假装睡觉,后面的挖洞,准备进攻。兵分两路,互相配合,非常狡猾。
(3)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预设:狼看见屠户拿起了刀,不敢贸然进攻,表现出既胆怯又狡诈的特点。
(4)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预设:说明狼不着急下手,在寻找机会。“甚”,是“很”的意思,说明狼跟着屠户走了很远,既狡猾,又贪婪。
(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预设:屠户发现狼假装睡觉,以迷惑自己。以屠户恍然大悟的心理活动侧面表现狼的“黠”,但是狼的诡计还是被屠户识破了,说明狼是自作聪明,自以为是。
(6)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预设:两只狼交相吃骨,交相追赶,下一个目标是找到机会就对屠户下手,这都表现了狼的狡猾,以及不知足。
屠户
(1)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 亦毙之。
预设:动作描写,写出屠户的勇敢机智。趁着狼的力量分散,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抓住时机,干脆利落。
(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预设:屠户不再妥协,巧借积薪抵抗,巧用地利。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预设:说明屠户细心谨慎。
2.归因
狼:由强势走向毁灭,皆因其:贪婪,凶残,狡猾,自作聪明。
屠户:由弱者走向生存,皆因其:反抗的觉醒,果断,勇猛,机智,谨慎。
高级的较量原来是彼此心理上敢于面对的较量,是智慧上巧识阴谋果敢行动的较量。
小结:屠户——勇敢无畏、聪明机智、细心谨慎。屠户身上表现了复杂的性格。
一是怯儒,从最初的“投以骨”可以看出来;
二是勇敢机智,表现在狼“并驱如故”后,屠户清醒过来,准备战斗,先是“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继而“暴起”杀狼,最后“转视积薪后”,根除狼患。
本文对屠户,主要是动作描写加少量心理描写,刻画了完整丰富的人物形象,十分精彩。
目标导学六:把握主旨
1.在课文中,狼虽狡猾凶残,却被屠户“顷刻两毙”,作者借屠户杀狼的故事想要表达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结尾“议”,作者仅在“笑”狼吗?
预设:文章议论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增笑”——嘲讽轻视。
2.当时是什么样的社会背景?
异史氏曰:“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
蒲松龄最犯愁的就是怎样按时交税,不让催税的人登门。当时官吏为了催税,搞所谓“敲比”,就是把欠税的人拖到公堂上打板子,有时活活打死。蒲松龄为了交税,要卖掉缸底的存粮,卖掉妻子织的布,甚至卖掉耕牛。他抱怨土地:怎么谷穗不直接长银子?——马瑞芳《马瑞芳讲聊斋》
预设:
蒲松龄生活的时代,官吏残暴、百姓生活艰难的状况。
3.高级的较量,还是正义的较量。
生活中遇到了狼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其说屠户战胜了狼,不如说屠户战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
生活中遇到了狼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更可怕的是遇到像狼一样的人/被恐惧蒙蔽……
与其说屠户战胜了狼,不如说屠户战胜了只知道妥协退让的自己。
四、拓展延伸
1.你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吗?请你说一说,并思考中国文化中狼的形象。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如狼似虎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子野心 鬼哭狼嚎 引狼入室
预设:狼的形象多是贬义的,通常是狡猾凶残、忘恩负义的形象,是恶势力的代表。
2.时代虽然不同,但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狼”。结合本文,谈一谈我们要如何应对?
预设:作者以屠户的经历告诉人们,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不能存有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议论句点明主旨,作者嘲笑的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终会被消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泰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清·蒲松龄
五、课堂小结
《聊斋志异》题材非常广泛,很多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进行批判和宣泄,通过鬼妖的故事映衬着人性的光芒与丑陋,彰显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狼在古代文化中是贪婪、凶残的象征;贪官污吏同样贪婪、凶残;批判、讽刺狼,即批判、讽刺贪官污吏,可谓入木三分。
六、课堂作业
(1)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2)推荐阅读蒲松龄《聊斋志异》。
七、板书设计

缀行甚远——尾随跟踪,寻找机会
交替缀行——不为诱惑,随机应变
眈眈相向——互相对峙,琢磨对策
正面假寐——明修栈道,欲擒故纵
背后偷袭——攻其不备,直捣黄龙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本文故事性强,理解难度不大,课上注重运用朗读引导学生自主疏通文意,效果较好。另外能够结合文章内容逐段分析文中形象,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不足之处 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可以适当借助电子资源,寓教于乐。没有对语言特点分析,第三个学习目标完成得不够完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