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遵守规则》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 融入社会生活, 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形成自觉遵守和维护规则的理念。 道德修养 : 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 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 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法治观念 : 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认识到规则是自由的保障, 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遵纪守法。 健全人格 : 在社会生活中养成自律的习惯, 尊重和敬畏规则, 锻炼自己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能力。 责任意识 : 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维护社会秩序, 服务他人、 服务社会, 认识到维护规则是每个人的责任 教学重点 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维护社会规则 教学难点 理解自由与规则不可分的关系, 以及如何有效维护社会规则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发生一起老虎伤人事件,致1死1伤。据了解,该野生动物园允许乘坐园区游览车和私家车进入园内游玩。但是进入园区的私家车车主必须签订《自驾车入园责任协议书》,其中规定了猛兽区必须关好、锁好车门、车窗;禁止投喂食物,严禁在猛兽区下车;游客自驾限速25公里/小时,并与动物保持不少于20米距离等。 思考:对此你怎么看? 学生: 教师:漠视规则,一定程度上就是漠视生命。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人人自觉遵守规则,我们的社会生活才会和谐有序。授新课 【探究与分享一】有人说,规则的存在限制了人的行为与自由。生活中,到处都是规则,想干点事情特别受到限制。 思考:自由 VS 规则,你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 教师:要规则,就没自由;要自由,就没规则。 【探究与分享二】 思考:你如何看待这位男士打手机的“自由”? 学生: 教师:这名男士的做法是错误的。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界限。 1)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2)我国法律规定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 社会的、集体 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该男士有打手机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以不损害周围乘客合法的自由和权力为前提。所以这位男士的认识错误的。 【探究与分享三】《元史·许衡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许衡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因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有人劝解道:“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 ” 思考:1.你怎么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 2.你认为该如何做到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 学生: 教师: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交流讨论一】国庆假期,小明去电影院观看《长津湖》,电影中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志愿军让许多观众感动流泪。而电影结束后,地板上留下的一堆堆纸巾,却与电影的正能量格格不入。一些观众认为:大家都扔地上,我也跟着扔;反正那么黑,扔了也没人知道;反正保洁人员都是要打扫的。 思考:造成满地垃圾的原因何在? 学生: 教师: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交流讨论二】 为了改变这些状况,有两不种解决方案: 请相关工作人员批评、教育他们; 我会告诉他们正确做法; 你的方案是什么 请具体演示一下这些方案。 学生: 教师:①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②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材料分析】材料一: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据此,相关部门出台了酒驾处罚标准和醉驾处罚新规定: 酒后驾驶分两种: 酒精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目前,饮酒驾驶属于违法行为,醉酒驾驶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二: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经表决决定,《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6号主席令,宣布全面取消农业税。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走进了历史。 材料三:1980年,党中央发表公开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夫妻双方只要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即可生二胎——夫妻双方,无论是不是独生子女,均可生育第二个孩子——夫妻双方,无论是不是独生子女,均可生育第三个孩子。 思考:三则材料主要想表达什么内容? 学生: 教师: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规则需要制定,有的需要废除,有的需要修改和完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的改进和完善,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课堂小结课堂练习 1.“日月星,花鸟虫,因时序,相平衡;循轨道,行车船,有规矩,成方圆。”这句古训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是( ) A.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B.画圆要有规,无规就画不成圆 C.制方要有矩,无矩就制不出方 D.人的活动要受思想动机、目的、愿望的支配 2.“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条古训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其含义是( ) ①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准则,按自己的准则办事 ②做事要有规矩,懂规矩 ③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准则 ④人的社会生活少不了规矩 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3.走在路上,需遵守规则。影剧院里,需遵守规则。游乐场所,需遵守规则——社会公共生活充满了规则。面对充满规则的公共生活,我们需要的态度是( ) A.逃避、远离 B.积极参与 C.无所谓,与我无关 D.需要时参与,不需要时远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