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春》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春》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春》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朗润、酝酿、窠巢”等词的读音和词义。
2.品味优美语句,深入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3.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4.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朗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美景。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四季美景的诗句呢 历来诗人偏爱春天。朱自清的《春》是一篇优美 的写景散文,同时又像一首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走近作者。
请同学们朗读注释①,了解作者。 作者简介:
1、朱自清,字佩弦,是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一生勤奋,著有诗文集《踪迹》,散 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2.《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大自然中,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 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描写春回大地 的景象,表现春天里自然万物勃发的生命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同去领略大 好春光。
(二)扫清字词障碍
1、朗读课文,扫清读音障碍。(学生齐读并标注读音)
朗润rùn 水涨zhǎng 起来 赶趟tang 儿 散sàn 在草丛 酝yùn 酿 niàn
窠kē 巢 cháo 宛 wǎn 转 应yìng 和 hè 嘹 liáo 亮 笼(lǒng) 着 薄 bó烟
黄晕yùn 撑chēng 伞 披着蓑suō 戴着笠lì 抖擞sǒu
2、扫清词义障碍
〔朗润〕明亮滋洞。朗,明亮,润,滋润、润泽。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吹面不寒杨柳风)语出南宋志南和尚《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杨柳风,吹动杨柳的风,指春风。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窠巢)鸟兽昆虫的窝。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蛇转” (花针)绣花用的细针。
(黄晕)昏黄,不明亮。
(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计,打算、
计划。
〔落地〕这里指婴儿出生。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三)朗读并初步感知文章情感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1)朗读指导:读准字音、根据内容,把握文章基调,读出对春天的期盼之情和赞美之情。
(2)结构梳理:根据“盼春——绘春——颂春”的结构提示完成如下任务: 盼春(1段)
绘春(2 7段)
2段:总括轮廓(一切:山、水、太阳) 3段:春草图(草报春)
4段:春花图(花争春) 5段:春风图(风唱春) 6段:春雨图(雨润春)
7段:迎春图(人迎春) 赞春(8.9.10)
三 课堂总结
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一、具有强大的生命 力 ;二、富于美感;三、似有灵性和情感。
四布置作业
1.结合注释和课后“读读写写”,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你最喜欢哪一幅图画,试着写一段赏析文字,朗读并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集中描写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 这些春景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二、探究欣赏
我们来具体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画面:
(一)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 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在这里,作者很明显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春具象化,一 步步的向我们走来。
2、“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你能读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叠用,语气递进,表达急切而欣喜的盼望心情。)
总的来说:第一部分,总领全篇,开启下文,写出了春天到来的进程。
(二)绘春
1.请同学们朗读第二部分(2—7自然段) 请大家思考第二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答:主要是对春天的景物的描绘,这里面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人们迎春。这是 文章的主体部分。
2、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
(1)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看到了什么 (生齐答)
答:作者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整体描绘。)
(2)第二段中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天刚刚到来时的样子。勾勒出春天的 生机勃勃。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
3、请同学朗读第三自然段,并思考:
(1)第三段是从那个方面来写小草的 调动哪些感官
答:从情态,质地,色泽,长势四个方面来写,并调动了视觉和触觉两方面来写小草。
(2)“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一句不是写春草的, 为什么,有什么作用
(通过小孩在草上兴致勃勃地嬉戏,侧面写出草地的嫩绿可爱,侧面烘托春草勃发给人的乐 趣。)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你觉得这一句写小草好在哪里 (启 发学生回答)
答:“偷偷地”“钻”,表现小草的情态和动作,仿佛有灵性、有个性;“嫩嫩的, 绿绿的”是倒装,定语后置,本该在小草的前面,现在置于其后,改变了正常语序,
造成语言的抑扬顿挫效果,句子变短,也造成一种短而快的语流节奏,显出错落,颇有机趣, 也凸显了小草的质地和色泽。
4、请同学朗读第四自然段,并思考:
(1)这段文字写出了春花的哪些特点 (从感官,修辞的角度)依次分析每句。 答:花多:视觉拟人 各种花竞相开放的情态
花艳:视觉,比喻排比——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作用:不仅描绘出春花的艳 美色彩,而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及音乐美,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春花的繁盛。
花甜:味觉由春花联想到秋实虚实结合,以虚衬实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 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答: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 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 呀眨的。”你觉得这一句写野花好在哪里 (启发学生回答)
答:这一长串短句,有一种鲜明的语言节奏,“像眼睛,像星星”写出了野花的写出了野花 的细小而明艳,点出春天的特点;“还眨呀眨的”是拟人,用想象的笔法写出野草的情态。
5、请同学起来朗读第五自然段,并思考:
(1)春风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的
答:温暖,轻柔、芳香、和悦。
作者分别用触觉(像母亲的手)、嗅觉(泥草、花香)、听觉(泥草、花香)写春风。 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3)赏析句子:“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这句话运用了 (比喻、拟人、引用)的修辞, 写出了春风的( 温暖、轻柔),可见作者 对春天的( 热爱、赞美)。
6、请同学起来朗读第六自然段,并思考:
(1)作者笔下的春雨有什么特点
答:多,密,细,轻“像牛毛,,一层薄烟”
(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 一句写春雨,好在哪里
答:连用三个比喻,都是形容春雨的“密”,通过印象的叠加,强化了表达效果。
三 课堂总结
本文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笔触清新,文辞优美。作者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 引用的修辞手法,诉诸读者的各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生动形象,变抽象为 具体。我们在写作中要学习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
四布置作业
1. 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一处描写,细加品味,写一段赏析文字。
2. 完成“积累拓展”四
第三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朱自清的《春》只是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吗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春满人间”。
二探究赏析
1、请同学起来朗读第七段,并思考:第七段为大家描画出了怎样的一幅图画 颂扬了人们 的什么精神
答 :一幅迎春图。孩子们忙着放风筝,老老少少纷纷出门,或是舒活筋骨,或是去上班,或 是下地做农活。一片欣欣向荣。
颂扬人们抓住春天的美好时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一年之计在于春”引用,意思是春 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是尽早安排好。作者用这句话激励人们把握时机、辛勤劳 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2、请同学一起朗读最后一部分(8—10),并思考:
(1)最后三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写了春天哪些特点
答:比喻、拟人、排比。像娃 “新”(万物复苏,勃勃生机) 像小姑娘———“美”(百花争艳,娇美多姿)
像青年— “力”(健壮、有力,充满活力)
(2)你认为这三段文字好在哪里
答: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种人各自不 同的特点:“娃娃”是新的、生长着的;“小姑娘”是漂亮的、欢快的;“青年”是强壮的、 有力的。另一方面通过人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成长来表现春天的动态进程,非常生动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3)发挥想象,你还能将春天比作什么
· 春天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色彩斑斓。
· 春天像慈祥的母亲,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幸福。 · 春天像辛勤的园丁,给人间播种未来和希望。
三课堂总结
《春》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春天以感情和生命。作者以 优美的语言,描写春回大地的景象,表现春天里自然万物勃发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 对生活的热爱。
四再读课文(把握好重音和停连,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 示例:
1. 重音(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注意。一般用“.”标示在词 语下面。)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2.停连(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停顿,可以用“ | ”和用“A” 来标示,前者用于较短 的停顿,后者用于较长的停顿。连接可以用“”标示,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要一口气连 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
O
坐着,人躺着,A 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丨轻悄悄的,草 |软绵绵的。
五 、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春的诗文名句并积累。 2.仿写课文最后三段。
板书设计 盼春
绘春
颂春
(盼、来、近)
总体轮廓( 一 切:山、水、太阳) 春草图 (草、人)
春花图 (态、色、味)
春风图 (触觉、嗅觉、听觉)
春雨图 (形、状、景)
迎春图 (城乡、老小)
(新、美、力)
强大生命力
美感
灵性、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