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遵守规则》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深刻认识到社会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增强对国家制度和法律法规的 认同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科学精神:能够理性看待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理解规则的演变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 养辩证思维和创新精神。3.法治意识:牢固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勇于维护社会规则的公正性,学会运 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4.公共参与:主动参与社会规则的制定和改进,以身作则遵守规则,积极带动他人共同营造 良好的社会秩序,增强社会责任感。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深入理解自由与规则的辩证关系。-掌握自觉遵守规则、维护规则和改进规则的有效方法。 2.难点:-培养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高度自觉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规则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思考自由与规则的关系,以及遵守规则 的重要性。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培养合作能力和创新思 维。4.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规则的作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 实效性。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播放一段关于社会秩序井然和混乱对比的视频,展示如行人有序过马路、车辆遵守交通规 则的场景,以及行人闯红灯、车辆乱停放等混乱现象。2.提问学生:看到这些不同的场景,你有什么感受 你认为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差异 3.引导学生思考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引出本课主题——《遵守规则》。 (二)新课讲授1.规则的内涵与分类(10分钟)(1)讲解规则的概念: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而共同制定并遵守的 行为准则。(2)详细介绍规则的分类:-道德规则:是基于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形成的规范,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纪律规则:是特定组织或团体为了实现自身目标而制定的规章制度,如学校的校纪校规、 企业的员工守则等。-法律规则: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最高的权威 性和强制性。(3)结合生活实例,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规则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在公共场所遵 守文明礼仪是道德规则的要求,学生按时上课、遵守学校纪律是纪律规则的体现,遵守法律 法规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2. 自由与规则的关系(20分钟)(1)【案例分析】展示材料一:8月21日,江苏17岁女子梁某,因不佩戴口罩强行进入步行街,并采取打耳 光、脚踹等方式多次殴打防疫工作人员,并宣称这是我的自由,最终被行政拘留七日并处二 百元罚款。展示材料二:7月29日,扬州市公安部门已对毛某宁(女,64岁)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 罪立案侦查。7月21日上午,毛某宁擅自离开已采取封控管理措施的南京居住地来扬州, 未主动向社区报告南京旅居史,并频繁活动于扬州市区多处人员高度密集场所,致使新冠肺 炎疫情在扬州市区扩散蔓延,扬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对毛某宁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道德和法律角度评析两位女士的做法。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总结:社会规则和自由的关系密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无限制的,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 约束。人们在行使自由权利时,必须遵守这些规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 他公民的合法权益。-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只有遵守规则,才能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人们才能享 有真正的自由。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 大多数人的自由权利。(2)【情境创设】假设同学们身处一个没有规则的世界,让大家想象自己会有怎样的感受和经历。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规则对自由的保障作用,让学生明白没有规则的约束,自由将无法真 正实现,甚至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无序。3. 自觉遵守规则(20分钟)(1)【展示图片】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疫情防控期间人们自觉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遵守规则的行为;另一组是一些人拒绝佩戴口罩、聚集等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提问学生:这两组图片中人们的行为在主动性上有什么差异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遵守规则包括自律和他律两个方面。-自律是指自觉遵守、自我约束。自律的人能够深刻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主动遵守规则, 无需他人的监督和提醒。-他律是指依靠外力的监督、提醒、奖惩等方式来促使人们遵守规则。强调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既需要外在因素的约束,如监督、提醒、奖惩等, 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培养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习惯,即自律。(2)【深入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容易导致人们违反规则 我们应该如何 克服这些困难,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觉遵守规则需要我们从内心深处敬畏规则,将规则视为自己行动的 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增强遵守规则的自 觉性和坚定性。4.维护规则(20分钟)(1)【探究与分享】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并讨论面对这些行为时应该怎么做。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做法。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坚定维护规则。-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以身作则,为他人树立榜样。-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当发现他人有违反规则 的行为时,要勇敢地指出并加以劝阻,共同维护社会秩序。(2)【案例分析】讲述一个关于在公共场所制止不文明行为的具体案例,如有人在图书馆大声喧哗,其他人如 何进行劝阻。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维护规则的方法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在维护规则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既 要坚定立场,又要尊重他人,以达到良好的效果。5.改进规则(20分钟) (1)【引导思考】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规则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原有 的规则可能会出现不适应新情况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2)【总结归纳】总结规则需要改进的原因:-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出来,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 的有序发展。-一些原有的规则可能会失去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及时废除,以避免对社会发展造成阻碍。-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社会 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利益。(3)【深入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改进规则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改进规则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关注社会发展的变化,及时发现规 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同时,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规则 的不断完善。(三)课堂小结(15分钟) 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2.自觉遵守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自律是自觉遵守、自我约束,他律是依靠外力监督、提醒、奖惩。-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维护规则:-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4.劝导的技巧:-要有礼貌,尊重他人。-要以理服人,说明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如提醒、劝说、举报等。 5.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变迁,规则需要与时俱进。一些规则需要制定、废除、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6.如何改进规则:-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提出合理的建议,使规则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要求。 7.如何对待规则:-要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自觉遵守规则。-要积极维护规则,勇于制止违反规则的行为。-要关注规则的改进,为规则的完善贡献自己的力量。(四)活动设计(20分钟) 1.“规则大家谈”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活场景,如学校、家庭、公共场所等。-小组成员讨论在该场景中常见的规则,并分析这些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情况。-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规则在不同场景中的具体应用和重要性,增强学生的 规则意识。2.“模拟情境表演”活动。-教师设定一些违反规则的情境,如在图书馆大声喧哗、在公园乱扔垃圾等。-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境进行模拟表演,展示在这种情境下应该如何遵守规 则或维护规则。-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提出改进的建议。通过模拟情境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 作能力和应对问题的能力。(五)讨论与分享(20分钟) 1.讨论主题:“规则与我的生活”。 2.活动步骤:-学生分组,每组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经历,以及 这些经历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小组内推选一名代表,将小组讨论的主要观点和精彩案例在全班进行分享。-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总结遵守规则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讨论与分享,让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深刻认识到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遵 守规则的自觉性。(六)总结提升(15分钟)1.教师总结: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遵守规则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不仅关系到个人 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2.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践行规则意识,成为一个有责任感、 有担当的人。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遵守规则,积极维护规则,为营造良好的社会 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3.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规则遵守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写一篇观察报告。通过总结提升,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对规则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七)作业布置(5分钟)1.完成一篇题为《我对规则的新认识》的短文,阐述自己在学习本课后对规则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遵守规则。2.制定一份个人规则遵守计划,明确自己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需要遵守的规则和目标,并制定 相应的监督和奖惩措施,以确保自己能够切实遵守规则。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下次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分享。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规则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初步掌握了遵守规则、维护 规则和改进规则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 通过活动设计、讨论与分享等环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思考和探讨,培养了学生的 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实际生活中践 行规则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 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规则意识,养 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