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1 我与社会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1 我与社会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社 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2.道德修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道 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法治观念: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树立法治意识,自觉遵守社会秩序。
4.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5.责任意识:使学生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贡 献自己的力量。
二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回忆你的暑假生活
1.提问:假期里去了哪里游玩 有什么见闻或感受
2.提问:假期中有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 有什么感受
3.学生分享:广场散步、超市购物、路边小吃、田间劳作等经历。
4.教师引导:我们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我与社会”的关系。 【探究】李铭的一天
1.展示图片:李铭在不同场景中的活动,如在小区看到新增的健身器材,在合作社看到新鲜 的西红柿,在敬老院教奶奶用手机上网,观看大国工匠的报道等。
2.思考问题:
-说一说李铭是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的
-结合以上生活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除此之外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们有哪些感受 3.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4.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社会生活,如观察、交流、媒体等。参与社会生活 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增长见识,丰富经验。
【资料展示】盘点暑假中你所了解的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件 1.展示事件: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2021年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 天和核心舱,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 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在第32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以38金32银18铜总计88枚奖牌收官。
-2021年7月11日,习近平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就《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订 60周年互致贺电。
-8月19日,塔利班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
2.提问: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这些社会大事件的呢 你了解的这些事件给你带来什么感觉呢 3.学生回答:与人交流,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旅游等各种方式来了解社会生活。 这些事件让我们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4.教师总结: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社会大事件,这些事件也 会对我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影响。
【说一说】在以下情境中,你扮演什么角色 个人与社会有怎样的关系 1.展示图片: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等不同场景中的活动。
2.学生思考并回答:在学校是学生,在家庭是子女,在社区是居民等。
3.教师引导: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 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4.举例说明:如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在家庭与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在社区与邻 居的关系等。
5.小组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6.学生发言: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7.教师总结: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展示图片】鲁滨逊的故事
1.展示图片: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
2.思考问题:鲁滨逊脱离社会了吗 为什么
3.学生讨论并回答:鲁滨逊虽然在荒岛上独自生活,但他的生存仍然依赖于社会提供的工具 和知识。他的思想和行为也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4.教师总结: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个人也无法完全脱离社会。社会为个人提供了物质和精神 的支持,个人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的环境和资源。
【案例分析】社会现象讨论
1.展示案例:如网络社交、志愿服务、环保行动等社会现象。 2.组织学生讨论:这些社会现象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 3.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言。
4.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5.教师总结:社会现象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应该积极关注社会现象,正确对待它 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课堂小结】
1.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的绚丽多彩。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个人与社 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3.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参与社会生活可以增长见识、培养能力、丰富情感,促进个人的全 面发展。
【课后练习】
1.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一次社会活动中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对个人与 社会关系的理解。
2.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加深对社会和个人关系的认识。 【情感升华】
1.播放视频:展示社会秩序的美好愿景,如和谐的社区、互助的人们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为建设更加和谐有序的社会贡献力量
3.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决心,如遵守社会规则、关爱他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等。 4.教师总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创 造美好的未来。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受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 多彩。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 维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今后的教学中, 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