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垃圾桶设计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美版 (北京)美术五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垃圾桶设计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美版 (北京)美术五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垃圾桶设计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教材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发现身边垃圾桶的存在问题,融入美学创意,产生出设计改造的意识,并学习优秀案例中的方法,感知到设计就是对身边物像的概括提炼和改造,提升审美情趣。 2.通过观察分析优秀案例,学习迁移、借鉴设计垃圾桶的方式方法,并及时将每一步的思路过程记录下来,形成设计思维导图,将创意的形成过程显现出来,充分展现自身的想法和创意。 3.将科技智能融入设计当中,紧密联系现实垃圾桶的问题,在符合当下时代发展的趋势下,结合美学规律,进行艺术创想和实际应用能力。 4.学生通过垃圾桶设计过程的实践,对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价值产生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产生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改造生活美化生活的意识,以及环保意识,逐步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出现的环境问题,对垃圾桶进行改造,从优秀案例中迁移设计方法,融入交互式元素,结合实用需求进行设计,直观体现设计过程和思路。 教学难点: 将垃圾桶吸引人的创意点以清晰醒目、规整美观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垃圾桶设计中融入成本意识、社会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一、导入(6分钟)教师活动 教师:我们来看xx学生在路边给我们带来的视频,看看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问题。 (2)垃圾桶应该怎么改造,才能解决减少乱扔的现象。 (3)教师:吸引人们将垃圾扔进垃圾桶,而不是乱扔。”试着想一想、画一画,有没有好的改造方法。 (3)教师:垃圾桶的设计要解决现实问题,让垃圾桶更加便捷实用,更加人性化。 优秀的垃圾桶设计既能提升民生幸福感,又能很好的化解城市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学生活动 视频旁白:大家好,我是 ,我现在在我们学校南侧八棵杨南街路边,大家应该很熟悉吧。但是我发现了这个现象,你看,垃圾桶就在旁边不远处,但是路边却依然有很多乱扔的碎屑垃圾散落在地上,你是不是平常也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呢,想问问大家为什么路边有垃圾桶,却依然有人乱扔。我们能不能通过改造路边现有的垃圾桶,让这些问题得以解决? 采访:我觉得垃圾桶有点不显眼、存在感不强,不够吸引人。我觉得垃圾桶脏、味道不好闻,不愿意接近。 (2)学生结合图片分享,在设计思维导图的相应位置写出垃圾桶应该具备什么,才能解决减少乱扔的现象。并分享。 有趣、吸引人。2.引导提醒路人。3.人性化、更加实用。4.外观好看。5.科技新颖等等。 (3)学生思考并回答:设置好看、醒目、实用的垃圾桶,指引路人将垃圾扔入垃圾桶。 试着改造现有的垃圾桶,并画草图,贴到展板相应区域。 (3)学生互相分享各自的创意,并提出意见。小组代表分享各组优秀创意,分享能够很好解决以上问题的小点子。意图:强调设计与需求之间必不可少的关系,调动积极性,通过绘画激发学生的美术表现欲望。并通过学生率先的尝试,引出设计上出现的问题,为后面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做铺垫。二、探究新知任务一:“有吸引力”的垃圾桶,提醒人们扔垃圾。(16分钟)教师活动 教师:那怎么做到吸引?让扔垃圾变得有趣,引导路人去将垃圾扔进垃圾桶。 看看设计师是怎么设计的。请各组打开“智能锦囊”。4分钟后,各组汇报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这几个案例的共同点是什么?设计师运用了什么方法。 教师:你的总结非常到位,大家顺着设计师的思路方法,你有没有类似的想法创意呢?比如: 教师手绘示范如何替换改变思路草图。 学生活动 (1)学生:分4组在展板上进行拼摆分析,将关键词放入相应的版块,并总结方法。 互动展板一:游戏式垃圾桶。 思考: 是什么形状?垃圾桶开口是什么形式的? 将 融入到垃圾桶中。扔完垃圾后有什么变化?设计师将扔进去的垃圾转化成了什么?它是怎么吸引人去扔垃圾的。没有垃圾时垃圾桶是什么样,装了垃圾后什么样,装满垃圾后是什么样子? 互动展板二:宠物养成式垃圾桶。 思考: 是什么形状?垃圾桶开口是什么形式的? 将 融入到垃圾桶中。扔完垃圾后有什么变化?设计师将扔进去的垃圾转化成了什么?它是怎么吸引人去扔垃圾的。没有垃圾时垃圾桶是什么样,装了垃圾后什么样,装满垃圾后是什么样子? 学生:各组汇报从展板中所学。 (2)学生:都运用了电子感应、显示屏、智能识别等技术。将生活中吸引人的、有趣的事物与垃圾桶结合在一起,垃圾桶接收到垃圾后发生变化,让扔进去的垃圾转化成一种好看的形式展现出来,产生互动,让扔垃圾变得有趣。 学生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将案例的创意进行替换或改变,融到垃圾桶中。画下来草图贴在大思维导图展板相应位置,并分享。 我融入了 技术意图:运用迁移借鉴的方法学习垃圾桶设计。确立大体的设计创意思路。任务二:让扔垃圾成为习惯,让环境“美起来””(7分钟) 教师活动 (1)教师:大家的思路创意都打开了,设计的垃圾桶都有了互动引导过路人去扔垃圾。但是,大家互相看看彼此的设计,想一想,我们的设计稿如果这样生产出来,可行吗?作为路边垃圾桶还缺些什么? (2)教师:结合学生作品进行示范如何简约、规整。 (3)教师:但这还不够,我们可以提醒一次、两次,但归根结底是乱扔的人环保的意识不足,我们能不能通过设计,来唤醒那些人环保的意识,主动去扔? 教师:怎么唤醒环保意识呢?我们来一起看看“智慧锦囊”,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示范:教师画出影像互动垃圾桶的效果图,在展板上手绘垃圾桶变化的过程。 (4)垃圾分类利于资源的回收和利用,关系着人类生存与地球生态的未来,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故相当重要。 那如何将垃圾分类融入垃圾桶的设计当中?请你翻开书第22页,看看垃圾桶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 学生活动 (1)学生进行互相提问题、提意见: 雨雪天怎么办? 电子技术用电怎么解决? 路边垃圾桶的外观变形太复杂好不好? 回答:运用太阳能供电,需要加上太阳能板;加入保护盖,防止下雨影响垃圾;路边垃圾桶需要大气、简约、规整。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考虑成本、材料、尺寸等,要满足大部分人(小孩、老人)的需求。我们设计物品要产生社会意识。 (2)学生:结合路边垃圾桶的要素,进行再次修改。 (3)学生打开“智慧锦囊”展板。小组讨论,分析展板: 互动展板:影像互动式垃圾桶。 将 结合到垃圾桶中。扔完垃圾后有什么变化?它是如何将环保意识融入垃圾桶的。 学生回答:在垃圾桶上加入了垃圾分类的标识,并且分成四个箱口,引导人进行垃圾分类。将电子屏融入垃圾桶,每扔一个垃圾,就会生长出树木,环境会变好。将扔垃圾与环境变化形成联系。将环保意识融入垃圾桶的。 (4)小组讨论:翻开书,结合书上案例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 垃圾分类有2—4个箱体组合而成,分成可回收、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垃圾桶上分别有不同类别的标志区分。意图:学生通过学习明白摄影的不同角度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含义,将摄影内容进行升华,提升学生的创作表现力。四、艺术实践(10分钟)教师活动 (1) 进行巡视,为学生手把手辅导。学生活动 内容:画出最终垃圾桶设计效果图。 清晰表现思路变化及过程,体现出垃圾桶的智能化,加入简单场景。 意图:明确艺术实践内容和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创作能力。运用新媒体的展示方式可以瞬间将学生的作品进行进一步的成品加工,形成实用性作品。五、展示与评价(4分钟)教师活动 教师进行设计思路进行总结性评价 设计本身很难,但是通过我们今天的迁移学习,我们每一个人通过感受设计的部分过程,经历了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迁移借鉴、思考改变、反复创作、不断修改,都在向着完美理想的目标去努力着。这就是设计。我们都在为唤醒环保意识做出了贡献。 给自己鼓鼓掌学生活动 (1)学生将不同阶段的作品展示在大型设计思维导图的展板上。各组的创意思路汇集在一个展板上。 (2)学生进行互评。意图:通过展示增强学生的信心,与之前的作品进行比较,体现学生在本节课的实际获得,通过互评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美术的评价能力,并养成欣赏他人作品,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六、拓展延伸(1分钟)教师活动 冰墩墩诞生过程历时10个月,修改了1000多次,形成数百套方案,造就了中国经典。那我们想设计出经典的垃圾桶,需要怎么做呢? 没有一蹴而就,只有百炼成钢。今天的这种过程,也希望成为一个引子,回家继续延续对于垃圾桶的探索,不断积累,为我们之后运用废旧材料将垃圾桶制作出来,让设计稿成为现实,让设计造福生活。学生活动 学生聆听并思考。 (2)学生: 多去观察生活,从中得到灵感,将各种元素、创意进行各种尝试,反复绘画、修改,直到找到最实用最美观的那一版,并且清晰地展现出我们自己的想法创意,表达出属于我们中国的特色和理念。 意图:紧扣时代,将艺术与科学技术向结合,培养学生敢于运用新媒体,注重创新,将想法运用新技术的方式表达出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