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课件(共22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课件(共22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及形成。
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0世纪初,对于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国的文化界有不同的回应。 其中,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 自由主义
胡适说:“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 占一个地位,一一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 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 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保守主义
康有为说,“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 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 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新课探究
·无政府主义
刘师复认为,无政府主义者“主张人民完全自由,不受一切统治,废绝首 领及威权所附丽之机关学说也
·三民主义
孙中山说:“三民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三个主义 和美国大总统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层意思,完全是相通的。”
你认为上述主张存在哪些问题
新课探究
1、近代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及结果
(1)探索:
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救国 良方,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19世纪末20世纪初, 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
(2)结果:
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 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 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新课讲授
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一大批先 进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 等,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反对孔 教和封建纲常,对封建文化发起猛烈 的冲击,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 反思。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年 青 新
LA JEUNESSE
撰主 生 先 秀 獨 陳
號一 第 卷 二 第
我 印 社 罪 显 群 溶 上
联系所学历史知识,说一说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新课探究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救了中国
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1)共产党诞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应运而生。
(2)指明文化发展方向: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 帜 上 ,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3)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4)文化发展进入新时 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 以 来,就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历史使命。
新课讲授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诞生
革命时期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 神、长征精神、延安 精神、西柏坡精神、 抗日战争精神等
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时期
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 星精神、中国奥运精神、 丝绸精神、抗疫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等
革命文化
(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继承 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继承 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 新辉煌)
中华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 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 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始终代表先进文化
思考: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培育了哪 些民族精神 形成了党的什么文化
结论:
(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 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①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②创造与践行革命文化
③发展杜会主义先进文化
新课讲授
3、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
忠实传承者和
弘扬者
中华优
秀传统
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 独特的精神标识。
新课讲授
中国共
产党
革命 文化
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积极引领者和 践行者
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 立场, 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构筑中国精神、 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 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熔 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 形 成 )
主义文化
植根于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文化、革命文 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熔铸于
革命文化和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
源自于 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新课讲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视角一
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就会孕育和滋养与之相应的文化。 视角二
如果抛弃优秀传统文化、割裂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萍、 断线风筝,迷失方向。
视角三
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视角四
当前,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 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
运用所学知识,综合上述视角,进一步阐明“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道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
必然性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
必然性
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我们如何判断一种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呢
1、判断文化生命力的标准
① 发展方向: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 实践根源: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
③ 人民需求:就是要看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来源实线,
顺应时代发展
满足某些特定 群体的需求
满足人民群 众的需求
①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
② 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①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 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②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从人民、党、国家的角度看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形成及我国文化自身发展的 角度看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
新课讲授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文化发展的一体两翼,它们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共同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现代图景。我 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以及文化产品的意识 形态属性,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一条保障人民基 本文化权益、突出社会效益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之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这条道路又是一条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 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满足人们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产业发展 之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一手抓公益性文 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手强,两轮驱动、 两翼齐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是文化强国之路”的理解。
新课讲授
②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
③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
④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①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特”发展道路与 文化强国之间是路 径和目标的关系
新课讲授
归纳总结: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 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社会主义文化。
②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熔 铸 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③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④特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⑤立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⑥基本要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⑦根本目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 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
⑧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 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新课讲授
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与结果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作用
文化生命力的判断标准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革命文化 与社会主 义先进文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文化发展 道路的历 史必然性
决定因素
意义
课堂小结
1、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某市通过举办“文化惠民相声专场晚会”,为当地居民献上了文化盛宴,
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应( )
①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当堂检测
2、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因为 (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
②发展中国特鲁神会主义文化开启了我们学习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历程
④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继承传统文化的开端
当堂检测
开端错误
3.近年来S省政府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
文化事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 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全省初步形成了兼具 宏观与具体、思路与措施、目标与任务、保障及责任的政策体系,为建立 科学的文化遗产观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导。之所以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 和传承,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②没有民族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③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载体承载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④传统文化能够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新课导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