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绪论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绪论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绪论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观念:
(1)体会和感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
(2)了解古人对科学的思索,知道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物理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在现代前沿领域的应用。
(4)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伟大情怀。
2.科学思维:通过解释一些现象,知道学习物理学的知识可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现象。
3.科学探究:通过自学与查阅资料,能向大家分享、演示自己看到的神奇现象或事例。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1.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茶壶、筷子、装有水的碗、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小车、课件、多媒体等。
一、自然中的神奇
师:请同学们观看媒体动画。(配有音乐和朗诵: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当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流淌的江河,为何既能输运航船、灌溉良田,也会奔腾咆哮、冲垮河堤?静静雪山,高耸巍峨,为何一个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变幻莫测的龙卷风,为何平地而起、直冲云霄,来势汹汹?)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生:大自然很神奇,惊心动魄,令人震惊。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甲:我最想知道天上的星星从哪里来?
生乙:我最想知道雷鸣与闪电是怎样产生的?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
生丙:我最想知道龙卷风是怎么产生的?
……
师:以上问题大家提得很好,希望今后再接再厉,学会善于提问题。
教师简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如天上的星星是宇宙大爆炸形成的;闪电是云层和云层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3×108 m/s,而雷声传播速度约340 m/s,所以,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师:你还知道大自然哪些神奇?
生甲:海市蜃楼。
生乙:沙尘暴、泥石流。
生丙:极光。
师:大自然中的神奇还有很多,下面让我们走进日常生活中的神奇。
二、生活中的神奇
师:夏天,我们经常喝饮料,如果饮料罐拉环断了,怎么才能把饮料倒出来?在密封的饮料罐的盖子上钻一个小孔,饮料能倒出来吗?
演示实验1:在饮料罐盖子上钻个小孔,饮料倒不出来。
师: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才能将饮料倒出来?
生:把小孔弄成大孔,饮料就可以倒出来了。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还有其他办法吗?
继续演示实验:在饮料罐盖子上再钻一个小孔,饮料就倒出来了。
师:你知道生活中的什么用具的工作原理与刚才的实验原理相似吗?
出示茶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它的构造,演示倒水,并加以解释:这是大气压的作用。
师:把筷子斜放在水中,水会把筷子“折”断吗?
生:不会。
演示实验2:筷子斜放在盛有水的碗中,似乎被水“折”断了。(实物投影)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解释:这是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了折射。下面请大家观看媒体动画:冲浪运动和撑竿跳高等。(配有音乐和朗诵:冲浪运动惊险、刺激,为什么冲浪者弓着腰、分开腿,能在惊涛骇浪中“滑翔”?撑竿跳高,激动人心,为什么运动员借助一根细长的撑竿,便能越过高高的横杆?)
生:讨论得出冲浪者弓着腰、分开腿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大支承面;撑竿跳高,是利用撑竿的弹力将人推过横竿。(教师要加以引导、启发)
师:看了刚才的几个实验和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生:生活中的现象也很神奇。
师:你还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神奇?
生甲: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并不是总是放大的。
生乙:在高山上烧水,水都开了,却并不怎么烫。
师:同学们不仅留意大自然中的神奇,而且还通过观察、体验知道了不少生活中的神奇,说明同学们是生活的有心人,希望大家保持这个良好的习惯,今后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中肯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将来肯定会大有作为的。
三、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师:自然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神奇。面对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求去探究。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1.象形文字。甲骨文“殸”的构成。
师: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殸”好像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头,古人很早就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
2.古人设想的宇宙模型。
让学生看图,并阅读有关内容。
3.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雕刻玉版、神秘石头阵。
先让学生看图、阅读文字,然后向学生介绍“英格兰的石头阵”。
英国西南部的“魔圈”石头阵(又称巨石阵),被一些考古学者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它大约建立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全部工程延续千年之久。1960年,天文学家杰拉德·霍金斯借助计算机发现:在夏至这天,从英格兰石头阵圆圈中心观察时,刚刚升起的太阳必将从远离中心的一块“巨石脚跟”上射出来。而它的外围坑洞可以用来预报月食。
四、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师:灿烂的古代文明闪烁着古人朦胧的理性之光,也为人们科学认识世界奠定了基础。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不少前辈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请大家阅读课本P4的内容,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史和相关的科学家的科学成就、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并做简单概述。
生:
1.哥白尼与伽利略——“日心说”。
2.牛顿——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
3.普朗克与玻尔——奠定量子力学的基础。
师:你认为物理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生:四人一组分组讨论、交流。
汇总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最后得出物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冲击了托勒密体系,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其观察所得数据进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第二阶段,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第三阶段是现代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在该阶段的主要突破则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
师:物理学便是在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玻尔等科学巨人漫长、不断的艰辛努力下,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希望大家努力学习,经过你们年轻一代的艰辛努力,物理学将会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五、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师:前辈们在探索神奇现象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物理规律。随着对这些规律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便逐渐形成了。
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材料、能源、环境和信息等领域。
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多媒体动画。(配有音乐和朗诵:由于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不仅实现了飞翔之梦,还登上了月球,遨游太空,继续探索浩瀚宇宙的秘密。在探索茫茫宇宙的同时,人类也在探索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的“火眼金睛”,通过它,人类能逐渐深入看清组成物质的不同粒子。激光技术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疗、通信、能源等领域,而且也逐渐应用于日常生活,给人们带来方便。看,激光束在刹那间将草莓切成两半。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集成了成千上万个电子元件的芯片,既小又轻,连蚂蚁都能搬动。如今,芯片的集成技术又有了很大飞跃。超导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人们正在进行深入探索。)
师:看了物理知识的现代应用,你有什么感受?
生:物理知识的现代应用产生了非凡的神奇。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理知识的现代应用?
生:讨论、交流。
六、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师:科学巨人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知识的财富,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例如,伽利略在研究亚里士多德落体观点的过程中,不仅从逻辑上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而且巧妙设计了斜面实验,据说还在比萨斜塔亲自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物体就不会运动;而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演示实验:1.照图中那样,让小车从侧面顶端滑下,滑到铺有毛巾的平面上,观察小车前进的距离。
2.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滑到铺有棉布的平面上,观察小车前进的距离有何变化。
3.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滑到木板的平面上,观察小车前进的距离有何变化。
师:三百多年前,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认识到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它运动的时间就越长。他还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这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
师:铅弹和羽毛一起下落,哪个物体下落得快?
演示实验:当玻璃管中有空气时,铅弹下落比羽毛快,当玻璃管被抽成真空时,铅弹和羽毛同时下落。引导学生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
师:物理规律的获得不能像亚里士多德那样仅仅靠思辨,而应该依据科学的探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还应学会相互合作。
请同学们讨论: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环节?
生:有七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七、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图,阅读课本P7—8的内容。
生:阅读。
师:科学精神有哪些?请举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生甲:科学家们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勇于质疑、敢于坚持真理。例如,面对罗马教会的强权,哥白尼坚持认为地球是在运动的。
生乙: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刻苦认真、锲而不舍。例如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这些伟大的成功皆源于她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她长期勤勤恳恳的努力工作等。她和丈夫发现的“镭”是在简陋的棚屋里辛苦工作多年才提炼出来的。
生丙:科学家们善于合作与交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修正或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例如,爱因斯坦和玻尔等人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量子力学大论战,而这种学术之争并未影响两位科学泰斗的友谊。在解答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中,玻尔等人逐渐完善了量子力学体系。
师:长江后浪推前浪,物理学正是在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努力下,才发展到由量子论和相对论作为支柱的现代物理学阶段。
新的发展带来新的问题,新的问题必将激发新的探索,新的探索将推动物理学进入新的时代。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同学们将发现科学巨人们留下的知识、方法及精神等无尽的财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学们将成为新时代的“巨人”!
八、课堂归纳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生:讨论、归纳得出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很神奇,这些神奇是可以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加以解释的。我们了解了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物理学的发展的三个阶段,还知道了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我们了解了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所产生的非凡神奇,知道了科学探究的七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还知道了科学精神: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刻苦认真、锲而不舍、善于合作交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修正或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
师:你归纳得很好,说明你上课很认真,大家掌声鼓励。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表现进行具体评估。
绪论
1.自然中的神奇。
2.生活中的神奇。
3.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象形文字、神秘石头阵等。
4.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5.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6.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科学探究的七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7.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由于本节课是《物理》学科的第一节课,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物理》这一学科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举出自然界中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由此引出课题:走进神奇。在讲解自然和生活中的神奇时,可以用演示实验或探究的方式进行,以便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以生动的图文,将物理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对现代物理技术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可以展示几个常见的物理现象让学生猜想和进行简单的探究。介绍科学家的卓越成就,灵活渗透科学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高尚情操,从而感染、鞭策学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