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1 走近老师 表格式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1 走近老师 表格式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5.1 《走近老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走近老师
课时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道德修养: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 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健全人格:开放包容,理性表达意见,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 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责任意识:提升他们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 当精神和参与能力。
教学重点:教师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新时代好老师的要求
课前准备:预习第五课第一框内容,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了解老师吗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方法用具:无
教学活动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探讨1:教师的重要性 (1)材料分析。展示两则材料: 材料一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教育家孔子,被后人尊称为“至 圣先师”“万世师表”。他提 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温故知新”“学 思结合”等教育思想对后世影 响深远。 材料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被 誉为中国近现代教师的代表与 楷模。他说,教师是“千教万 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 万学,学做真人”。 思考:上述材料表明教师具有 围绕材料、问题、视 频等内容,展开探究, 回答问题;同时,完 成相应知识笔记。 通过设置材料分析、问题 思考、欣赏视频等活动, 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既 锻炼学生的材料分析能 力,又挖掘了学生的理论 联系实际的能力,最终攻 破知识点——教师的重 要性:①教师是一个神圣 的职业,承担教书育人的 使命。教师对人类数千年 文明的延续发挥着重要 作用。②教师是履行教育
第 1 页 共 4 页
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得出:教 师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对人 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发挥着重 要作用。 (2)问题思考。问题:你知道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老师吗 师 范院校学习→获得教师资格证 →教育实习→招聘面试→ 岗前 培训。帮助学生明白:教师是 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 员。 (3)欣赏视频《老师的一天》 思考:上述视频体现了老师对 我们有什么影响 引导得出: 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 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 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 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 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 人的重任。③老师在我们 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老师是我 们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是 我们学习知识的引路 人,是我们创新思维的引 路人,是我们奉献祖国的 引路人。
探讨2:新时代好老师的要求 问题思考: 问题一:作为具有丰富知识储 备和教学经验的老师,是否需 要再学习 问题二:随着人工智ChatGPT、 百度等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教师这一职业会不会消失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最终得出 结论:教师是塑造灵魂的职业, 不会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消 失;老师要坚持终身学习,不 断提高自身素养。 围绕两个问题,小组 展开思考和探究。同 时,跟着老师的节奏, 完成相应知识笔 记。 通过分析问题,锻炼学生 的小组合作能力和思考 力,引导学生认识到新时 代好老师的要求:有理想 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 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最后:小结与升华 通过展示本节课思维导图,老 师带领学生快节奏回顾本节课 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出:教师 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承担教书 育人的使命。教师是履行教育 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老师在 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 替代的作用。新时代老师要努 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 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的好老师 跟着老师的节奏,一 起回顾本节课的知 识点进行回顾。 帮助学生梳理今天所学 知识,巩固并构建知识体 系。情感升华,引导学生 提升对自己、家庭、集体、 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 感,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 能力。
板书设计
第 2 页 共 4 页
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教 师 的 重 要 性 人 类 文 明 的 传 承 者 学习和成长的引路人
走近老师。 理想信念 道德情操 四有好老师 扎实学识 仁爱之心
特色学习资源、技术手段应 用 :多媒体展示 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P34《生活观察》栏目任务:用简短的 语言描述你遇到过的老师。对象为:幼儿园时 的老师、小学时的老师、现在的老师。最后说 说你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课堂练习: 1.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这句话旨在告诉我们 ( B ) A.教师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B.要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C.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D.教师是一个古老而神圣的职业 2.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指出教 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下列能 体现“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精神的诗句是( A )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要给学生一 滴水,老师要有一条河。”这体现了新时代的好老师要( C ) A.有理想信念 B.有道德情操 C.有扎实学识 D.有仁爱之心 4.感动中国人物刘玲琳扎根特教讲台33年,自编教材,自创唇舌操、触摸法和 情境教学法,让听障学生在有爱的环境中学会开口说话。这体现了刘老师( A ) ①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②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第 3 页 共 4 页
③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伦理规范 ④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辨性较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围绕问题研讨展开。提出问题 让学生研讨,再由我点评,较好地实现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式,更 能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不足之处在于虽提出了很多 值得学生思考的问题,但课堂活动中设计的几个问题却难以把教材的基本精神都 涵盖,加之课堂活动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有些显得抽象一些,这会加大学生的理解 难度。后续在课堂活动的问题设计中,应该增加开放性的问题设置,让学生通过 对问题的思辨,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