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型之语言运用类(仿写、续写、改写、语言风格赏析)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型之语言运用类(仿写、续写、改写、语言风格赏析)学案

资源简介

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型
语言运用类(仿写、续写、改写、语言风格赏析)
一、语言评价与运用概述
语言运用是语文学习的核心能力,也是中考语文阅读的重要考察内容。这类题型旨在考查考生对文章语言的理解、赏析和运用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文章中语言的表达效果,并能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进行表达。
二、常见题型
(一)改写句子
1.将……(句子)改写成……(例如:陈述句/反问句)。
2.请用不同的句式/修辞手法改写……(句子)。
(二)仿写句子:仿照例句的句式/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三)续写句子:根据语境,续写一句话/一段话,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四)赏析/评价语言特点:
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段落。(从语言角度)
2.文中……(某一具体语言特色,如: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试分析……(句子/段落)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
三、解题方法
(一)明确题干要求: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例如:是改写成哪种句式/修辞,是要仿写哪方面的特点,续写的句子要表达什么意思,赏析要从哪个角度入手等。
(二)把握语言特点: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和特色,例如:
◆语言是否简洁/生动/形象/准确/朴实/华丽……
◆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句式结构有什么特点 (例如,长短句结合、整散句结合等)
(三)结合语境:语言的表达效果与其所处的语境密不可分,要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避免“断章取义”。
(四)注意语言规范:改写/仿写/续写的句子,要符合语法规范,表达流畅,并与原文的语言风格保持一致。
四、常用手法及答题格式
(一)改写句子
1.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将肯定句改为否定句,在句末加问号。
2.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互换:将直接描写转换为间接的叙述。
3.运用修辞手法:添加比喻、拟人等修辞,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二)仿写句子
1.关注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句子结构特点、表达的感情等。
2.寻找相似点:寻找与例句相似的内容或情感,例如:相同的修辞手法或表达的主题。
(三)续写句子
1.把握上下文语境:理解续写部分要表达的意思,以及要体现的情感和逻辑关系。
2.注意衔接自然:续写的句子要与原文的内容和语言风格保持一致,做到自然过渡、前后连贯。
(四)赏析/评价语言特点
1.明确语言特点:确定句子/段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或其他语言技巧。
2.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这些手法是如何“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渲染气氛、突出主题”的。
3.结合语境分析:分析句子/段落在上下文中的作用。
4.答题格式:句子/段落运用了……(修辞/描写方法/语言特点),……(结合内容分析其效果),表达了……(例如,作者的情感)。
五、答题技巧
1.审题是关键:在动笔之前,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
2.多角度思考:对于同一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改写或赏析。
3.注意细节:注意标点符号、人称、时态、语气的运用,保证句子通顺、完整、规范。
4.积累素材:平时要积累一些优美的句子和经典的写作手法,并进行模仿练习,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十八岁那年的夏天
雪人
那年,是在东莞。
炎热的夏天,大雨滂沱的夏天,我高考落榜了,打工又不顺,滞留在一家没有发展前途的工厂。在那些前途未卜的日子里,雨水下个不停,像所有彷徨难堪的人滔滔不绝的眼泪,淹没了我十八岁的夏天。唯一幸运的是,身边的工友对我很好。
他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农民工。和我在同一组工作的,是五个阿姨。在那里,我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人生苦难,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以及飘零异乡的孤独和辛酸。她们关照、善待了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见组长安排给我的工作没有完成,便常跑过来帮忙,直到完成了才一道离开车间。
我吃不惯工厂饭堂里的饭菜,每餐还没有吃饱就吃不下了,有时逼自己吃下去,最后也会忍不住吐出来。晚上加班一过十点,肚子就饿得咕咕叫。待到下班,已经饿得有气无力了,但自己身上没钱,只得忍着。
慢慢地,好心的工友们发现了我的困境,便隔三差五地请我吃夜宵,有时候是一只馒头,有时候是一碗馄饨。热气氤氲的大排档、温热的食物,是我生命深渊里最明媚的阳光。为了顾及我的自尊,工友们说等我发了工资要狠狠地吃我一顿,但直到我离开,他们对请客的事也只字不提。我当然知道他们的艰辛,他们只不过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工,他们的家里都有老有小,每月那么一点工资差不多都寄回去了。有的拖儿带女来打工,子女在当地上学,花费很大,负担很重。他们帮助我时,没有半点施恩者的姿态,只是心疼面黄肌瘦的我,疼惜我这个落魄的学生。他们把我这个普通的高中生视为他们当中最有文化的人,无私地关心我、爱护我。
有一次,我病了,烧得昏沉沉的。同宿舍的一位大叔请假带我去看门诊,帮我出医药费,为此,他没有了当月的勤工奖——还有两天就月底了啊!他照顾我吃药,把我当成他儿子一样看待。
这一份份的真情,我一辈子都会铭记在心。是他们,让我鼓起勇气面对生活;是他们,让我重拾信心回到学校;是他们,用爱温暖了我生命中的寒冬。
离开工厂的前一个晚上,一个很要好的工友辉请假陪我。他是一个来自湖南的小伙子,跟我同龄,和我住在同一间宿舍。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出来打工的他说我读书比他多,比他有文化,所以对我特尊敬。他虽然出来闯荡多年,但淳朴的本性并没改变。大家都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所以尽管只是相处了短短的两个月,我们却很谈得来,有一种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许就是缘分吧。
夜市里的人流熙熙攘攘,霓虹灯闪闪烁烁,我们在一个雾气腾腾的牛杂档坐下来——他请我吃牛杂为我饯行。我们一边吃一边聊,大声说大声笑,旁若无人。那幅画面,一直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最温馨的记忆之一。
往回走的时候,我们途经一个卖饰物的小摊子。辉拉着我走过去,我问:“干吗?”他憨厚地笑着说:“你就要走了,买点东西送给你。”我们半蹲下来,辉左挑右拣的,最后拿起一个黑色的玛瑙十字架问老板价钱。老板伸出五个手指说:“五块。”浓重的贵州口音。辉把十字架递到我手里,然后付了钱。在回去的路上,他说:“这小东西不值什么钱,但我希望它能给你带来好运。”
第二天,我与工友们一一道别,离开了东莞。临走前,我忍住眼泪说:“等我考上了大学,一定回来看你们。”那时,我还不明白,生命中有一些人,叫做过客。我成了他们永远也等不到的戈多,因为当我再次回到那里的时候,工厂已经倒闭。我那些善良的工友们,早已不知散落在城市的哪个角落了。
他们成了我心底永远的怀念。虽然他们都是些没受过什么教育的人,但他们却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是他们告诉我人与人之间真情尚在。
如今,我们已经各奔天涯,也许永无再见之日,但我们有过的缘分,他们给我的真情,将永远系在我脖子上的十字架上,一生一世,永不断离。
1.“热气氤氲的大排档、温热的食物,是我生命深渊里最明媚的阳光”。请将这句话改写成比喻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2.仿照文中“炎热的夏天,大雨滂沱的夏天”的句式特点,描写一种天气。
3.“当我再次回到那里的时候,工厂已经倒闭。我那些善良的工友们,早已不知散落在城市的哪个角落了”。请根据这句话,发挥你的想象力,续写一段话,使文意连贯,感情自然。
4.文章中“我成了他们永远也等不到的戈多”,“戈多”在文中指的是什么?试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雪地篝火
我想起以前在雪地燃起一堆篝火,离林子不远。
那时节,在做一件什么事情已经忘记了。燃篝火是在事情的开始,也许是结束之后或中间,但这与雪和火无关。
天空郁郁地降雪,开始是小星雪,东西不定,像密探,像飞蛾,像悲凉的二胡曲过门前扬琴的细碎点拂。散雪试探着落在河岸的鹅卵石上,落在荒地如弃尸般倒伏的衰草的茎叶上,落在我脸上甚至凝不成一滴露水。
我坐在杨树的树桩上,看天空越发阴沉的脸色。雪成片儿了,急急而降,像幕侧有梆子骤催。
鹅毛雪应该是这样,使人看不出十米外的景物,邮票大的雪片一片追着一片,飞钻入地,像抢什么东西。不知一片雪由天而落需要多少时间。地面白了,因而不荒凉。树枝分叉的角度间也垛着雪。秋天翻过的耕地,如半尺高的白浪头。
我到林里拣干柴,找一处开阔地拢火。我把皮袄脱下来当扫帚清理一块地,掏出兜里的废纸引火。起初,火胆小,不敢燃烧,经我煽动鼓吹,慢
慢烧起来。干柴剥剥响几声,火苗袅娜扭捏,似乎与雪天有什么不妥。火苗的腰身像印度人笛声下蛇一样妙曼低徊,我不断扔干柴,火像集体合唱一样坦荡地烧起来,庄严典雅。
在篝火的上空,仿佛有一个拱形的金钟罩,把雪隔开了,急箭似的雪片仿佛落不到这座火宫殿上。我默默看着火,透过火的舞蹈竟看不到雪的身影了,如同透过雪的身影看不到树林的背景。
想起一位法国人说的话:“火苗总是背对着我。”当你在野外观察篝火时,的确觉得火苗是背对着你。它们手拉手跳呼拉圈舞,最得意那束火苗扭着颈子。
篝火不时坍下来,炭红的树枝挂一层薄灰。火堆边缘的泥土融化了,黑黑的如感动的面孔。土地也许认为春天来了,因而苏醒,用潮湿的眼睛看我。
黑湿的土地和雪形成圆的边缘,彼此不进不退。我的篝火仍然不知深浅的高扬,它们也许幻想可以把雪止住吧。
在火周围,雪片仍然肃穆降落,仿佛问题很严重了。虽然惹不起火,但该下的还是要下。那些不幸跳入火里的雪花,是惊是喜呢?但雪们谁也没想到这时候大地上竟有一堆火。那时,我穿着白茬羊皮坎肩,腰扎草绳,坎肩里是志愿军式的绗竖线军棉袄。我坐在树桩上,用木棍扒拉着篝火,也许在想家,也许在揣测爱情。总之,我现在已经忘了,那是知青时候的事。
火势弱了,火苗一跳一跳。雪片压下来,落在炭上遂成黑点,伴着微小的声音。我懒得再去弄柴火。雪最后把灰烬覆盖,一切归于平静。
往回走的时候,我发现雪已掩没了大头鞋。抬眼,身后不冻的茫古木郭勒河在夹雪的两岸流成了黑色,它沉缓涌流,间或浮溢白雾,仍有广大的悲
凉。
许多年之后,在办公桌前填什么表时,面对“业绩、贡献”一栏,我真想填上:“在雪地里点起一堆篝火”。
下雪时,我仍有这样一种梦想。
1.“天空郁郁地降雪,开始是小星雪,东西不定,像密探,像飞蛾,像悲凉的二胡曲过门前扬琴的细碎点拂”。请根据语境,将这句话改写成排比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2.“雪成片儿了,急急而降,像幕侧有梆子骤催”,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你仿照这种修辞特点,写一个描写雨的句子。
3.“许多年之后,在办公桌前填什么表时,面对‘业绩、贡献’一栏,我真想填上:‘在雪地里点起一堆篝火’”。试着揣摩作者的心理,并根据这句话续写一句话,表达此刻“我”的心情。
4.“我坐在杨树的树桩上,看天空越发阴沉的脸色”。试赏析这句话的语言特点。
补鞋子的人
我很厉害的,一个月穿破了五双鞋。于是该搬家上山的时候,就只剩下了一双拖鞋可穿。
搬家时大家都在紧张地装车。我趿着拖鞋扛箱子、拖袋子。不停地拾鞋子,不停地挨骂。后来商品全装完了,只剩满满一铁桶清油,好几百公斤重,要把它从两块木板架起的斜坡上滚到卡车拖斗里。下面三个男人顶着桶往上推,我和星星弟弟站在车上拽着绳子拉。我手指都快给勒断了,要是那个关键时刻稍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就会被绳子拽下车,连人带桶地滚下去,压死那三个刚刚骂了我的人。
桶终于弄了上去,而我全身汗透了,心跳如鼓,腿都在发抖。两个手掌心血红一片,麻飕飕的。我真厉害呀,穿着拖鞋干活,也能凑个全劳力。
进入山中,虽然已经六月,但仍然很冷,早上起来,帐篷的塑料布都给冻得硬邦邦的。草地上也总是结着白白厚厚的霜,踩在脚下咔嚓嚓地响。我没有鞋子穿,就穿我妈的棉皮鞋。但这样一来,我妈又没有鞋子穿了,只好趿我的拖鞋。
可是我妈的棉皮鞋那么难看,大得跟两条船似的,走起路来哐哐当当。鞋跟高高的,布满补过的疤痕,还钉了两圈从罐头盒子上绞下来的铁皮条,金光闪闪……暖和有什么用呀,那么难看……穿的时候,为了不引起别人注意,尽量不低头看它……
话说那些穿坏的鞋子们,要是哪一双稍微还能凑合一下,我也会坚决凑合到底的。可是——真不知自己为什么那么厉害——它们全都是鞋帮子和鞋底子完全分开的。我曾试着用绳子把鞋帮子和鞋底子绑在脚上……那样的话,还不如穿我妈的破皮鞋呢。
这个夏天怎么过呀……
我妈说:“等补鞋子的老头儿来了就好了。”
别人也都这么说。
可是都快七月份了,他还不来。
又有人说:“快了快了,他已经到下面那条沟了,等那边的牛羊走完了,他才开始动身往这边赶。”
听说那老头儿年年都来,跟着羊群走,在一路上经过的每个牧场都待个十天半月的。我们这一带是排在老后面的呢。
听说他每年都来沙依横布拉克,每次都在离我们这片帐篷区很远的河边空地上独自撑一个三角形的小棚,悄悄地生活。我去河边洗衣服的时候,总是会经过那个小棚的痕迹。那是一片大约两个平方左右的狭长空地,寸草不生。空地一端还立根一米多高的桩子。于是能想象到这个小而低矮的三角帐篷的样子了:房架子呈“人”字形相互抵着,蒙了一大块棚布,前后都堵着。白天会将前面的棚布掀起来,那老头儿就坐在帐篷边,面前支着一架和他一样老旧的补鞋机器。身后的帐篷里铺着破旧的,但是色彩美艳的花毡。
七月份都过了,但他还是没有来。
他们说,那个老头儿是残疾人,脚上装着用铁皮包着的假肢。又说那老头儿原来也是个放羊的,四十岁才结的婚,有过一个孩子,但没几年那女人就跟一个回回跑了。他就卖了羊群,抱着孩子去找。找过很多地方,还去了内地。后来,孩子在奔波途中夭折了。又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他也落下了残疾,两手空空回到故乡。因为没有了牛羊,只好以此谋生。
我问:“那他是怎么学会补鞋子的?”
那人说:“谁知道。可能还在外面流浪时,就在干这个了吧……”
于是我老是想着那个老人瘸着腿,背着机器,牵着孩子,走在城市繁华一角的情景……当我也独自在外的时候,在那些陌生的大街上,曾遇见过多少这样的人啊,却从来没有想象过他们回到故乡时会有的情景。他真孤独,他住过的小帐篷的痕迹也那么孤独。
我趿着拖鞋走在晴朗天气里的草原上,脚趾头从破了的袜子里顶出来,不时碰着青草。走了很远,又踢掉拖鞋走到河边的沙滩上,小心地避开一丛丛生有细刺的植物。远方真美!那些连绵起伏的森林,青葱草坡,闪耀着无数条纤细溪流的峡谷……而我不能去向那里。我赤脚站在河岸边的一处高地上眺望,要是有一双永远穿不破的鞋子该多好!那时任何一处我想去的地方都会随着我的到来而平坦舒适吧?……总是想去那么多的地方,但却总是有那么多的原因,让人这也不能去那也不能去。
那个残疾的老人,他没有了脚,就再也不需要鞋子了,再也不需要离开了,可能也不需要爱情了。可是他还是要活下去,并且愿意接受那么多的与自己无关的破鞋子,愿意它们经过自己的双手后又能够重新被使用,好像他的活儿是一种到了最后仍在给人以希望的努力似的。我觉得自己都快要爱上他了……而我呢,我也整天没完没了地干着活,流着汗,把商品一箱一箱地从漏雨的地方挪到干燥的地方,奋力劈柴火,在草地上敲桩子……就想:就当我也是最后一次回到了故乡吧……
当我挑水时又一次经过那块狭小的帐篷遗痕,看到草地上不知何时堆放了一卷破旧的行李。于是高高兴兴回家,把所有早就准备好了的破鞋子全翻了出来。
1.“天空郁郁地降雪,开始是小星雪,东西不定”,请仿照这句话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夏日午后”的文字。
2.“于是我老是想着那个老人瘸着腿,背着机器,牵着孩子,走在城市繁华一角的情景……”请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老人”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并续写一段话,使语意连贯。
3.“暖和有什么用呀,那么难看……穿的时候,为了不引起别人注意,尽量不低头看它……”这段文字体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试分析其语言特色。
【答案】
一、十八岁那年的夏天
1.示例:热气氤氲的大排档,如同沙漠中的一片绿洲,而那一碗碗温热的食物,则如同一泓泓清泉,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为我带来生的希望。
【解析】原句中,作者将“大排档”和“温热的食物”比喻为“最明媚的阳光”,体现了它们对“我”的重要意义。在改写成比喻句时,要注意“喻体”的选择要与原文的情感和主题相符,并且要体现出“温暖”和“希望”。参考答案中,将“大排档”比喻为“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将“食物”比喻为“一泓泓清泉”,并将“我”比喻为“在沙漠中迷失方向的旅人”,这些比喻都体现了工友们对“我”的“恩情”: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是他们给了“我”帮助和希望,就像沙漠中的绿洲和清泉,让“我”得以生存下来。
2.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的冬天。
【解析】原句“炎热的夏天,大雨滂沱的夏天”,运用了“A的B,C的B”的句式,以及“叠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夏天的“炎热”和“雨水多”的特点。在仿写句子时,要注意模仿原句的句式结构和修辞特点,并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仿写,使句子结构一致,内容相关。
3.示例:我站在曾经熟悉的路口,看着来来往往的陌生面孔,内心涌起一阵酸楚,“大排档”的灯光依然闪烁,但那热气腾腾的“牛杂”,以及“辉”憨厚的笑脸,都已消失不见,只剩下“我”孤单的身影,在“雨”中“彷徨”。
【解析】原文的结尾,作者再次回到了东莞,却物是人非,工厂倒闭,工友们也已不知去向,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怀念”。续写的句子,要延续这种“怀念”的情感,并用“景物”和“情景”来衬托“我”的“孤独”。续写的部分,可以描写作者回到东莞后的所见所闻,以及“我”的心理活动,要与前文的内容和情感保持一致,并且要表达出对工友们的“怀念”之情。
4.“戈多”源于戏剧作品《等待戈多》,它在文中代指一种“永远等不到的希望”。作者用“戈多”来比喻“我”许下的承诺,既表达了“我”对无法兑现承诺的“自责”之情,也暗示了“我”与工友们之间的“缘分”已尽,令人“伤感”和“无奈”。
【解析】“戈多”出自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剧中的“戈多”,是一个虚幻的人物,两个流浪汉一直在等待他,却始终没有等到。作者在文中,将自己比作“戈多”,将工友们比作“等待戈多的人”,突显了一种错位的荒诞感,“我”承诺会回来看他们,但工厂倒闭,“我”再也找不到他们,就像“戈多”永远不会出现一样,“我”与工友们之间的情谊,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失,只剩下回忆。这句话也表达了作者的自责和伤感。“我”没有食言,却也失约,这种无奈的错过,也令人唏嘘不已。
二、雪地篝火
1.示例:小星雪,飘飘洒洒,像无数的密探,从天空悄然而至;小星雪,纷纷扬扬,像无数的飞蛾,在空中蹁跹起舞;小星雪,零零星星,像扬琴的细碎点拂,弹奏着一曲悲凉的冬日恋歌。
【解析】原句用“像”将“小星雪”比作“密探”“飞蛾”以及“扬琴的细碎点拂”,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花的形态以及下雪时的景象。在改写成排比句时,要注意保持句式结构的一致性,以及内容上的关联性,并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动词和形容词,增强语言的画面感。总结:改写句子时,要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或句式变换,使句子表达更加精准、生动、富有感染力。
2.示例:大雨倾盆,如注而下,像是天空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解析】原句将“雪”比作被“梆子”催促而“急急而降”,生动地表现出雪越下越大的情景。仿写时,要注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句子整体的语义和情感的协调。
3.示例:……因为,那场“雪地篝火”,温暖了我的青春岁月,也点燃了我对生命的热情和希望,这,就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解析】续写句子,需要联系上下文语境,揣摩作者的情感和意图,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原文中,作者在“许多年之后”,依然“想起”那场“雪地篝火”,说明这件事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是“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经历。“在雪地里点起一堆篝火”,看似微不足道,但却代表了“我”在艰苦环境中的“抗争”,也是“我”对“温暖”和“希望”的“追求”。续写部分,应该体现“我”对“雪地篝火”的“感悟”,以及它对“我”的影响,可以从“温暖”、“希望”、“生命”、“成长”等角度进行阐述。
4.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天空”人格化,赋予它“脸色”,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空“阴沉”的状态,烘托出“我”当时压抑的心情,也预示着雪即将到来,为下文写“雪地篝火”做铺垫。
【解析】“阴沉”一词,是用来形容人的“脸色”的,而“天空”是没有“脸色”的,作者将两者“嫁接”在一起,赋予“天空”以人的“情感”,这是典型的“拟人”手法。“越发”,则突出了“天空”的“脸色”变化的过程,也预示着天气即将变坏。“我坐在杨树的树桩上”,则点明了“我”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我”的状态,为后文描写“我”在雪地燃起“篝火”做铺垫。
三、补鞋子的人
1.示例:天空懒洋洋地洒落阳光,开始是细碎的光斑,斑驳陆离。
【解析】原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天空”人格化,并用“郁郁地”“降雪”来描写雪天的景象。“小星雪”“东西不定”,则突出了雪花的形态特点。仿写时,要选择合适的“本体”和“喻体”,并注意“句式”和“修辞”的运用。
2.示例:……他多想给孩子买一件漂亮的衣服,买一个可以发出声音的玩具啊,可是,他连一顿饱饭都难以保证。他抬头看着那些高耸入云的大厦,霓虹闪烁的街道,以及那些衣着光鲜的人群,内心涌起一阵阵的酸楚:他只是一个“补鞋子的人”,一个被生活“抛弃”的人,一个没有希望的人。
【解析】续写句子,要根据原文内容,合理地“脑补”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使文意和情感自然流畅。“老人”是一个“残疾人”,“两手空空回到故乡”,“只好以此谋生”。他“牵着孩子”在“城市”流浪,说明他的处境很“艰难”,他的“心理”应该是“痛苦”的,也充满了“无奈”。续写部分可以结合“老人”的“经历”,以及“我”的想象,描写“老人”在城市“流浪”时的所见所闻,以及他的心理活动。可以从“艰辛”、“绝望”、“孤独”等角度进行描写,要“烘托”出“老人”的“可怜”。
3.这段文字体现了“我”当时嫌弃“棉皮鞋”难看,爱美却又无奈的心理。
语言特色是口语化、直白、充满“孩子气”。
【解析】“我”是一个“爱美”的女孩子,不喜欢穿“我妈的棉皮鞋”,因为它“大得跟两条船似的”,“鞋跟高高的,布满补过的疤痕,还钉了两圈从罐头盒子上绞下来的铁皮条”,这些外貌描写,突出了这双鞋的“破旧”和“难看”。“暖和有什么用呀,那么难看……”,这是“我”的心理活动,直接表达了“我”的“嫌弃”,语气中也带着“抱怨”。“穿的时候,为了不引起别人注意,尽量不低头看它…”,这体现了“我”的“自尊”心很强,也“我”内心很“矛盾”:一方面“我”需要穿“暖和”的棉皮鞋,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它“难看”,不想被人看到。作者用简洁、口语化的语言,以及反问和省略号,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爱美”而又有些“虚荣”的少女形象,也“真实”地展现了“知青”生活的艰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