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目标】1.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2.在世界地形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空间分布状况,掌握七大洲的轮廓特征和大洲分界线。3.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4.通过对大洲和大洋空间分布状况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学重点】世界的海陆分布,大洲的分界线。【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空间分布状况,掌握七大洲的轮廓特征和大洲分界线。【教学方法】本节课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以引导、启发、合作、探究为主,辅以读书笔记法、讲解法和直观演示法等。重点突出地图教学。【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地球卫星照片、七大洲和四大洋轮廓拼贴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模式一 图片导入展示“地球卫星图片”(微信首页) 这是我们在微信首页中看到的地球图片,蓝色表示什么 绿色表示什么 (回答) 为什么宇航员说地球更应该叫做“水球”,而不是“地球”呢 你觉得应该叫做什么 (思考,引起好奇,不必回答)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我们生存的“地球”。模式二 视频导入你知道世界上的海洋和陆地是怎样分布的吗 你想探究我们居住星球的无穷奥秘吗 导入新课。模式三 猜猜我是谁——“大洲自述”有兄弟七个同住地球村,下面是他们的自我介绍。兄弟甲:“我是老大,在七兄弟中面积最大。”兄弟乙:“我排行老六,我和老大紧紧连在一起,是自然地理分界线把我和大哥分开了,但我长得比较矮。”兄弟丙:“我是老二,与大哥仅一河之隔,与老六也是近邻。”兄弟丁:“我是老三,和四弟一起住在西半球。”……你能说出上述大洲的名字吗 他们在地球上是如何分布的 导入新课。模式四 实验导入班内每两个学生发一个充气地球仪,一个学生用食指不断上下颠动充气地球仪100次,另一个学生计数,计算出食指触到海洋和陆地的次数各是多少次 通过计算结果分析为什么每组同学都是食指触到海洋的次数远远多于陆地次数 从而得出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一结论,导入新课。二、明确目标 有的放矢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目标,教师解读学习目标。三、师生互动 理解新知(一)海陆分布1.学生对照教材,完成相关内容。 学生交流,展示明确答案。2.学生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4思与学,感受人类不畏艰险探索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2)让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的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5图3.3,思考:北极和南极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 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北极为海洋,南极为陆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承转: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下,地球还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我们主要生活在陆地,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地球上共划分哪几个大洲 (二)七大洲1.学生对照教材,完成相关内容。学生交流,展示明确答案。2.学生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6、47,认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找出七大洲,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学生分组看大洲分布图并讨论:(1)地球上共划分哪几个大洲 注意七大洲的轮廓,按面积七大洲的顺序是什么 (2)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 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 (3)请在图上指出主要大洲的分界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承转:地球上广大而连续的海洋,被陆地大致分隔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们吗 (三)四大洋1.学生对照教材,完成相关内容。学生交流,展示明确答案。2.学生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9、50,认识海、洋、海峡,找出四大洋,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洋的轮廓及分布特征。(1)教师指导并和学生读图找出四大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四大洋的范围及分布。(2)通过读图,说出四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3)阅读教材P50、51活动,认识海洋对人类的意义。①指图找出重要的海峡与运河,并说明其沟通的海洋。②小组讨论,说明海洋的重要意义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生展示,教师总结。四、课堂小结 梳理新知师生一起梳理本节知识要点与检测。边检测,边质疑,边归纳知识要点。五、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见图书配套练习。【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