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初中地理7年级上册1.3《地球的运动》参考教案(第1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版】初中地理7年级上册1.3《地球的运动》参考教案(第1课时)

资源简介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 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运用地球仪、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地球仪1个、昼夜形成演示仪1个,手电筒1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1.为什么我的影子这么短,比我小很多的小猫影子这么高大 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
  2.天安门升国旗。
3.去北京旅游的人们,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情是去看天安门升国旗,可是看过的人有的说是凌晨四点多观看的,有的说是早上七点多观看的,他们究竟谁对谁错
二、明确目标 有的放矢
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目标,教师解读学习目标。
三、师生互动 理解新知
1.学生对照教材,完成相关内容。(地球的自转)
学生交流,展示明确答案。
2.学生探究学习: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演示与记录 观察与发现 追问与探索 构建与梳理 步骤 结论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动手操作、动眼观察能力。
第一,正确摆放地球仪,地轴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 第二,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第三,从不同角度(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 地球自转 1.绕转中心 2.方向 3.周期
绘制地球自转示意图(在A图上补画地轴、南北极点自转方向,在B、C图上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通过绘制自转示意图,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
观察 发现 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展示成果,边演示边讲解,教师要注意及时点拨、纠正,并结合课件,进行释疑解惑。
1.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先平行照射静止的地球仪,会出现什么现象 然后转动地球仪,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2.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A点,探讨:A、B、C三点各是什么时间 转动地球仪,观察B、C两点,哪一点先见到太阳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追问1:金星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周期为5 832小时(243天),金星上会出现什么地理现象 追问2:新疆学校作息时间表和我们有何不同 为什么 新疆哈巴河县二中作息时间表(部分)。 (注:新疆和济南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 9:20-9:50升旗、早自习10:00-10:45第一节10:55-11:40第二节11:40-11:55眼保健操 广播体操12:00-12:45第三节12:55-13:40第四节
追问3:你能列举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吗 探索:用其他方式演示地球自转。 追问,是教师追问,对地球自转基本知识进行拓展提升,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迁移运用能力;探索,是学生探索,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密切结合,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构建思维导图: 方法导图: 梳理知识体系: 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又对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构建学习方法体系,提升地理思维品质。
四、课堂小结 梳理新知
  师生一起梳理本节知识要点与检测。边检测,边质疑,边归纳知识要点。
五、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见图书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