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初中地理7年级上册4.1《多变的天气》参考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版】初中地理7年级上册4.1《多变的天气》参考教案

资源简介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点】
1.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用天气预报图模拟播报天气。
【教学难点】
识别各种天气符号,学会播报天气。
【教学过程】
一、古诗谚语 导入新知
古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谚语: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
分析古诗句、谚语反映的地理现象,(学生回答)导入新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天气与气候”的世界吧。
二、明确目标 有的放矢
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师解读学习目标。
三、师生互动 理解新知
(一)天气及其影响
1.学生对照教材,完成相关内容。(天气及其影响)
学生交流,展示明确答案。
2.学生探究学习:什么是天气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66图4.1三幅景观图片,看看几位小朋友各描述的是什么状况的天气,然后让学生把视野放开。结合生活体验,想想除了这三种状况的天气外,还有什么状况的天气 试着把它描述出来。
学生议论,分别描述天气,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情况,边点拨、边启发、边归类:
①冷、热——气温;
②雨、雪、冰雹——降水;
③风、扬尘、沙尘暴——风;
④晴、阴、多云——云;
⑤雾、霜、露——雾。
然后指出:气温、降水、风、云、雾等是人们描述天气状况常用的要素,并让学生观察上课时教室外的天气状况,看看用哪些要素把它描述出来。(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欣赏配乐散文节选:“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的大雪来。”
让学生根据散文节选中对天气的描述,结合生活体验实例,分成学习小组从时间上、变化上讨论归纳天气的特点及其概念。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进一步边引导学生,边举例说明边总结:
①从时间上看天气,可从某时刻、一天、几天等不同的时间尺度举例说明。如“现在正在下雨”“今天有风”“这几天阴雨连绵”等。让学生归纳出天气的第一个特点是——短时间。
②从变化上看天气,可从同一地方不同时刻的天气变化举例说明。如夏季暴雨前后的天气变化,有雾天气的变化等。再从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看看是不是一样,如“东边日出西边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等。让学生归纳出天气的第二个特点是——变化大。
“天”是指时间,而且是短时间,“气”是指一个地方阴晴、风雨、冷热的大气状况,归纳出天气的概念——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过渡: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和关注的话题,那么,天气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
3.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7图4.2中的资料及教材P68活动,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天气对自己的上学、参加各种活动、生活等方面有什么影响。
学生交流展示发言。
①请学生讲述一段曾经经历的或耳闻目睹的有较深印象的天气;
②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体会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③找学生谈谈天气与我们的衣、食、住、行。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9思与学,谈谈对人工影响天气的认识。
过渡: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人们是如何预知未来的天气情况的呢 (使用天气预报。)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每天要进行多次天气预报,那么,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
(二)天气预报
1.学生对照教材,完成相关内容。(天气预报)
学生交流,展示明确答案。
2.学生探究学习。
(1)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8图4.3,说明这是电视上的天气预报,请大家通过阅读分析,归纳出天气预报通常要预报的主要内容。并对图中提到的天气要素加以解释,以便为今后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排除障碍。还需给学生补充说明:温度的两个值依次是当日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②在学生归纳出天气预报通常是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等主要内容后,组织学生进行列举比赛,说明天气预报有什么作用。
③教师评价后概括:天气预报可以让人们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早做好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因此,天气预报是人们每天都关心的话题,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获得天气预报,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电视天气预报。那么,你会收看电视天气预报吗 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天气预报时,最先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张什么图
(2)天气符号。
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录像,电视上播放天气形势图和天气预报图,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图 这些符号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如何就能预知自己想要知道的地方或城市的天气状况呢
卡片展示:分四组按下列顺序展示识别各种天气符号,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认识天气符号。
①晴天、多云、阴天的符号;
②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冰雹、雷阵雨的符号;
③小雪、中雪、大雪、雨夹雪的符号;
④雾、霜冻、沙尘暴的符号。
让学生比较四组符号的异同点,记忆天气符号,尝试寻找最佳的记忆方法。
天气符号 联想记忆 天气符号 联想记忆
天上艳阳高照是晴天 电闪雷鸣是雷阵雨
云彩半遮太阳是多云 细雨夹雪花是雨夹雪
天上全是乌云是阴天 雪花稀少是小雪
云下一行细雨是小雨 雪花渐多为中雪
续表
天气符号 联想记忆 天气符号 联想记忆
云下两行细雨是中雨 雪花漫天飞舞为大雪
云下三行细雨是大雨 蔬菜受冻打蔫为霜冻
雨滴如豆是暴雨 好似百叶窗遮拦看不清为雾
  (3)投影展示风向标,指导学生如何识别风向、风力,以及画法。
(4)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获得天气预报,请学生列举常用的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电视、网页、手机APP、广播……)。
(5)模拟播报天气预报。
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0活动,把图中所示的城市分成若干组,学生也分成若干组,进行模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练习,看哪个组模拟更逼真,播报更准确,使学生熟悉天气符号,看懂城市天气预报图。
②引导学生了解各种生活指数,简单说说其意义与作用。
③进入“中国气象在线”网站,查询你所在地未来三天的天气,看看你的课后活动安排是否需要调整,并做好未来三天的天气记录,看看其与天气预报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请思考原因。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了天气的相关知识,希望全体同学把学到的收看天气预报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进一步体验,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好习惯。
四、课堂小结 梳理新知
  展示板书设计,梳理本节内容。
五、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见图书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一、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短时、常变)
2.气候(长期、少变)
3.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二、天气预报
1.天气预报的内容
2.模拟播报天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