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课题 丰富词语积累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 必修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丰富词语积累并找到有关方法。 2.了解器物命名方法以及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3.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和传承。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在探究活动中丰富词语积累并找到有关方法。 2.了解器物命名方法以及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1.在探究活动中丰富词语积累并找到有关方法。 2.了解器物命名方法以及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3.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和传承。教学过程【课前学习任务】 1.走进德清县博物馆,寻找各种类型的器物,分清类别,读准字音,并完成表格。 器物名称类型读音2.拓展阅读《汉字里的中国——藏在汉字里的古代博物志》《戈:“我”中藏“戈”的秘密》《鬲:器说隔与融的辩证》等书籍与文章,学习从汉字研究器物的途径与方法。 【导入】连日来,《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短剧以拟人手法讲述了一盏化为人形从大英博物馆出逃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其中有一个细节,小记者用“只”形容小玉壶,然而我们中国对于不同物体的形容都有独到和正确的量词,小玉壶强调是“盏”,这提醒现代年轻人在信息化时代不要忘了中国文物细腻而灿烂的背景,不要丢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本堂课我们就走进博物馆,走近器物,学习第八单元词语积累的知识,同时要了解器物命名方法以及器物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学习任务】浙江省开展“春入西湖,夏至钱塘”第三届文创开发主题活动,请以德清县博物馆中展出的器物为灵感和资源,选择合适的器物为元素,完成文创产品设计方案,包括器物介绍、设计意图和寄寓含义。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我们本节课通过三个活动:缘形推义—缘形入境—缘形悟道,积累器物相关的词语,同时了解器物命名方法及器物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活动一:缘形推义 以“器”识意 观察一组词:琪 瑾 瑜 琳 琅 瑶 璞 珺 瑞 琼 玛 玥 琛,说一说它们的相通之处。 参考:这些字都是王字旁,而从这些字的表意来看,都跟玉有关系。中国人爱玉、懂玉,自古以来便崇玉、尚玉。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把有美玉字义的汉字用到名字中,以玉喻人,以玉励人。有许多名人就用玉起名如周瑜、朱元璋、秋瑾、董存瑞,还有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宝玉、黛玉、妙玉,另外,珍、琏、环、瑞、璜、玦等出现频率较高。 班内学生名字用玉取名,请同学来分享一下你的名字的含义。(学伴分享) 小结:同偏旁可表意,这其实就是形声字。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构成的,那我们要推断这个字的意思就得从它的形旁入手。由此我们可以总结方法一同形旁字词意相关识别器物的名称含义。以此为启发,同学们可以再尝试去找一组同形旁的器物,并阐释其代表的含义。 活动二:缘形入境 以“器”体情 除了形声,其实古代人分析汉字,归纳出了六书,即汉字的六种构成方式。“依类象形谓之文”,最初的文字都是“象形”,就是根据实物的样子画的,但是有些概念很抽象,比如兵器“刀”可以画,那刀锋刀刃怎么画呢?人们就在刀上加一点表示这里是刀刃,表示这里很危险,要小心,于是就有了“指事”字。然而这样还不够,人们又将不同象形组合,组成“会意”字,比如乐器“鼓”,旁边像手持棒槌敲击的样子。以此会意表示:击鼓。可见,‘鼓’是动词。而现在鼓多为名词,词性已经发生了变化。 小结:可见器物的名称含义是遵照造字法的规律的,由此我们补充方法二六书造字象形意表,知晓器物的名称含义。 1.请同学们从必修上语文课本的古诗文中找到酒器,并尝试用造字法解析。 《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形声) 《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象形) 《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形声) 《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形声) 2.一尊还酹江月的“尊”与三杯两盏淡酒的“杯”“盏”可以调换吗? 参考示例:很显然,是不能调换的,《声声慢》中婉约派词人书写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通篇写“愁”,徘徊低迷,婉转凄楚,因此用小杯小盏等小器现细腻情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豪放派词人抚尊怀古,想到史上文韬武略的人物尽随风而逝,而自己亦年迈体衰,报国无门,只能苦笑自嘲。顿感人生如梦,胸襟旷达的词人不禁邀请大江、明月共饮数杯。全词借古抒怀,气势磅礴,境界宏大,笔力超凡,以大樽寄托豪放情感,开创了豪放词的新气象。 活动小结:语境不同,表达情感不同,用的器物也不同。因此,我们可以总结为方法三由表及里辨境体情,探究器物使用的对象、场景、环境和表达的情感。 活动三:缘形悟道 以“器”审美 德清县博物馆1981年建制,目前有各类藏品3400余件,馆藏文物上起于原始时代新石器时代,下迄于近代,主要种类有石器、陶瓷器、玉器和书画等。走进德清博物馆,从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单。 器物名称类别读音从同学们分享中,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僻字,看到了盉、鬲、罂、卣、?于、瓿等陌生而宝贵的器物,同时通过咨询研究人员、查找资料、互相讨论等方法,大家了解了器物相关的历史和内涵。 其中有一件器物,几乎所有同学都写到了,那就是春秋原始瓷蛇纹鼎。鼎整体象形,在古代曾作为炊器,后成为象征帝位、权势的国之重器。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在中国历史上既有一言九鼎的皇权,也有问鼎中原的野心;既有三国鼎立的对垒,也有革故鼎新的历程......礼器之重,以鼎为先。 《红楼梦》中大观园中的“鼎”也恰恰印证了这一特点。进入贾探春的闺房秋爽斋内部,你会看到:靠西墙边,也摆着一张大案,案上设着一只大鼎。墙上挂着一大幅北宋米芾的《烟雨图》,左右两边配着对联,是颜真卿的墨迹。 大案、大鼎、大画,再加上颜真卿雄伟正大的书法。这一组器物具有很强烈的男性化特点,跟探春的性别和身份有着严重错位。她正是比照着荣国府的正堂,也就是她父亲的荣禧堂,布置了自己的秋爽斋。荣禧堂摆紫檀大案,她就摆黄花梨大案;荣禧堂设大鼎,她也设大鼎;荣禧堂挂墨龙大画,她就挂一大幅《烟雨图》。对探春来说,这不是模仿,这是她的人生宣言。就像她愤愤地对母亲赵姨娘说的:“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的,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话也没有我乱说的。”这就是探春的生命之痛。所以这个女孩儿把自己的雄心壮志,都寄托在器物上,在闺房里安置了一个士大夫之梦。 小结:“器以藏礼,物以载道”,中国的器物不仅仅是一种实用之器、陈设之器,更是观念之器、含道之器。我们从中得到方法四:思接千载藏礼载道,研究器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或象征意义。 【方法总结】 方法一:同形旁字词意相关 方法二:六书造字象形意表 方法三:由表及里辨境体情 方法四:思接千载藏礼载道 同学们,学习了这四种方法,对学习任务你有想法了吗?请选择合适的器物,完成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案,包括器物介绍、设计意图和寄寓含义以参加省博物馆的文创征集比赛。请同学代表小组来分享创意。(学伴分享) 示例一: 以“原始瓷提梁盉”为原型,将它设计成冰箱贴。原始瓷提梁盉是德清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盉”是形声字,与食物有关,与器皿有关。《说文解字》中对“盉”字的描述为调味也。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代,饮食乃生存第一要务,这强烈反映了先民的生存愿望和生命意识,粮食丰裕了,那才是最美之事,所以“盉”即美。后来,“盉”逐渐演变成了“和”。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家和万事兴的“和”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是“盉”的思想,即所谓的盉文化。无论是“和,故生万物”或“礼之用,和为贵”,还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都是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照。因此,我们的设计旨在将“盉”带回家,延续华夏民族以“和”为美的礼仪之邦的优秀传统,构建和谐美满的家庭与社会。 示例二:我们在走访和查阅资料后,发现黑釉鸡首壶极具重要地位,故宫博物馆中还收藏着德清黑釉鸡首壶。鸡首壶,流行于六朝时期,古人认为鸡具有文、武、勇、仁、信五德,"鸡"与"吉"谐音,鸡在古代被视为珍禽之物,寓意吉祥安宁;鸡冠加高,高冠谐音"高官"。鸡首壶出现、盛行于三国末至隋朝这一战乱频繁的历史时期,雄鸡头配龙形把柄,寓意龙凤呈祥,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安定生活、繁荣经济的渴望正是因为其既有历史的价值又有纪念的含义,我们想要对其进行再创作,把它打造成茶具系列。古朴典雅,寓意美好,再结合名品莫干黄芽,非常适合作为文创产品,成为展示德清形象、讲好德清故事、增强文化自信的优质载体。 【课堂总结】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字”无双。仓颉作书,开乾坤之未明;甲骨刻字,铭万世之流芳。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走进博物馆,感受方正之间的中华文化,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作业】1. 请将设计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画成图,并写出设计意图和推荐词。 2.阅读《戈:“我”中藏“戈”的秘密》《鬲:器说隔与融的辩证》等文章,任选一种器物,从文字、家族、历史与文化等方面分析器物名,完成班级《汉字博物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