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语文(统编版)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课题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撰写家乡博物馆游学指南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 语文 必修 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家乡博物馆及其承载的家乡文化。 2.通过小组合作和教师点拨,设计并优化博物馆游学路线,确定游学主题。 3.通过课堂讨论,明确博物馆游学指南的写作目的,掌握写作框架。通过学习优秀样例,掌握游学指南中行前激趣、活动设计和后续任务等部分的写作思路。 4.通过指南写作和成果展示落地,搭建家乡博物馆和师生间的桥梁,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 家乡博物馆的现状、分类及背后承载的家乡文化(以北京为例)。2. 游学路线的设计方法和游学主题的设定要求。游学指南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框架。教学难点: 1. 游学路线优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 游学指南中行前激趣、活动设计和后续任务等部分的写作思路。教学过程同学们好,我是北京市第一0一中学的王莹老师。 提出本课学习任务 教师:我们在本单元之前的课时中进行了“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以及“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的学习。今天,我们将从记录、调查走向更有挑战性的活动,通过综合实践,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从首都博物馆中我们可以看到北京870年建都史的辉煌灿烂,从苏州博物馆中我们可以看到江南水乡的风韵、江南士子的风华,即使是小城、乡镇的博物馆,也蕴藏着这个地方数不尽的历史文化……一个地方的博物馆是一个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家鼓励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分小组撰写“博物馆一日游”家乡博物馆游学指南。最佳游学方案将于全班推广实践。 课前准备:了解家乡博物馆(以北京为例) 教师: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任务,请同学们查阅北京的博物馆资料,并思考在不同博物馆中可以了解到什么样的北京文化。这是同学们查阅《北京博物馆年鉴》和相关网络资料后的预习成果。 北京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博物馆。这其中,从历史角度,有反映北京明清两代皇都历史的故宫博物院,有体现北京悠久文脉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有见证北京在近代史中开风气之先的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另外,还有艺术类、人物类、科技类等多个种类的博物馆。它们共同体现着北京这座城市特殊的文化地位——著名古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子任务一 明确主题 确定路线 教师:在了解了北京的博物馆及背后的北京文化之后,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根据兴趣和出行便利程度,初步计划游学路线并说明理由,当堂提交。 学生摁下暂停键 老师收到了班级12个小组的游学路线。下面,我们从中选择三条,来分析这三条路线的选址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以及如何确立一个恰当的主题。 第一条路线是故宫博物院、史家胡同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小组同学希望通过这三个博物馆,探寻北京从皇家气韵到人间烟火的文化记忆。第二条路线是中国电影博物馆,小组同学对电影文化非常感兴趣。第三条路线是鲁迅博物馆、老舍故居、中国典籍博物馆。小组同学希望通过游学名人故居,增加对北京现代文学的认识,并从中国典籍博物馆中查阅到更多的资料。 第一条路线中,小组的选地很好,充分体现了北京作为皇都的特点和以胡同为代表的民间文化。但这个“野心”大了一点,故宫和胡同都分别值得一天的时间游学。建议将故宫删掉,只留下胡同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聚焦老北京的人间烟火。 第二条路线中,小组的选地略为单薄,电影是体现北京当代艺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游学电影博物馆之后,建议增加附近的798文化区,进行不同门类的艺术的综合和比较,通观北京的当代艺术文化。 第三条路线中,小组成员希望通过典籍博物馆的游学对现代文学加以更深的理解。但典籍博物馆的展品以古代文献为主,而位于朝阳区的现代文学馆是集中展览现代文学资料的重要博物馆。在那里,可以从整体发展的角度看现当代文学,也可以参观作家雕像和手稿。建议将典籍博物馆改为现代文学馆。 从这三条游学路线的初稿和改稿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成功的游学路线,应该有适切的研学目的,不能面面俱到,要有小切口。另外,我们在确定游学路线时,需要考虑到时间、位置等多方面的情况,不能纸上谈兵,要易落地。 子任务二:思考需求,搭建框架 教师:当有了较为合理的游学路线和明确的游学主题之后,我们要开始撰写游学指南了。撰写游学指南之前,我们还必须要去思考,游学指南是什么,游学指南给谁看,游学指南怎么写的问题。 指南,顾名思义,可以为使用者指明方向。游学指南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在博物馆中游览和学习的任务。既然这样,我们就需要了解,中学生在没有指南和导引的情况下,游览博物馆时的困难。同学们请当堂讨论这个问题。 学生按下暂停键进行讨论 教师:这是同学们反映的几个痛点。第一是目的不明确,不知为何去这个馆。第二是不感兴趣,匆匆走过不留心。第三是记不住,对展览缺少整体把握,看一个丢一个。第四是抓不住重点,对亮点展品理解不够。第五是以单方面接受为主,缺少深度思考。 针对这些困难,我们要在游学指南中明确主题,明确游学目的。在指南中编辑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相关资料,让同学们提前学习。在指南中,清晰列出展览的框架,每个展览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中有哪几个单元,每个单元中又有哪些重点展品。而为了增强互动性,我们在指南中需要设计学习活动,让同学们从被动的看和听,变为主动的学。另外,为了让游学成果可视化,并且鼓励同学们在游后继续学习,可以布置一些后续任务。通过这些设计,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改变普通游览参观时的走马观花,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基于此,老师给出了“游学指南”的大体框架,包含游学主题、游学人员、交通方式、游学日期、游学路线、行前资料、游学内容、后续任务等部分。同学们可以以这个框架为基础,撰写小组的游学指南。 从国家的专业法规来看,博物馆教育的功能也越来越被重视。在国务院2015年颁布的《博物馆条例》中,对博物馆进行了如下定义: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其中,博物馆的教育目的被放在了第一位。游学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充分体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而这其中,离不开一份充分考虑到学生需求的游学指南的编撰。 子任务三:实地考察,撰写指南 教师:在我们明确了游学指南写什么,怎么写之后。同学们可以去实地考察,完成游学指南的撰写了。在游学指南撰写的过程中,有几个板块较为困难。老师在这里,展示上届学长的部分成果,供同学们参考,也希望能激发同学们新的想法。 (一)行前激趣 教师:在行前激趣的部分中,这是往届学长所选的资料。这其中,有中高考模拟题中对“清华园”车站的考察,有《我与地坛》的选段。这些课内的知识可以让同学们由已知出发,更好地通向未知,去探索北京的交通文化和地坛的古建文化。另外,有学长选择了文学作品和影音资料,如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觉醒年代》的片段,这些资料可以由感性的感染激发同学们理性的思考,探索北京的科技文化和革命文化。还有学长精心选取了中轴线申遗、中秋节活动等新闻,从当下的热点出发,激发同学们探索古都历史和传统民俗的热情。同学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并整理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行前资料。 (二)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也是较有难度的一部分,这是上届学长比较成功的几个设计。第一个活动设计是这样的:学长在“中轴线游学”的指南中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几种类型,并有相应的配图。这样,同学们便能够在看到天坛、钟楼等古建筑的屋顶时,将其放在知识系统中,加以识别并进行进一步的学习。第二个是关于鲁迅博物馆的活动设计,学长巧用比较设问,比较鲁迅与我们的课本中所学知识的差异,让鲁迅博物馆中的课表和成绩单活了起来,拉近了同学们和大师之间的距离。第三个是关于故宫的游学活动设计,学长在设计之时,充分考虑到了游学指南推广到全班时的实践可能,用分组提问,并抽签回答的方式,增加了班级每一名同学的参与感和期待感。 通观这些活动设计,我们能看出,好的设计能化零为整,也就是帮助同学们将零散的展品放入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之中。而好的设计也有很大的参与空间,能够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从博物馆学的角度,博物馆本质上是一种以实物为主要媒介的信息服务机构,博物馆的主要矛盾是人(观众)与物(藏品)在认识论层面的矛盾。简单来说,理想的博物馆游学,是要拉进人与物的距离,让观众更好地读懂藏品。我想以上的几个活动,都做到了这一点。另外,画发展轴,做手账,朗读,角色扮演,也是往届学长们设计的较好的活动方式。同学们也请基于实地调研,设计你们自己会感兴趣的参观活动吧。 (三)后续任务 教师:在后续任务方面,这是往届学长们设计命制的小论文题目:铁路对近代北京发展的影响;当代艺术中的“包容”北京;从国子监到北大红楼——北京的大学文化的变迁……这是往届学长命制的文创设计题目:结合钱币博物馆学习到的知识,设计一组北京文化纪念币;结合大观园的展览,设计红楼元素文具或复现“红楼菜”…… 针对大观园的文创设计要求,同学们提交的设计成果令人惊喜。甚至有同学复制了一桌子的红楼家宴!这是对家乡文化深入味蕾的参与。 好的后续任务可以让游学不止于离开博物馆的一刻,更能通过研究和创造,完成对博物馆知识的深度学习。我们可以参考往届学长设计的任务,命制小论文,或命制文创设计题目,当然,也可布置如观后随笔、文物的“自述”等多种多样的任务。 子任务四:展示方案 评选推广 教师:同学们在完成游学指南之后,请及时提交给老师。后续,我们会请每组展示指南的设计亮点,时间3分钟以内。并全班投票出“最佳方案奖”。优秀指南的标准是主题集中、材料充实、设计活泼、实操性强。这也是同学们在撰写游学指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这里展示一些往届学长所做的指南封面和演讲时的照片。我们不妨也为自己的学案配上自己拍的照片,并且设计一个精美的封面,这些都会让你的学案更可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 作业 教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通过四个子任务,学习了如何为家乡博物馆撰写游学指南。这节课中,我们有任务驱动,有理念探讨,有实践方法,还有鲜活事例。接下来,是同学们实践的广阔空间了。这节课的作业是: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进一步完善自己家乡的“博物馆一日游”游学指南。 从“学”到“助人学”,从了解家乡文化到参与家乡文化建设,这是视角的转变,更能促进能力的提升。让我们的游学指南,为家乡博物馆和学校师生搭建一道桥梁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