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 太阳的位置变化【教学分析】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直指本单元的认识发展单元目标: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使用“前后左右”和“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方向,较顺利地从相对方向过渡到绝对方向。本课,将利用第2课所学的东南西北方向,来观察、记录、描述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变化。第一部分问题与猜想,与第2课有直接的关联。引导并贯穿第2课学习的“太阳从东方升起”,仅仅涉及早晨的太阳。一天之中太阳的位置都在东方吗?当然不是,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但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的位置究竟是怎样变化的,学生通常没有进行过有目的的观察。也有一些学生知道太阳是从西边落下的,但太阳是怎么从东边移动到西边,也并不清楚。这些问题,都将吸引着学生进行本节课的探究。第二部分探究与结论,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要求学生在一天中进行多次观察,并记录太阳的方位和高度变化,然后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如语言描述、画图、动作模拟等,汇报交流观察结果并得出结论。由于课时的限制,在上课期间只能记录一个时段的太阳位置变化。所以,课上不仅需要教会学生观察记录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做好课下的观察记录。第三部分反思与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在观察活动中的表现,可将学生的观察记录作为评价依据,考查其是否坚持按照计划坚持观察和记录、记录的准确性等。当然,更重要的是在观察之前要提醒,观察期间要督促和指导。只有做到坚持观察,才能更全面、准确地获得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情况。第四部分是应用与迁移,让学生由第2课的面向早晨的太阳时如何辨认方向,根据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变化规律,拓展到面向将要落山的太阳时如何辨认方向。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上节课面向早晨的太阳辨认方向的儿歌,改编成面向落山时的太阳辨认方向的儿歌。第五部分阅读与新知介绍了关于向日葵的奇妙现象,其中需要学生理解两个要点:一是“向日葵”和它的别名“向阳花”的由来,正是因为其花盘的朝向会随着太阳的方向不断改变;二是这也说明了太阳的方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正是因为太阳在天空中的变动,才会让喜欢“面对”太阳的向日葵不断转动。【教学目标】(1)观察并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初步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2)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对其变化过程作出简单猜想;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3)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等自然现象表现出直觉兴趣。【教学准备】(1) 教师材料准备:讲解如何辨认方向的视频。(2) 小组材料准备:太阳位置记录单。(3) 活动场地:教室、校园。【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利用早晨的太阳辨认方向。谁来说一说,怎样利用早晨的太阳辨认方向?生:……师:关于太阳和方向,我们还知道什么?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同时整理记录在黑板上)生:太阳不是一直在东方,其他时间我们还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吗?生:早晨太阳在东方,其他时间太阳在什么方向呢?生:我还知道早晨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很低,然后会慢慢升高……生:太阳什么时候位置最高呢?生:……师:看来,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是会变化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太阳的位置变化”。(板书课名)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能够根据生活经验,意识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却没有认真思考、观察过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这里的导入将唤醒他们的经验,激发他们提出问题,从而进入本节课的主题。教学建议:本环节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调查学生的已有认知,激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引出本课学习的主题“太阳的位置变化”。这一环节应给学生充分展示已知、提出问题的机会,同时整理记录学生的问题,适时引出本课的主题。(2)问题与猜想。师:刚才同学们主要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太阳一天中的方向是怎样变化的,第二个问题是太阳一天中的高度是怎样变化的,第三个问题是,除了早晨,其他时间我们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师:关于第一个问题,太阳一天中的方向是怎样变化的,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自己的想法?生:太阳每天都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我知道有个成语叫“日落西山”……师:你的意思是早晨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生:是的。师:这是你的猜想。你的猜想是不是正确,我们还需要……生:亲自观察!师:第二个问题是太阳一天中的高度是怎样变化的,哪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生:早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低,傍晚落下去的时候也很低,但中午的太阳很高,在头顶上……生:我记得中午的太阳是在南方,虽然比早晨和傍晚高,但不是在头顶上。师:看来你们两个的意见不一致了,那要知道谁说的对,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生:亲自观察!师:关于第三个问题,除了早晨,其他时间我们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生:我们应该先观察,知道了其他时间太阳的方向,再用太阳的方向辨认其他方向。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们应该先观察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变化,再来解决其他时间怎样利用太阳辨认方向的问题。设计意图:清晨太阳在东方,这是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但其他时间太阳的位置在哪里呢?学生不一定能说清楚。在这里,老师可以了解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续实地观察做铺垫。教学建议:在了解孩子们想法的时候,建议将他们的想法都记录下来。后续再用真实的记录做比较,更好地帮助他们构建科学概念。很多学生没有关注过中午的太阳位于南方还是头顶,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通过实际观察才能加深印象。(3)探究与结论。①学习观察记录的方法。师:我们要知道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需要一直观察一天吗?生:不用,那样就太累了。我们早上观察过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可以傍晚再观察一次太阳是从哪个方向落下的,中午再观察一次太阳是在南方还是在头顶就可以了……生:我认为一天观察3次有点少了,这样我们就不知道太阳早上升起后是怎样到达头顶的……生:我认为可以观察5次,早上、中午和傍晚各一次,上午做课间操的时候再观察一次,下午第一节课下课的时候再观察一次……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我也建议同学们在一天中观察5次。我们具体要观察什么呢?生:要观察太阳在什么方向,是东方、南方还是西方。生:也可能在东方和南方的中间……师:是的,如果是东方和南方的中间,我们可以叫东方南;如果在南方和西方中间,我们可以叫西南方。生:我们还要观察太阳有多高……师:对,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比地平线高一点点,然后到中午的时候,就很高,刚才有同学说在头顶,头顶就是最高了。到底太阳中午能不能到头顶呢?还需要我们亲自观察。师:那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记录呢?生:我们要记录每次观察的时间……生:还要记录每次观察时太阳的方向和高度……教学建议:学习观察、记录方法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怎样观察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变化的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怎样观察,学生就不易理解观察方法的意义。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并不一定都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说出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适当引导和指导,在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同时适当照顾教学进度。师:(出示太阳观察记录单)老师给同学们每人准备了一张《太阳观察记录单》。日期: 时间: 地点:设计意图:观察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变化活动,最困难的是如何有效记录太阳的方向和高度。低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用二维方式表达三维空间的物体的能力,这里的记录单只是给学生提供了将方向和高度结合起来进行记录的简单方式。师:记录单的左边是东方,右边是西方,中间是南方。同学们每次观察的时候,如果太阳在东方,就把太阳画在“东”的上面;如果太阳在南方,就把太阳画在“南”的上面;如果太阳在东南方,就把它画在东和南的中间。太阳越高,画的位置也要越高。比如说,如果太阳很低,就把太阳画在靠近最下边这条线的上边一点,这条线可以代表地平线;如果太阳在头顶,就把太阳画在最上边这条线的位置。大家不要忘了,每次观察只画一个太阳,并且在这个太阳旁边标上观察的时间。教学建议: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利用太阳位置记录单记录太阳的方向和高度仍有一定难度,仅仅通过教师的语言指导,学生通常还不能准确理解太阳观察记录单的使用方法。建议教师结合第一次观察的结果,具体指导学生怎样运用太阳观察记录单记录太阳的方向和高度。有了第一次的感性经历,后面的每次观察学生通常能够自己完成记录。需要注意的是,太阳位置记录单记录的不是太阳一天中的位置变化的“轨迹”,其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方便地记录几次具体的观察活动中所观察到的太阳的方位,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用二维方式表达三维空间的物体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盲目提高要求。师:我们在观察太阳时还要注意些什么呢?有没有同学想提醒一下其他同学的?生:我们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太阳。师:为什么呢?生:如果直接看太阳的话太阳会很刺眼,我有一次用眼直接看太阳之后,很长时间眼睛里还有太阳的影子,很不舒服。师:那我们该怎么判断太阳的位置呢?生:最亮的地方。生:感觉到最热的地方。师:他们说得非常好,我们在观察太阳的位置时,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太阳。我们可以用眼睛的“余光”来观察,就像这样……师:我们先来观察一次太阳,然后将太阳大致的位置画在我们的记录单上,看看大家有没有掌握观察记录的方法。②实地观察记录。师:(老师将学生带到教室外进行观察记录)我们到达观察点了,请大家观察太阳的方向和高度,然后把太阳的大致位置画在我们的记录单上,注意先选后太阳的方向,然后再把太阳画到合适的高度处,然后再在太阳旁边标上观察的时间……(生进行观察记录)师:时间到,我们回班。师:我们请几位同学展示一下你们的记录单,看看他们画的是不是一样。(生展示观察记录)师:我们观察记录的是同一时间的太阳,他们记录的观察结果也差不多都一样,说明大家都掌握了正确的观察记录的方法。请同学们课后继续观察记录太阳的位置,完成一天5次的观察,等下节课我们再汇报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成果。教学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安排,可以将本节课上成完整的两节课,也可以将本节课前半课的学习与第2课的应用与迁移、阅读与新知等内容结合起来上成完整的一节课,再将后半课的学习与单元复习等内容结合起来上成完整的一节课。③分享观察记录。师:同学们,你们都观察过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变化了吗?生:观察了……师: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观察记录单,并且说一说你是怎么记录的。生:(将记录单放在投影下分享)这是我观察到的太阳在一天中的不同位置。最左边的这个太阳,是我早上的时候观察到的,它位于东方,位置很低,所以我把它画在“东”的上面,但是离地平线很近;上午上课间操的时候,太阳跑到了东南方的方向,而且升高了,所以我把它画在“东”和“南”的中间,画的离地平线高一些;中午的时候太阳跑到了南方,升的更高了,但是并没有到头顶,所以我把它画在“南”的上面更高的地方……师:谁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描述一下,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可以用语言说出来,也可以用图画画出来,或者一边说一边比画……生:根据我的观察,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上午一边升高,一边往南方移动,中午的时候到了南方,位置也最高。下午太阳的位置越来越低,也越来越向西,傍晚的时候太阳从西边落下。师:你的描述非常准确,给你点赞!生:这是我画的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师:你画得非常形象,也给你点赞!生:我觉得他们用语言和图画来表达太阳的位置变化不好理解,我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师:你的演示又直观,又容易理解,老师也给你点赞!教学分析:学生能将观察到的太阳位置记录在太阳位置记录单上,并且根据太阳位置记录单描述太阳一天中的位置变化,说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将三维空间中的物体转换为二维空间中的(4)反思与评价。师: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变化,是为了解决哪几个问题吗?生:第一个问题是太阳一天中的方向是怎样变化的,第二个问题是太阳一天中的高度是怎样变化的。生:第三个问题是,除了早晨,其他时间我们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师: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太阳一天中的方向是怎样变化的,这个问题解决了吗?生:解决了,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上午向偏南的方向运动,中午在南方,下午向偏西的方向运动,傍晚从西边落下。师:我突然想起来,有同学说太阳中午的时候是在头顶的,那么请你说一说,你现在有什么新的想法吗?生:我这次观察的结果,确实是太阳在中午的时候没到头顶的位置。但是我清楚地记得,我有次确实看到太阳在头顶的位置,那天还很热。师:看来你认为太阳有的时候确实会到头顶的位置,同学们以后可以接着观察,看看会不会真地出现这种现象。师: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是,太阳一天中的高度是怎样变化的,这个问题解决了吗?生:解决了,太阳早上最低,上午慢慢升高,中午最高,下午慢慢降低,傍晚最低,然后就跑地下去了。教学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太阳位置记录单说出不同时间太阳所处的方位,总结出太阳一天中的位置变化,说明这些孩子已具有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5)应用与迁移。师:我们的第三个问题是,除了早晨,其他时间我们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哪位同学想说说自己的想法?生:傍晚的时候太阳在西方,我们面向傍晚时的太阳,前面就是西方,后面就是东方,左边就是南方,右边就是北方。师:非常棒。我们还能利用什么时间的太阳来辨认方向:生:我们还可以利用中午时的太阳辨认方向。中午时面向太阳,前面就是南方,后面就是北方,左边就是东方,右边就是西方。师:太棒了。我们不仅观察了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还学会利用早上、中午和傍晚的太阳来辨认方向。同学们太了不起了!【教学反思】本节课既要学会观察、记录太阳位置的方法,又要完成多次的室外观察任务,还要学习如何利用中午和傍晚的太阳辨认方向,因此容量较大。对于室外观察任务,本课创造性地利用太阳位置记录单将太阳方向和高度的记录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记录太阳的位置,并且引导学生根据记录单总结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变化情况,从而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的“观察井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应用与迁移部分巧妙地与主体活动结合在一起,顺利落实教学目标中的“初步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总结点评】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在以下两个方面较为突出:一、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本课研究内容不仅容量和认知难度偏大,探究时间的跨度也较长,无法在一节课(40分钟)内完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胆地将这节课拆分成两个课时来进行,并且将观察记录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变化的活动安排在课下进行,不仅教学过程设计合理,也降低了学生认知的难度,更有效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二、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如何将观察到的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记录下来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设计了太阳位置记录单,巧妙地将太阳方向和高度的记录结合起来,方便学生进行记录,有效地突破了这一难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