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月亮“变脸”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月亮“变脸”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月亮“变脸”
【教学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变的月亮》中的第2课。根据教材编写体系设计,本册教材重点培养的认识发展要项是“感官与观察”。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持续观察不同日期的月亮,发现每天观察到的月亮形状是变化的,从而培养本单元的认识发展目标“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农历一个月中的多次观察和比较,发现并描述月亮的形状是变化的”。
在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上,本单元第1课内容已经完成了一次对同一时间月亮形状的观察,学生对观察和记录月亮的外部特征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经验。本课将继续通过持续的实地观察,帮助学生继续认识和描述月亮的形状是随着日期的变化而变化的,从而为后续学习月亮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第1课学习的基础上,对观察月亮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对科学观察和记录月亮形状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进一步检验自己记忆中的月亮的形状能否出现,是激发学生持续观察的主要动机。但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和记录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及时提醒和帮助,并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及时指导和鼓励。
【教学目标】
(1)能通过中长期观察,知道每天观察到的月亮形状是变化的。
(2)初步分清观点与事实,并具有提供证据的意识。
(3)具有初步的提出问题、制订计划、收集信息、得出结论的意识。
(4)在好奇心驱使下,对中长期观察月亮形状的变化表现出直觉兴趣;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1)教师材料准备:显示农历日期的日历,视频《给月亮姑娘做衣裳》。
(2)小组材料准备:圆形饼干、牙签等。
(3)活动场地:教室或实验室。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师出示视频《给月亮姑娘做衣裳》)
师:同学们,视频中要做衣裳的是谁?她最后在裁缝店里做到合适的衣服了吗?
生:月亮姑娘没有做到合适的衣服。
师:你觉得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生:因为月亮有时候胖,有时候瘦,有时候弯,有时候圆。
生:月亮的样子总在变,所以衣服总是不合适。
师:看来大家是觉得月亮的样子总在变化,是没有做到合适衣服的主要原因,月亮的样子究竟会不会变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秘吧。
(教学建议:本节课的引入环节也可以和问题与猜想环节一起合并到上一课反思与评价环节之后,引导学生直接提出问题“月亮的形状会变化吗”,这样不仅两节课的关系更为紧密和连贯,还可以在指导完学生持续观察月亮形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之后,让学生课后去观察,这样也可以避免把本节课拆成两个半节课)
(2)问题与猜想。
师:月亮的形状会变化吗?
生:会变,我看到过圆圆的月亮,也看到过弯弯的月亮。
生:应该是会变的,上节课我们看的月亮和我之前看的也不一样。
生:要多观察几天就能看出来月亮的形状到底会不会变了。
师:我们应该如何观察和记录月亮形状的变化呢?
(3)探究与结论。
①提出问题。
师:你打算怎样进行观察活动?在观察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晚上让爸爸陪我去。
生:先看看日历,在记录表上农历的日期也要填写。
生:每天都要观察,最好是在同样的地方。
生:如果遇到阴雨天,可以第二天观察……
生:如果在晴天的晚上也没有找到月亮,可以第二天早上日出之前起床去观察……
②搜集证据。
师:看来大家对观察月亮的活动很喜欢,也很积极,也都知道了观察月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课后请同学们准备好记录单3,来记录不同日期观察到的月亮的形状,每天坚持观察,认真记录,看看我们会有什么发现。
(生课后进行多日观察记录月亮形状的活动)
(教学建议:因为课程标准对一年级的学生并不要求研究月相变化的规律,只是要求学生知道月亮的形状是变化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不一定要求学生进行连续一个月的观察再进行汇报交流,也不一定要求学生每天都进行观察。经过上节课的第一次观察,本课再进行一周的观察,一般足以发现月亮的形状是变化的了。如果想让学生再多观察一段时间,可以将第3课的学习内容提前,让学生再多观察一周之后再进行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在教学反思单元引导学生反思本学期的学习过程时,再引导学生汇报交流一次,这时学生的观察活动就差不多持续一个月了)
③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课下都观察月亮了吗?谁来展示一下你的观察记录,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发现?有没有看到自己开始画的记忆中的月亮?
生:(出示记录单3)这是我的观察记录单,我从农历初十到十六观察了一个星期,发现月亮不仅从初三时的弯弯的小月牙变成了初十时胖鼓鼓的月亮,还变成了十五和十六时的圆月亮。我开始画的记忆中的月亮时,就画了圆月亮。通过观察,我找到了记忆中的圆月亮。
生:(出示记录单3)这是我的观察记录单,我发现月亮的形状每天都会有一点变化,过几天变化就很明显了。
生:原来不同日期的月亮形状也会变啊。
师:请大家分小组交流对观察月亮的发现。
生:月亮的形状每天都在慢慢变化。
生:我们组记录的同一天的月亮的形状都是一样的,不同日期的月亮的样子是不一样的。
④得出结论。
师:通过大家这两周对月亮形状的观察、记录、汇报交流,我们能用一句话概括我们的发现吗?
生:每天观察到的月亮形状是变化的。
(4)反思与评价。
师:找一找,记忆中的月亮的样子都出现了吗?
生:(出示记录单1和记录单3)我记忆中的月亮是半圆的,我还没有观察到半圆形的月亮……
师:那你觉得是你记错了,还是怎么回事?
生:我以前真的看到过半圆形的月亮,我们通过观察也发现月亮的形状是会变化的,我猜想如果继续观察,可能会出现半圆形的月亮。
师:好的,希望你课后继续观察,看看到底能不能看到半圆形的月亮。
师:还有同学没有观察到记忆中的月亮吗?
生:……
师:看来我们记忆中的月亮还没有全部出现。怎么确定和验证月亮究竟会有哪些形状呢?大家课后还可以继续观察,来验证我们记忆中的月亮到底会不会出现。
(教学建议:对于学生没有观察到记忆中的月亮的情况,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具体可参考第2课的教学过程建议部分)
(5)应用与迁移。
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做一个有趣的活动,就是选一个自己观察到的月亮的形状,制作月亮饼干……
(6)拓展与延伸。
师:我们上周观察过十一月初三的月亮,它的形状像什么?
生:月亮弯弯的,就像弯弯的眉毛一样……
生:还像一把弯弯的弓……
师: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有一首诗描写了九月初三晚上的月亮,他是这么写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里的“可怜”是“可爱”的意思。谁能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生:应该是说,九月初三的晚上真可爱啊,露水就像珍珠一样,月亮就是弓一样。
师:你解释得很好。我国的诗人喜欢用不同的物体来比喻各种形状的月亮,就像白居易用弓比喻弯弯的月牙,也有诗人用眉毛、钩子来比喻月牙,还有诗人用弓和弦组成的半圆来比喻半圆形的月亮,用圆盘、车轮、铜镜、圆形的丸子来比喻圆形的月亮……
【教学反思】
本课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所有的提问、讨论、评价、思考都面向全体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利用视频、图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本节课重点让学生持续观察、记录月亮的形状,通过对比发现月亮形状的变化,整节课围绕学生的观察进行讨论,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和真实的自然现象,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
【总结点评】
本课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月亮的形状进行观察、记录、对比,能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月亮的形状是变化的”。教学过程灵活处理中长期观察和课堂教学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反思与评价环节回应单元开始的记忆中的月亮活动,使探究过程和结论更完整。阅读与新知通过白居易浅显易懂的诗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诗人描述月亮的方式的兴趣,达到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目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