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单元 竺可桢的观察日记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反思单元 竺可桢的观察日记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反思单元
竺可桢的观察日记
【教学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的反思单元《竺可桢的观察日记》。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科学家竺可桢坚持观察天气和物候信息,从而为我们的物候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故事,进一步认识亲身观察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接着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本学期的观察经历,总结观察方法,最后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
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亲身观察的重要性,已经学会了较为完善的利用感官进行观察的基本方法,养成了通过感官观察获取证据的习惯和意识,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经验,明确了利用感官进行观察对于科学探究的作用。对于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和自然现象,学生更加充满了探索热情。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培养了初步的阅读分析能力,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故事中总结观察对于科学家的科学研究的作用和意义,感悟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树立在生活中学科学、用科学、探究科学的意识和愿望。
【教学目标】
(1) 能通过阅读故事、简单交流等,认识亲身观察的重要性。
(2) 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并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特征和现象。
(3) 能掌握利用感官观察的基本方法,并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4)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表现出直观兴趣,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准备】
(1)教师材料准备:“探究成果树”海报,感官贴画和头饰和部分本学期观察过的对象图片,竺可桢日记两篇。
(2)学生材料准备:白纸、画笔等。
(3)活动场地:教室。
【教学过程】
(1)阅读。
师:老师这里有两篇日记,请小朋友读一读。
生:(朗读书本上的日记)
师:日记中记录了什么?
生1:桃花、李花已经盛开,玉兰花大多数落了,油菜花已经开始变黄了。
生2:苹果树枝上冒出了嫩芽。
师:你能猜出来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吗?
生:应该是春天,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
师:春天来了,大地温暖起来,植物开始生长了。这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爷爷写的观察日记。你知道他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家吗?
生:他是研究植物的吗?
师:他是专门研究物候学的科学家,物候学是一门研究在季节变化的时候,植物还有动物有哪些变化的学问。竺可桢是中国现代物候学的奠基人,他还是一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今天,我们就走进《竺可桢的观察日记》,了解他观察、记录大自然里各种现象的故事。(板书:竺可桢的观察日记)在阅读故事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竺可桢爷爷是怎样进行观察的?认真观察的习惯帮助他获得了怎样的科学成就?
师:竺可桢从小就特别喜欢观察身边的事物,在美丽的自然中思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中的他在观察什么?又在思考什么呢?
生1:他在观察雨天的小水坑,并且思考这些小水坑是不是被雨滴滴成的。
生2:夏天,他听见蝉叫,他在观察蝉,思考为什么春天没有蝉叫。
生3:他看到桃花时,想知道桃花的花朵有几个花瓣,他数了有5个花瓣。
生4:我补充,他想知道桃花是不是都有5个花瓣。
生5:他在观察国槐,他在想现在夏天了,国槐开花了,他想起来春天的时候看到过桃花。他在想为什么桃树在春天开花,而国槐在夏天开花。
师:从这四个小故事,我们发现小时候的竺可桢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呢?请你来夸夸他。
生1:很爱观察。
生2:善于思考。
师:小时候的他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呢?
生:他用眼睛看地上的小水坑、树上的花朵,他用耳朵听树上的蝉叫,他用手和眼睛数桃花的花瓣……
师:他发现了自然界中有声音、有花香、有小水坑,他就会跑过去观察它。他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而且像我们小朋友说的,他很喜欢思考,他很会观察。
师:长大后,他选择学习气象学,这时的他观察什么呢?
生:(阅读故事)
师:他后来观察的这些都跟什么有关了?
生:跟天气有关。
师:在学习气象学期间,他的观察目标就非常明确了,他每天都观测云、雨、风、气温等。
师:工作后的竺可桢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阅读故事)
师:谁来总结他的做法?
生:他坚持每天观察,把观察到的自然的变化都记录下来。
生:我们刚才读的两篇日记就是课本中提到的日记!
师:对!正因为他长期有目的地观察、记录天气与周围动物、植物的变化,并且深入地分析,研究这些自然现象随季节变化的规律,所以取得了很多科学成果,成为了一名了不起的物候学家。
师:读完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你能说说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吗?
生1:做事要有恒心,要持之以恒,不能做到一半就放弃了。
生2:要坚持观察,还要注意记录,以便以后进行分析研究。
生3:观察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漫无目的。
生4:……
(师板书:充满好奇 喜欢思考 目标明确 坚持观察 记录信息 研究分析 收获成果)
教学建议:一年级的学生从图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强,教学中可以多让孩子观察教材中故事的插画,从中观察并提取信息,引导学生生动地讲一讲这些小故事,从而让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品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反思。
师:其实,我们每个小朋友也都是一个小小科学家。在这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中,我们也经历了许多观察活动,通过观察证明了、完善了或者改正了我们的观点,获取了科学知识。这是老师为同学们制作的一棵“探究成果树”,想一想,我们都用过哪些感官进行观察?
生:鼻子、耳朵、舌头、皮肤、眼睛。(师在五个树枝底端上分别贴上五种感官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这学期的观察经历,我们分别用哪种感官取得了怎样的观察的收获?把自己的观察收获贴到“探究成果树”相关感官的树枝上,并且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取得这些收获的。
师:(出示小白兔玩偶引导学生发言)还记得这只小白兔吗?你是怎样观察它的?有什么收获?
生:我摸了摸它,发现它是软软的。
师:你用了手,这是什么感官呢?
生:皮肤(将小白兔贴到皮肤的树枝上)。
师:(出示学期中观察的其他典型观察对象)我们还观察了许多物品。我们分别用了什么感官,观察到它们的什么特征呢?小组讨论后画出观察的对象,再汇报自己是怎样取得观察收获的。
师:请小朋友上前汇报,并且贴一贴,说一说。
(学生一一将代表观察对象的图片贴在相应的树枝上,并且用语言介绍自己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取得了怎样的收获)
师:我们的“探究成果树”结出了累累的硕果,原来,我们已经用不同感官认识了这么多事物的特征,请大家为我们每一位小科学家鼓掌!
师:我们用了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五种感官进行过观察,取得了不同的收获。那么,你认识这五种感官中,哪一种更为重要呢?
生:我认识眼睛最重要……
生:我认识耳朵最重要……
师:看来我们的观点还不完全一样。我想邀请小朋友来扮演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感官,说一说“自己”的本领和重要性。请先在小组里分角色扮演,准备自己的演讲稿。
(小组讨论,并在班级中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师生:(总结)每一种感官都很重要,但是单独运用一种感官观察事物,往往不能全面地掌握事物的整体特征。所以观察事物的时候要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使它们都能发挥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分析:学生能详细地描述每种事物的特征和对应感官,在说一说重要性的环节中,学生能比较精准地说出每种感官的作用,说明丰富、扎实的观察经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也掌握了基本观察的方法。
(3)拓展。
师:我们通过这学期的观察经历,知道了感官兄弟的重要性,学会了用五种感官观察事物的特征,我们可以像竺可桢爷爷那样做一个有心人,通过自己的观察,为我们美丽的校园记观察日记。你觉得要怎么做?
(师生讨论:要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要坚持观察、及时记录……)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妙妙的日记,说一说她怎么观察和记录的。
(师生阅读妙妙的日记,总结她用到了耳朵、眼睛、皮肤等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了观察到的信息等)
师:下课之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记一记校园自然日记,好吗?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将学习到的科学方法应用到实际观察中,鼓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对自然充满热爱。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环节清晰、有层次,紧紧围绕“观察日记”展开,从科学家的故事中学习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反思活动,系统全面地回顾观察方法和观察成果,训练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征,并且将学习的观察方法应用在自己的科学观察中。
【总结点评】
教学设计考虑到学生阅读能力与兴趣,同时注重了故事重点的提炼,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学得扎实有效。本课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可操作性强,教学效果良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