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单元感官兄弟1 辨别真假水果【教学分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感官兄弟》中的第1课,本课创设辨别真假水果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想办法区分真假水果的过程中,初步认识五种感官,体验运用感官进行观察。根据教材编写体系设计,本册教材重点培养的认识发展要项是“感官与观察”。本单元的认识发展目标是“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观察事物的外在特征”。在学习进阶上,本单元之前教材已经通过画蚂蚁的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到“眼见为实”(即通过眼睛观察获取证据)的重要性。本单元的学习将进一步学习认识五种感官的功能,达成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的目标,从而为后续学习运用简单工具和仪器观察物体的某些可量化的特征,如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奠定基础。本课旨在引领学生在想办法辨别真假水果的过程中,体验到观察事物光靠眼睛是不够的,有时还需要其他感官的参与,从而认识到人体还有耳、鼻、舌、皮肤等感官的存在,并初步认识和运用这些感官观察和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在体验单元,学生已经通过对蚂蚁的探究,知道了亲眼观察的重要性。对于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学生充满探索热情,也积累了一些无意识的观察经验,辨别真假水果活动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搜集证据的意识,初步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的方法和表达观察结果的方式,从而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以后的科学探究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2)识别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3)认识常见物体的基本外部特征。(4)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通过口述等方式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5)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6)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常见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表现出直觉兴趣;尝试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认识事物;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准备】(1)教师材料准备:适量水果及相应的仿真水果。(2)小组材料准备:学生自备适量水果。(3)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师:先做一个小调查,小朋友们爱吃水果吗?生:喜欢!师:谁来介绍一下你吃过的水果?生:苹果、香蕉、西瓜……师:真是一群爱观察的小朋友!老师考考你们,这里有一盘水果,其中有一些是假的,有一些是真的。你能看出其中哪些是真水果吗?生:能。师:(指名1-3人到讲台前试一试)你们来试一试。师:能看出来吗?生:看不出来!师:看来这些假水果做得太逼真了,我们只用眼睛已经无法辨认了!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吃水果的经验,交流喜欢的水果,调动他们大脑里关于真水果的印象,从而引出真假水果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2)探究与结论。师:怎么分辨出哪些是真水果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吗?生:用眼睛看……师:嗯,刚才我们三位小朋友都到前面来看了,可是没有看得出真假来,大家觉得只用眼睛看,就一定能判断准确吗?生:不行。师:那么还需要用哪些办法呢?生:切开来看!师:嗯,确实可以切开来看看,今天我们把切开来看当作最后才采用的方法。在不弄破水果的情况下,我们还有其他方法吗?小组可以轻声交流一下。(生小组交流)生:可以用鼻子闻一闻。生:可以用手摸摸看。……师:小朋友们的方法可真多。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呢?请大家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吧!请注意分辨水果时不要把水果搞破了。师:请小组长到老师这边领材料。(学生活动,辨认真假水果)师:哪个小组先来介绍你们的方法?(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汇报时引导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师:怎么知道我们的判断对不对呢?生:切开来尝一尝。(帮助学生切开并品尝找到的真水果)师:你们找的真水果都找对了吗?生:找对了!(3)反思与评价。师:刚才我们是怎样分辨出真假水果的?生:……师:我们刚刚的真假水果活动用到了哪些器官?(伸出手)生:手、眼睛、鼻子、嘴巴。师:嗯,我们刚才说的这些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和感知周围的事物,所以他们呀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感觉器官”,也可以简称为“感官”。(4)阅读。师:那么,我们人体都拥有哪些感官呢?请大家把教材翻到第9页,看看书上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自由阅读)师:大家来说说看,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生:人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皮肤)五种感觉器官。师:我们的手上有皮肤,可以用来摸一摸水果、花朵,看看有什么感觉。我们的脚上、胳膊上、腿上也都有皮肤。皮肤是我们身体的一种感觉器官。设计意图:从学生特别熟悉的真水果入手,从说方法到用方法观察,亲历观察的过程,再通过表述认识五种感官和观察的方法。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对五种感官的认识自然而然得以形成。师:通过分辨真假水果,我们认识了五种感官兄弟。现在我们做个小游戏,我说你指,你能快速找到它吗?生:能!(师生做快速找到感官的游戏)(4)应用与迁移。师:(拿出花朵)你能用今天这节课学的方法来判断它是真花还是假花吗?生:能!(说方法)师:(给每组分发花朵)大家来试一试吧!(生用所学方法观察花朵,辨别真假花)(师生交流,在辨别真假花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运用五种感官进行观察的方法,体验不同感官的作用)【教学反思】本课从学生喜欢的真假水果情境入手,在交流中调动他们关于真水果的已有经验,如样子、味道等,同时也激发他们辨别真假水果的兴趣。在判断真假活动中,学生熟悉的是真水果,所以设定的目标是想办法找出真水果。他们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从说到做,热情很高。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活动的细节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和表述观察到的水果的特征。品尝水果,是学生想做又能做的,既能指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舌头品尝,又能体会活动的乐趣。辨别真假花朵的活动和认识五种感官的阅读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运用五种感官观察,初步全面地认识五种感官,为下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总结点评】水果是孩子们最熟悉和喜爱的食物。他们对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都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本课根据孩子们好表现的特点,从学生熟悉、喜欢的水果入手,一开始就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然后顺势创设了真假水果混合在一起需要辨认的情境,让学生代表到前面尝试辨别,又营造了光用眼睛看无法辨认的情境,更加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认知冲突和探究热情。眼睛看是人观察物体时的第一自发动作,但在用眼睛无法辨别时,孩子们也很自然地想到用手摸、用鼻子闻。那就让孩子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试试吧!于是看似简单却是孩子们自主发生的探究活动就这样很自然的进行着。在手和鼻子等器官的协助下,大多数孩子都顺利辨别出真假水果,这又是一件令孩子们开心的事,整个课堂洋溢着积极和热情。当然,学生之所以能辨别出来真假水果,这也与他们已经接触过真水果,具有足够的先前经验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本课以让孩子回忆自己喜欢的水果是有着铺垫作用的。甚至可以在辨别真假水果前,先让学生接触或观察一下真水果,然后再把假的混进去,这样可以帮助没有经验的学生先建立一定的经验,更有助于后面的真假水果的辨别。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