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我在哪里1前后左右【教学分析】本课“前后左右”是本册第三单元“我在哪里”的起始课。本单元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其所处的生活空间,逐步从相对方向“前后左右”过渡到绝对方向“东南西北”。本课将先学习“前后左右”,根据自己或其他参照物的位置和朝向,描述另一个人或物的相对位置和方向。教科书第一部分是问题与猜想。在日常生活和学校生活中,小朋友经常弄混左右,甚至完全不知道如何区分左右。本课从一年级学生学情出发,从学生真实存在的困惑出发,提出问题与猜想。这也是本课需要攻克的难点。第二部分是探究与结论。其中分为四个活动:活动一,通过日常行为习惯、社会规则等确定左右,如右手写字、每行从左向右书写、我国汽车的方向盘一般在左边、马路上的车辆和行人要靠右通行等。这个部分可让学生多思考,生活中哪些事物是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左右方向的。活动二是一个观察活动。将学生置身于真实场景中,观察周围同学所处的方位。这个部分不仅需要学生明确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还需要进行准确的描述,为接下来开展传球接力游戏做准备。接下来的活动三是传球接力游戏,一方面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强化学生对前、后、左、右方向的认知。教材中,将活动二和活动三安排在教室内进行。教室里规整的座位安排,为学生学习前后左右提供了良好的观察条件,有利于高效教学,有效学习。活动四是“点鼻子”活动。在学生建立前后左右概念的基础上,增加远、近等表达距离程度的词,使学生可以更加精确地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这是一个综合性活动,既要求指挥的东西能够准确表达,又要求点鼻子的同学认真倾听。活动中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表示方向的词以及表示距离远近的词来具体完成任务。第三部分反思与评价。前面的活动都是以自己作为参照物,去描述其他事物的位置。该活动则是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去描述另两个同学的相对位置。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参照物。参照物的改变,前后左右的位置描述也会相应改变,从而初步体会相对位置和相对方向。第四部分应用与迁移,以游戏的方式巩固学生所学。通过描述方向和前进的步数,实现对害虫位置的描述。在此过程中,需引导学生思考,从谁的视角判断前后左右呢?进而巩固学生对相对位置的认识和理解。第五部分是阅读与新知。该部分的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更多校园内,甚至校园外的、与方向相关的内容。生活中的各种“箭头”,即是方向过程化、形象化的产物。通过“箭头”这种符号,人们就能更直观地知道其指示的方向。【教学目标】(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习惯和规则中确定左和右。(2)能使用前后左右、上下、前后、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3)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针对二维空间中的上下左右提出感兴趣的问题。(4)能在教师指导下,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5)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常见生活现象表现出直觉兴趣。【教学准备】(1)教师材料准备:传球接力用小皮球1个。(2)小组材料准备:“点鼻子”活动纸每两人1张,眼罩每两人1个。(3)活动场地:教室。【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转向测试。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起立)老师好!师:全体立正,向右转!(教师观察是否有转错的学生)(生向右转)师:向后转!向左转!向后转!请坐。(生根据老师的口令改变方向)师:在刚才的转体活动中,全部转正确的同学请举手。有转错的同学是哪里出了问题呢?生1:没反应过来。生2:记反了。设计意图:教师可利用上课行礼的仪式做一个小活动。这个课前活动简单、不耗时,还能快速了解学情,为后续前后左右的学习奠定基础。(2)确定左右。师:谁有办法快速分辨出左右呢?生1:写字的手一般是右手。生2:吃饭拿筷子的手是右手。师:看来我们可以根据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来判断左右。生3:我的左手上有一颗痣。师:特殊的标记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左右。师:生活中还可以怎样判断左右呢?(图片展示案例)(3)我的前后左右。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相信你已经认识了周围的同学,谁能给老师介绍一下自己前、后、左、右的四位同学呢?生1:坐在我前面的是奇奇,坐在我左边的是妙妙,坐在我后面的究究。生2:探探坐在我的前面。师:请你给同桌介绍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分别是谁吧。(生同桌两人一组活动)设计意图: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相处后,孩子们基本上已经认识周围的新同学了。此时开展介绍新同学的活动,一方面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方位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通过开展介绍周围新同学的活动,引导孩子关注自己周围同学相对于自己所处的方位。同时为“传球接力”游戏的开展做铺垫。(4)“传球接力”游戏。师:看来大家已经有运用前、后、左、右介绍周围同学的本领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和前、后、左、右有关的游戏,你们想玩吗?生:想!师: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传球接力!请你根据老师发出的方位指令将你手中的球传给下一位同学,比一比谁传得又快又准。(学生根据教师指令进行传球拉力游戏)(5)“点鼻子”活动。师:接下来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开展一个小活动,活动的规则是: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蒙住眼睛,另一人用“前、后、左、右”指挥你的同伴用笔在游戏纸上点鼻子。师:先请一位同学上来做示范。老师当指挥的人,你当画鼻子的人。先给你蒙上眼罩。师:先将手随意放在一个位置。请往左移动一些,往上移动多一点,多了,再往下衍生移动一点点,再往右移动一点点。找准鼻子的位置了,你可以画鼻子了。(生戴上眼罩,按照老师的指令移到手到合适的位置,然后画鼻子)师:感谢这位同学,我们配合很默契。接下来,同桌合作一起试试吧。刚才我们演示的时候,由于纸是上下放的,所以我用了“上、下、左、右”来指挥。你们是把纸放到水平的桌面上的,你们应该用什么来指挥呢?生:应该用“前、后、左、右”来指挥。(生分组“点鼻子”活动)师:接下来,请出三组同学到黑板上进行展示。用“上、下、左、右”指引你的同伴“点鼻子”。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准确。(生小组赛)师:请获胜的小组分享一下,你们是如何快速点好鼻子的?生:我用“上一点”、“上多一点”这样的话来告诉同桌要往哪边挪动,挪动多远。师:所以你不仅用了“上、下、左、右”来描述,还结合了挪动的“远、近”来指挥同桌完成任务。你太了不起了。设计意图:教师可与一位同学先做示范,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游戏规则。完成示范后,再让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在这些特别强调了,要根据纸放的方向,分别使用“上、下、左、右”或者“前、后、左、右”来指挥同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上、下”“前、后”和自己的位置关系。在学生完全掌握描述和判断方向、远近的方法后,可选几组同学到讲台上进行比赛。师: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现在请前后座同学组成一组进行“点鼻子”活动,两人面对面就座,前座同学指挥后座同学点鼻子。看看这一次,大家能不能顺利画出鼻子。(前后座学生组成小组进行“点鼻子”活动)师:在这次活动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生1:我发现我的前后左右和后桌的前后左右不一样。生2:我需要按照后桌的前后左右才能准确地指挥他。师:看来不同的角度对前后左右的判断是不一样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描述方向的方法呢?这些方法能帮助我们解决刚才遇到的问题吗?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设计意图:最后的反思与评价活动,没有使用教材的原有设计,而是直接沿用了“点鼻子”活动。在前面的活动中,是同桌两人同时面对点鼻子用纸开展活动,完成起来较为容易;最后这个活动,则是前后座位两人面对面开展活动。在此活动中,易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前、后、左、右的相对性,从而为绝对方向的描述方法埋下伏笔。【教学反思】考虑到一节课的时长有限,本课将主要落实“探究与结论”环节的活动内容。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学会如何确认左右;再通过介绍前、后、左、右的同学和传球活动巩固知识,从而攻克难点。最后,教师将重点放在“点鼻子”活动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同方向指引同伴找到鼻子的位置;第二部分是反方向指引同伴找到鼻子的位置,进而替代原“反思与评价”中的思考。这两个活动,在巩固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辨认和描述的同时,还能引发学生对相对方向的思考,即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对于它的方向也可能会不一样,进而更好地引出下一课的教学内容——绝对方向(东南西北)。【总结点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活动和游戏,因此,本课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传球接力”“点鼻子”等来展开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活动和游戏贴近学生、难度适中、操作简便,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学生经历真实的科学实践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