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课题练习(含解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课题练习(含解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

资源简介

第四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
1.据报道,一名15岁的少女因长时间玩手机与母亲发生争执,一气之下竟离家出走。下列对这种亲子矛盾理解正确的是( )
①是因为孩子和父母在心智,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
②孩子只需要接受父母在物质上给予的帮助
③要以彼此尊重为前提进行沟通和交流
④只要孩子认真学习,一切冲突都迎刃而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是给家中后辈树立的价值准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下列属于良好家风的是( )
①与人为善,勤俭持家
②互敬互爱,孝敬父母
③利益至上,人人为我
④踏实刻苦,向善好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随着春节的临近,一年一度的人口大迁徙活动又要上演了。不少在外地工作、学习的人们,已经踏上了归途,他们怀揣急切的心情向家的方向奔去。这是因为( )
①家是生命的居所
②家是心灵的港湾
③只要回到家就可以消除所有烦恼
④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4年央视春晚节目歌咏《如果要写年》中唱到:“如果你要写年,就不能只写年,要写站台上一双双期盼的眼,写母亲的眺望,游子的情切,写千里归途;向着一处团圆……”这一句句深情的歌词让我们感悟到( )
①父母的真切关怀和温暖牵挂
②家庭成员的交流方式在变化
③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相同
④家人间割舍不断的亲情之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这是宋诗人李觏(gòu)的《乡思》,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家人的思念。诗人产生这样的情感是因为( )
A.家里的生活舒适安逸 B.外面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C.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 D.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6.2023年湖南省最美家庭评选结果揭晓,醴陵市孙家湾镇何大爷家庭光荣上榜。作为老党员,何大爷时常带领儿孙参加公益活动,并把家教理念和育儿方法编辑成《何家家教》宣传册,传播好家风。这告诉我们( )
①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②优良家风会潜移默化影响人的价值观念
③只要有了家风,就一定能构建和谐家庭
④优良家风促进家庭幸福、社会文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2024年1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等8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健康家庭建设的通知》,从提升家庭健康素养、营造健康家庭环境、培育优良家庭文化、健全健康家庭工作机制四个方面全面部署健康家庭建设工作,以健康家庭构筑健康中国牢固根基。此举( )
①是基于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好才能国好
②能让家更美好,也促进了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③启示我们要逃避家庭矛盾,让身心处于良好状态
④为我国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最美孝心少年”姚沁雯和妈妈一起照顾年迈的奶奶和患有脑瘤的父亲,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一个家。她的事迹启示我们应( )
①尊重长辈,听从一切安排
②关爱家人,行动表达孝心
③承担家务,建设和谐家庭
④参加工作,减轻家庭负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孙老师是山东某初级中学的教师。他的父亲早逝,母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和孤独症,经常迷路走丢,于是孙老师决定带着母亲去上班。学校领导刚开始有顾虑,但在进行了细致的走访调查后,确认不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便打消了顾虑。如今,母子二人的故事成了学生眼前鲜活的教育示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①亲情能激励人们去创造奇迹
②要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③要传承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④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某校开展了以“建设和谐家庭”为主题的问卷调查。下表是其中一个问题的调查统计结果,这一结果可以反映出( )
当你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时,你的家庭通常如何解决?
选项 比例
你说了算 10.43%
父母说了算 14.31%
共同商量解决 75.26%
A.“你说了算”的家庭亲子关系最平等
B.“父母说了算”的家庭一定缺少亲情
C.“共同商量解决”的家庭没有矛盾冲突
D.现代家庭大多通过互动沟通解决问题
11.2023年第二季度“江西好人”王丽华一边工作,一边照料失去自理能力且被确诊帕金森的重病婆婆20年,她用柔弱的肩膀推动家庭车轮,用无私的大爱碾平岁月坎坷。王丽华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②要弘扬孝亲敬长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③家和万事兴,应该对双亲长辈百依百顺
④只有父母生病时,我们才要孝敬他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某中学从家庭老物件和老照片入手,开展“学家史、寻家训、传家风”活动,得到同学们积极响应。这一活动旨在( )
A.培育刻苦钻研、艰苦奋斗的工匠精神
B.引导孩子学会节俭,做到旧物再利用
C.弘扬传承家庭美德,崇尚孝亲敬长
D.指导家长依法带娃,建设和谐家庭
1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孝敬父母是长大后的事,现在不用考虑
B.孝敬父母就是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
C.尽孝在当下,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开始
D.孝亲敬长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14.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认为孝顺有“三种境界”:一是养长辈的身,保障长辈吃穿不愁;二是养长辈的心,让长辈心情愉悦;三是养长辈的志,让长辈活得有意义。下列能体现这“三种境界”的行为是( )
①关爱父母健康,悉心照料,让父母衣食无忧
②关切父母精神,常伴左右,让父母心情顺畅
③尊重父母选择,全力支持,让父母老有所乐
④安排父母生活,以我为主,让自己生活愉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传最美家风】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家书》
选择上述任意一个家风,谈谈对你的启示。
请分享你家的优良家风。(写出两个即可)
【尽最美孝道】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孝为家风之本,中国的文化就是“孝的文化”,把孝放在极重要的位置。“孝”字最早出现在33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像一个孩子搀扶着老人的形状。
在中国的文化中,为什么把“孝”放在极重要的位置?
尽孝在当下,你打算用怎样的具体行动表达孝敬之心?(写出两点即可)
【建最美家庭】
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公开发布了10户2023年“最美家庭”先进事迹,这些家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展现了新时代家庭昂扬奋进新征程的良好精神风貌。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有机会评选为“最美家庭”。(写出两点即可)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亲情是雨,带走烦躁,留下清凉:亲情是风,吹走忧愁,留下愉快;亲情是太阳,驱走黑暗,留下光明。七年级(2)班学习小组成员开展了以“感恩亲情”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孝的内涵】第一小组搜集的资料: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字形如一孩子扶持着驼背老人,上边是老字,下边是子字,表示子女。
请你写出两个含有“孝”文化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
【爱的和谐】第二小组的同学小琴说:“我们家很和谐,我不仅自己洗衣服,做好自己的事,还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家务。能为家庭出一份力,我觉得很自豪。”
你认为我们该怎样向小琴学习,为建设美好的家庭作贡献?
【爱的表达】人生最美好的事,莫过于我长大,你未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仍然健康。父母之爱,长辈之关怀,我们即使用一辈子也报答不完。
(3)新年将至,阖家团圆。请你给家里长辈写一句心里话或祝福语。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美好的家庭。亲子矛盾的发生是因为孩子和父母在心智、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要以彼此尊重为前提进行沟通和交流,①③正确;“只需要”“只要”“一切”说法太绝对,②④错误。故选B。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家风”的理解。与人为善,勤俭持家,互敬互爱,孝敬父母,踏实刻苦,向善好学,都属于良好家风,①②④正确;“利益至上,人人为我”是自私自利的体现,不属于良好家风,③排除。故选B。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家的意味。春节回家,是我们中国人的习俗。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是因为家是生命的居所,家是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①②④正确;“只要回到家就可以消除所有烦恼”说法过于绝对,③错误。故选B。
4.答案:B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家的意义。诗人思念远方家人是因为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C符合题意。家中的生活不一定都舒适,外面的生活也不一定都艰苦,A、B不选。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与诗人产生这样的情感无关,D不选。故选C。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家风。③说法绝对,排除,故选B。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家庭的社会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等8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健康家庭建设的通知》,全面部署健康家庭建设工作,以健康家庭构筑健康中国牢固根基,是基于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好才能国好;从四个方面全面部署健康家庭建设工作可以让家更美好,也促进了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①②说法正确。“逃避家庭矛盾”做法错误,应正确解决家庭矛盾,③说法错误;通知的发布与提供物质基础无关,④说法错误。故选A。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老师。题干中的话强调老师的作用,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教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学会尊重老师,③说法符合题意:属于尊重老师的具体要求,②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题干没涉及老师的教学风格,④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
9.答案:C
10.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共建和谐美好家庭。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大部分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会共同商量解决问题,D正确。A错误,“你说了算”的家庭不一定亲子关系最平等。B说法绝对。C错误,父母与子女的生活阅历、人生态度等都有差异,家庭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故选D。
11.答案:A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孝亲敬长。题文中,某中学从家庭老物件和老照片入手,开展“学家史、寻家训、传家风”活动,得到同学们积极响应。这一活动旨在弘扬传承家庭美德,崇尚孝亲敬长,故C正确;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ABD排除;故选C。
13.答案:C
解析: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了,强调孝顺父母要从现在开始,故C符合题意;孝顺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故A说法错误:对于父母的安排,我们可以有自己的见解,故B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孝顺父母要从现在开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孝敬父母。能体现题干中“三种境界”的行为是关爱父母健康,悉心照料,让父母衣食无忧,关切父母精神,常伴左右,让父母心情顺畅,尊重父母选择,全力支持,让父母老有所乐,①②③正确;安排父母生活时,应以父母为主,让父母生活愉快,④错误。故选A。
15.答案:(1)【示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启示我们要内心淡泊并追求宁静,拥有明确的目标以及实现远大理想的信念;“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启示我们要勤俭节约。
(2)如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等。
(3)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4)帮父母洗脚;关心父母的工作等。
(5)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家庭成员共同分担、相互协作;家庭成员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等。
解析:本题考查家风、孝亲敬老等。
(1)本问考查材料中的家风对我们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2)本问考查优良家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3)本问考查“孝”的重要性。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据此作答即可。
(4)本问要求用具体行动表达孝敬之心。结合自身实际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5)本问考查评选“最美家庭”的条件。结合材料分析作答即可。
16.答案:(1)重阳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
(2)我们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对父母长辈,我们要孝顺敬重;对兄弟姐妹,我们要相携相助;家庭成员要以彼此尊重为前提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会换位思考,有事多商量,主动化解矛盾,增进情感;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追求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要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家庭建设作出贡献;等等。
(3)父母长辈,为了我们的成长,你们辛苦了。愿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顺风顺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解析:本题考查“道德修养”的核心素养。
第(1)问考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符合题意即可。
第(2)问考查如何建设美好的家庭,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第(3)问要求给家里长辈写一句心里话或祝福语,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