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2024)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我们自己》第3课《游戏中的观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 科学观念- 学生能够认识到在游戏中可以通过观察发现科学现象,理解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 理解不同游戏中的物理现象(如光影、颜色混合、运动规律)与科学知识之间的联系。2. 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能够基于游戏中的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方法,从观察结果中提炼出科学结论。3. 探究实践- 通过参与游戏活动,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细致观察、记录数据和得出结论。-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观察结果,培养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4. 态度责任-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持续观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诚实记录的观察习惯,以及团队合作和分享成果的精神。5.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通过游戏中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关注并思考科学技术对环境的影响。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和技巧。- 通过游戏活动,识别和描述游戏中的科学现象,理解其背后的科学知识。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游戏中的观察结果与科学现象相联系,形成对科学知识的初步认识。- 培养学生长期保持观察兴趣和习惯的能力,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观察、积极思考。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设计多个包含科学现象的游戏活动,如“光影游戏”、“颜色轮盘”、“小球赛跑”等。- 准备游戏所需的材料,如手电筒、彩色纸片、小球、斜坡、记录表等。-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游戏介绍、观察指导、科学原理等内容。- 习题设计卡片,用于巩固知识点和检查理解情况。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对观察有初步了解。- 准备笔、纸和彩色笔,用于记录观察结果和绘制观察图。- 穿着适合活动的服装,以便参与游戏。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情境创设: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展示自然界中有趣的观察现象,如日出日落时的光影变化、雨后彩虹的颜色混合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怎么发生的?我们能不能在游戏中找到类似的科学现象呢?”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游戏中的观察》。(二)认识观察(约10分钟)1. 讲解观察的重要性教师简要介绍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基础作用,强调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特点和规律。2. 示范观察方法教师通过一个小实验(如观察水中的气泡上升)示范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集中注意力、细致观察每一个细节、及时记录观察结果等。(三)游戏体验与观察(约25分钟)分组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游戏进行体验和观察。以下是几个游戏的示例及观察要点:1. 光影游戏- 游戏描述:使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手、玩具等),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形状、大小和变化。- 观察要点:光源位置、角度变化时影子的变化;不同形状物体产生的影子特点。2. 颜色轮盘- 游戏描述:准备一张大圆盘,上面涂上红、黄、蓝三种基色,并标注混合后的颜色区域。学生转动圆盘,观察并记录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观察要点:红、黄、蓝三种基色混合后的新颜色;颜色混合的规律。3. 小球赛跑- 游戏描述:设置不同坡度和材质的斜坡,让小球从顶部滚下,观察并记录小球的滚动速度和轨迹。- 观察要点:斜坡坡度、材质对小球滚动速度的影响;小球滚动轨迹的稳定性。观察记录: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使用记录表记录观察结果,并尝试用简单的图画或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可以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识别并记录重要的科学现象。(四)分享与交流(约15分钟)小组汇报: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在游戏中的观察结果和发现。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自己的观察体验。师生对话示例:教师:“第一组的小朋友们,你们在光影游戏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吗?”学生代表:“我们发现,当手电筒离物体越近,影子就越大越清晰;当手电筒移动时,影子也会跟着移动,而且形状会随着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教师:“非常好!这说明了光与影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连的,光线的方向和距离都会影响影子的形成。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引导学生思考并简要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教师总结:在听取各组的汇报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并概括游戏中出现的科学现象和背后的科学原理。(五)科学原理讲解(约10分钟)针对每个游戏,教师详细讲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帮助学生将观察结果与科学知识联系起来。- 光影游戏: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以及光源位置、角度变化对影子形状和大小的影响。- 颜色轮盘:介绍三原色(红、黄、蓝)及颜色混合的基本原理,通过色轮模型展示颜色的叠加和混合过程。- 小球赛跑:探讨重力、摩擦力等因素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解释为什么不同坡度和材质的斜坡会影响小球的滚动速度和轨迹。(六)巩固练习(约10分钟)习题设计:1. 选择题:从给定的选项中选出与游戏中观察到的现象相符的科学原理。在光影游戏中,当手电筒远离物体时,影子的变化是?(A)变大且模糊(B)变小且清晰(C)形状改变但不影响大小2. 填空题:根据游戏中的观察结果,填写缺失的科学词汇或描述。在颜色轮盘游戏中,红色和黄色混合后得到的颜色是_____。3. 简答题:要求学生简要描述一个游戏中的科学现象,并尝试解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请描述你在小球赛跑游戏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为什么斜坡的坡度会影响小球的滚动速度。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巡回检查并给予指导。完成后,选取部分习题进行全班讨论和解答,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七)总结与拓展(约5分钟)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游戏活动发现和理解科学现象。同时,鼓励学生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观察力,继续在生活中寻找和探索科学奥秘。课后拓展:布置一项课外观察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观察并记录,可以是植物生长、天气变化、动物行为等。要求学生详细描述观察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自己的思考和疑问,为下节课的分享和交流做准备。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同时,通过分组游戏和分享交流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控制游戏时间和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和观察;同时,在讲解科学原理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适当简化和形象化,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