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自己》第4课《气味告诉我们》教学设计 教科版(2024)一年级上册科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我们自己》第4课《气味告诉我们》教学设计 教科版(2024)一年级上册科学

资源简介

教科版(2024)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我们自己》第4课《气味告诉我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1. 科学观念
- 学生能够理解气味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气味特征。
- 认识到气味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物体、判断环境,是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2. 科学思维
- 培养学生运用感官(尤其是嗅觉)进行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类等方法,分析不同气味之间的异同,形成初步的分类思维。
3. 探究实践
- 设计并实施简单的气味识别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加深对气味特征的理解。
4. 态度责任
- 激发学生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 强调安全使用嗅觉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5.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 引导学生理解气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检测、环境监测等。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某些气味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理解气味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气味特征。
- 学习使用嗅觉进行观察和描述,掌握气味识别的方法。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将气味特征与物质性质联系起来,形成对气味的科学认识。
-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准确描述和分类归纳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 准备多种具有明显气味差异的物品,如香水、醋、酒精、柠檬片、茶叶等。
- 设计气味识别实验记录表,供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 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气味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气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
- 强调实验安全,确保所有物品无毒无害,适合学生接触。
学生准备
- 预习教材,对气味有初步了解。
- 准备笔、纸和记录表,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 保持鼻腔清洁,以便更好地感知气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情境创设:
教师手持一瓶香水,轻轻喷洒一点,让学生闭上眼睛深呼吸,感受并描述所闻到的气味。然后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这个气味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入气味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二)认识气味(约10分钟)
1. 讲解气味的概念
教师简要介绍气味是物质挥发出来的微小分子刺激我们的嗅觉神经而产生的感觉。强调气味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气味特征。
2. 展示气味样品
教师逐一展示准备好的气味样品,让学生逐一嗅闻并记录感受。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和呼吸方式,避免过度刺激鼻腔。
(三)气味识别实验(约20分钟)
分组实验: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套气味样品和记录表。要求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1. 逐一嗅闻:小组成员轮流嗅闻每种气味样品,并记录感受。
2. 比较分类: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比较不同气味之间的异同,尝试将它们分类。
3. 讨论交流: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分类结果和依据。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自己的观察体验。
教师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识别并记录气味特征。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气味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如为什么醋会有酸味?柠檬为什么会有清新的香气?
(四)科学原理讲解(约10分钟)
1. 气味与物质性质
教师结合学生的观察结果和讨论内容,讲解气味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强调气味是物质分子挥发后刺激嗅觉神经产生的感觉,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因此产生的气味也不同。
2. 气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气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食品检测、环境监测、香水制作等。引导学生认识到气味不仅是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五)巩固练习(约15分钟)
习题设计:
1. 选择题:从给定的选项中选出与描述相符的气味特征。
- 例题:以下哪种物品的气味是酸涩的?(A)柠檬片(B)茶叶(C)香水
2. 填空题:根据描述填写缺失的气味特征或物质名称。
- 例题:醋的气味特点是_____,它常被用作调味品。
3. 实践题:要求学生回家后,在家长的协助下,选择几种家中常见的物品(确保安全无害),进行气味识别并记录。鼓励学生描述每种物品的气味特征,并尝试将它们分类。
(六)总结提升(约5分钟)
师生共同总结: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气味作为物质属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嗅觉进行观察和描述。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可以是关于气味特征的认识、实验过程中的有趣发现,或者是对气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新认识。
情感升华:
- 教师强调保护嗅觉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长时间接触刺激性强的气味,保护好自己的嗅觉器官。
- 引导学生思考气味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认识到某些有害气味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七)课后作业
1. 观察记录:要求学生继续观察并记录家中或周围环境中的不同气味,尝试将它们分类并描述其特征。
2.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创作一幅关于“气味世界”的作品,展现自己对气味的理解和想象。
3. 家庭小实验:与家长一起设计并实施一个简单的气味识别小实验,如使用不同种类的水果皮制作“气味瓶”,并尝试用嗅觉进行区分和识别。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设计一系列趣味性和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亲身体验气味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探究和实践,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感体验,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有所收获。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实验安全,确保所有物品无毒无害,避免发生意外情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气味识别的基本方法,还能对气味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