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7张PPT)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新课导入古时候有个读书人,走了三百里路,去向一位大师请教写作文章的诀窍。这位大师看了他的文章,把他带到树林边,指着一个蜘蛛网说:“你不要请教我,你请教它吧。”那个书生对着蛛网呆看了三天,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从此作文大有长进,并且考场得意,中举成名。事后有人问他原因。 他说:“大师在告诉我:天下找不到一个没有中心的蜘蛛网;蜘蛛织网是先有网的中心,再一圈一圈地围绕中心编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写文章要有中心。同学们,写作文和说话一样,要有一个最核心的内容,也就是要有明确的中心。围绕中心写作是作文的基本要求,而突出中心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那么,如何突出中心呢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思考,找出能更突出中心的好的方式、方法。新课导入学习目标1、理解“中心”的含义,认识到中心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重点)2、方法指导,学会围绕中心选材和恰当处理详略来突出中心。(难点)3、贯穿练习,培养围绕中心构思写作的习惯,体验写作乐趣,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4、掌握作文常见的几种拟题技巧。合作探究任务一:自学探究 回归文本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教材第三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的知识短文,针对问题:什么是中心?中心对一篇文章有什么重要作用?突出文章中心的方法有哪些?勾画出重点信息。2.个别发言,谈感悟。合作探究任务一:自学探究 回归文本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写作文、说话时最核心的内容或话题。)什么是中心合作探究任务一:自学探究 回归文本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写一篇作文总得有明确的中心。有了中心,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像一盘散沙,叫人不知所云。中心的作用合作探究任务一:自学探究 回归文本请同学们一起回顾下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中心分别是什么?填写下表。课文 表现的中心《春》《秋天的怀念》《再塑生命的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往事依依》表现春天里自然万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表达对母亲的愧疚与怀念之情,启示人们应正确面对生命中的残缺、 遗憾。赞扬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与崇敬之情。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心理,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以及作者当时的童真童趣。作者从不同层面回忆童年的往事,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及文学的思想感情。第一把钥匙:一条线索,贯穿中心如《济南的冬天》,围绕济南冬天 “温晴”的特点,依次描写济南的山景水色,写到的内容很多,却眉目清晰,中心突出。写文章首先确定中心,然后必须围绕中心选材组材,而组织材料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必须围绕线索选材和组织材料,有效地突出中心。特别地,不要为了凑字数任意选材,一定要舍弃无关的内容。又如《再塑生命的人》围绕“再塑生命”这条线索,先写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生命毫无目标,对“光明”充满着渴望,为“再塑生命”做铺垫。接着具体写“再塑生命”的两个阶段,先是学习写“字”,再到领悟“字”所表示的真正意义。合作探究任务二:指点迷津 技法总结如何突出中心合作探究任务二:指点迷津 技法总结第二把钥匙:详略得当,围绕中心突出中心,还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能强化中心的内容,不妨详细叙述,细致描写,甚至着意强调;相反,与中心关系较远的或不太典型的内容则简略叙述。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我”入学时向先生发问的事写得详,至于“我”读书、对课的情况则写得略。这样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地选取材料,组织文字,中心就会突出起来。如何突出中心合作探究任务二:指点迷津 技法总结一位同学要写一篇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文章,他一口气想了5则材料,大家帮他看看这5则材料都合适吗?选材:1、妈妈是个热心肠,邻居有事,她总是跑前跑后去帮忙。2、七岁那年,我半夜发烧,妈妈深夜背我去看病。3、六年级的一个寒夜,爸爸冒雪步行十几里来学校看我,给我送来带着他体温的新棉鞋和鸡蛋。4、爸爸在列车上智斗歹徒,让我觉得很骄傲。5、我五岁时掉河里,邻居把我救了,父母每年过年都登门道谢。(1和4不合适,与中心无关,没有紧扣中心。)小试牛刀合作探究任务二:指点迷津 技法总结一篇文章中心就是灵魂,材料就是血肉,所有的选材都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如果以2、3、5材料入文,如何布局?怎么安排顺序和文章详略?三则材料入文我们可以有详有略,一则材料也可成文,那么我们该如何详写这一则材料哪?合作探究任务二:指点迷津 技法总结第三把钥匙:开门见山,点明中心“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莫怀戚《散步》开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刘湛秋《雨的四季》开头开门见山,即在开头简洁明了地揭示了全文的中心,不拐弯抹角,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你的作文要表达什么。如何突出中心合作探究任务二:指点迷津 技法总结以《你是我的领路人》为题写一个开门见山的开头。(3分钟准备时间,自主展示,当堂评价)示例1:在我漫长而迷茫的人生道路上,有一个人如明灯般照亮我前行的方向,这个人就是你。从我们相遇的那一刻起,我的生命轨迹便开始悄然改变,你就是我的领路人。小试牛刀合作探究任务二:指点迷津 技法总结以《你是我的领路人》为题写一个开门见山的开头。(3分钟准备时间,自主展示,当堂评价)示例2:在我漫长而迷茫的人生道路上,有一个人如璀璨明灯般,在黑暗中照亮我前行的方向;如温暖春风般,吹散我心头的迷雾;如巍峨灯塔般,在波涛汹涌中为我指引正确的航向。这个人就是你。从我们相遇的那一刻起,我的生命轨迹便开始悄然改变,你就是我的领路人。小试牛刀合作探究任务二:指点迷津 技法总结第四把钥匙:议论抒情,卒章显志如《荷叶·母亲》篇末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 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如何突出中心合作探究任务二:指点迷津 技法总结第五把钥匙:刻画细节 凸显中心下面这段文字中,最能打动你,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的句子是?那是一个数九天气的夜晚,下着雪,我下了晚自习匆匆赶往宿舍,无意间却瞥见路边蜷着一个人,头上身上落满了雪,看见我,他慌忙站了起来,可能是蹲得太久了,他一起身,竟打了个趔趄——竟是父亲! 他拍拍身上的雪,一瘸一拐地朝我走来,此时我才看清,父亲的脸早已冻得青白,嘴唇冻得发紫,胡子上的雪早已结成了冰棍,一簇簇直竖着, 早已冻僵的手却还死死护着怀里的一个包。我打开包一看,是带着父亲体温的一双新棉鞋和一些鸡蛋,父亲笨拙地剥开一个鸡蛋,送到我嘴边,连连说:“孩子,快吃,还热着呢!”看着他请求的目光,我含泪咬下了一口,当知道他步行十几里,且在雪地里等了我近一个小时后,我心疼地怒斥他: “为什么不到班级里来找我 ”他憨憨地笑了笑说: “我怕影响你上课。”此刻我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落雪无声爱有痕》节选如何突出中心合作探究任务二:指点迷津 技法总结问题:上面的文字最能打动你,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的句子是?1.“蜷”“站”“蹲”“拍”“走”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父亲等待时间之久。2.“护”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对我的关爱。3.外貌描写,写出父亲等待时间之久。4.笨拙”“憨憨”等修饰性词语写出了父亲的朴实和对我的关爱。合作探究任务二:指点迷津 技法总结除了以上方法,同学们你们觉得还有那些方法可以突出中心?还可以从抑扬对比、反复扣题、以小见大、前后呼应、景物烘托等方法来突出中心。这些方法,有的是从文章结构来安排的,有的是从文章内容来叙写的。总之,好的写作方法就在我们所学的每一篇文章里。合作探究如何突出中心一条线索,贯穿中心01开门见山,点明中心03刻画细节,凸显中心05详略得当,围绕中心02议论抒情,卒彰显志04任务二:指点迷津 技法总结合作探究任务二:指点迷津 技法总结合作探究任务三:写作实践 学以致用1.书包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假如要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确立中心的角度?合作探究任务三:写作实践 学以致用以“书包”为写作中心,可以选择的角度十分多样。比如,可以写一篇关于“我的书包”的说明文,向大家介绍其外观、构造和对于自己的独特意义;可以写“我和书包”的故事,比如进入新学年,爸爸给自己换了个小书包,说明“双减”确实减轻了“我”的课业压力;还可以从“我是书包”的角度入手,让书包自己“说话”,如可以记叙小主人贪玩,几次遗失书包后反思自己的行为的故事;等等。思路点拨合作探究任务三:写作实践 学以致用写作构思合作探究任务三:写作实践 学以致用角度一 题目:《我的书包》 将书包视作客观事物,着眼于介绍、说明,可以写书包的功能、外观设计和内部构造等。角度二 题目:《我和书包》 着眼于书包和主人的关系,你第一个书包是谁送给你的?你和书包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都可以作为确立中心的角度。角度三 题目:《我是书包》 让我们化身书包,去听听它的心声:是为主人负担重而鸣不平,还是因为主人乱扔乱放而暗自委屈?设身处地,发挥想象,看看你能想到什么。合作探究任务三:写作实践 学以致用角度四 题目:《妈妈的书包》 妈妈是个老师,背着大大的一点也不时尚的书包,总是装满学生大大小小的试卷,由此表达出妈妈的简朴和辛苦。角度五 题目:《书包的诉说》 小主人上初中后,书包的负担越来愈大,每天不仅要被各科书籍和作业本塞得满满的,而且还要起早贪黑地陪伴着小主人,由此表达出学生的课业负担重。角度六 题目:《书包奇遇记》 一个破旧的书包在垃圾桶旁看见一个陌生人将瓶子、废纸等整齐地码放在垃圾桶边上,为的就是方便那些拾荒者,表达出陌生人的善良。我是书包我是书包,长得不算出众,自从我被当作礼物送给了他——我的小主人,我的痛苦就开始了。(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书包的角度写作,新颖别致。)合作探究任务三:写作实践 学以致用佳作展台我很单薄,但他却把我当成一个“载重机”,在我的肚子里装了很多上课用不着的东西,我每天都要带着一肚子东西东奔西走,十分疲惫。可他到了学校后,不把我小心放进课桌里,反倒直接扔到地上。他心情好时,还会随手把我抛向空中,然后接住,我被扔得头晕目眩,他却一点儿也不理解我的痛苦。当他考试没考好时,我就成了他的“出气筒”:他会狠狠地踢我、踹我。他从来不知道我的疼,也从来不顾及我的感受。于是,我开始后悔来到这个世界上。(列举了“我”的悲惨遭遇,充分表现了“我”的痛苦。)合作探究任务三:写作实践 学以致用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他对我大不一样了,变得温柔起来。(过渡句。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他破天荒地给我洗了个澡,让我恢复了清秀的容颜。从那时起,他每天上学,都会很小心地背着我,虽然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这让我感到了温暖。最让我意外的是,他开始每天认真整理我肚子里的书本,为我减轻了不少负担,这让我非常感动。(具体写“他”的“温柔”,表现“他”对“我”的爱惜,前后形成对比。)虽然他的年级越来越高,书本也越来越多,但我不觉得重了,因为我发现他的后背越来越有力量了。我和他像朋友一样形影不离。他高兴时,我在;他难过时,我也在。我见证了他成长中的快乐和痛苦。(写“我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我”见证了“他”的成长,是“他”的好伙伴。)合作探究任务三:写作实践 学以致用后来,我终于知道他对我转变态度的原因了:他的父母分开了,他跟着爸爸生活,而我是他妈妈送给他的礼物。我是他奋发学习的动力,因为有我在,妈妈的爱便在。(揭开悬念,交代“他”对“我”态度转变的原因,表明了“我”对“他”的特殊意义。)时光荏苒,他长大了,长成了一个英姿勃发的青年;而我老了,旧了,现在只能躺在他的衣柜里回忆往事。合作探究任务三:写作实践 学以致用合作探究任务三:写作实践 学以致用2.亲爱的同学, 你一定有走出校园的经历:或参观,或访问,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其间的一幕场景: 一个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都可能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你的思考。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合作探究任务三:写作实践 学以致用写作指导(1)审题:走出校园(非校内,时间、地点不受限制)(2)提炼中心:事情或者是景物如何触动你的内心,引发你怎样的思考?(3)选材组织:筛选素材,再组织材料。围绕中心展开叙述,详略得当,可最后点明中心。合作探究任务三:写作实践 学以致用提示:1.写作时不要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从小处着眼,抓住一件事、一个场景或者一个方面写开去就好,要学会取舍。当然,将多件事情、多个场景组合起来,表达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也是一种新颖的写法。2.“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是这件事、这幕场景或这件物品等的写作价值所在,也就是你确立中心的立足点。3.对这个场景或物品做些细致的描写,对这段对话中的某些语句做些强调,或者拿这首民谣与其他歌曲做些对比,都会使读者目光聚焦,文章就会显得中心突出,条理清晰。合作探究任务三:写作实践 学以致用佳作展台桃子味儿的夏天每年暑假,我都要进行一次特别之旅——去奶奶家消夏,顺便帮奶奶摘桃。奶奶家有一个桃园,一到夏天,十几棵树都结满了果子,院子前后桃香四溢。到了奶奶家,我和弟弟一放下背包便缠着奶奶去桃园摘桃。“奶奶,我们要最红最大的。”妈妈点了点我们的额头,说:“那些是要运到集市上去卖的。”【奶奶则一边摸摸我们的脑袋,一边笑呵呵地回应道:“没事,多着呢!这俩小馋猫能吃多少。”说罢,便寻来几顶遮阳帽,带着兴冲冲的我们,径直往桃园去了。】①【亮点批注】: ①多种描写方法相结合。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奶奶对“我们”的疼爱,营造出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合作探究任务三:写作实践 学以致用不一会儿,奶奶手中的小竹篮里便盛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那些桃子真香呀,香到摘桃的奶奶身上也满是桃香味,香到我至今都难以忘怀。回到屋内,奶奶麻利地洗出两个让我们先吃。桃香味实在诱人,加之年纪小、嘴馋,我们俩忙不迭地抓起来就啃。新摘的桃子汁水充盈,一口咬下去,桃汁溅在脸上,惹得家人哈哈大笑。帮着奶奶洗桃的妈妈见此,总会笑着打趣道:“看你们一个个馋嘴的样子,今天吃得多,明天可要帮忙多干一些活哦!”“好呀好呀。”我率先开口应道。妈妈笑着摇摇头,然后将洗好的桃递到奶奶手上。现在想起来,妈妈手上的那个桃子应该是最甜的了,因为奶奶只是接过,还未品尝便已笑开了花。次日清晨,我们就去桃园给奶奶打下手了。合作探究任务三:写作实践 学以致用乡村夏日的清晨格外凉爽。【奶奶和妈妈像是要跟时间赛跑似的,手脚不停。只见她们左手捏住树枝,右手轻轻一拧,一个、两个、三个……不一会儿,竹筐里便卧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②摘桃的时候,我和弟弟其实是帮不上什么忙的,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给刚摘下的桃子们套上保护袋,然后把它们放到纸箱里。看着我们认真套袋的模样,奶奶笑得格外灿烂:“干得真不错,回去了奶奶给你们做好吃的!”现在想起,桃林里,那些老少三代一起挥洒汗水的日子是多么充实、多么令人怀念!【亮点批注】: ②锤炼语言。“跟时间赛跑”“捏”“拧”等生动地写出了妈妈和奶奶干活利落的特点;“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桃子被摆在竹筐里的状态。合作探究任务三:写作实践 学以致用遗憾的是,近一年来,奶奶身体欠佳,儿女们又不常在身边,桃园便盘给村里人了。【但那一个个充溢着桃香的夏天和那一幕幕关于劳动的画面,却一直被我珍藏在心底,成为永久的怀念。】③【亮点批注】:③卒章显志。结尾点明了标题“桃子味儿的夏天”的含义,即充满着桃香味的和亲人相处的美好记忆,表达了作者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之情。【名师总评】:作者精准把握“走出校园”这一话题,以“桃子”为线索贯串全文,详写了去奶奶家过暑假,在奶奶家吃桃、摘桃的经历,突出表达了“我”对爱、孝心、劳动的感悟,以及对往日夏天生活的怀念之情。线索清晰,中心突出。合作探究任务四:满分技巧 深度指导作文拟题的技巧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人要衣装,文要题装”。可见题目的重要性。阅卷老师的第一眼就是看题目,所以一定要拟一个有个性有特点的好题目。常用的拟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添加法例:以“幸福”为话题前添加:珍惜幸福、把握幸福、寻找幸福、体味幸福、感受幸福后添加:幸福的感悟、幸福的内涵、幸福快车、幸福的真谛前后添加:把幸福留在心底、关于幸福的思考、我与幸福同行、奉献是幸福的常青树合作探究任务四:满分技巧 深度指导二、修辞法1.巧用比喻。例1:《练字虎山行》,练字的过程枯燥无味,作者用擒猛虎作比,形象生动,很有感染力。例2:《我渴望老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帮助”之类,则索然无味。例3:《心灵激起生命的浪花》,巧妙地展示生命与心灵的互动关系,简洁生动明快。合作探究任务四:满分技巧 深度指导2.对偶。例1:以“环保”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例2:以“读书与做人”为话题——《躺着读书,站着做人》《朋友最真,友情最贵》《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3.对比。例:《躺着读书,站着做人》“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上的对比,使得标题包含哲理,令人回味。合作探究任务四:满分技巧 深度指导4.双关。例:《我最需要一剂良药》文中“良药”既能治腿疾又能治心病,一语双关,内蕴丰富。5.夸张。例:《世界很小是个家》,用了夸小的方法,只要人人都有爱,无论哪里都是温暖的家。合作探究任务四:满分技巧 深度指导三、设疑置悬。例如:《余秋雨和泰戈尔有个约会》《伴着“痛”的爱》《生命拴在老鼠的尾巴上》《夜半叫卖声》《舞动痛苦的翅膀高飞》《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我不是人》等。这种标题方法,抓住了人们的猎奇心理,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合作探究任务四:满分技巧 深度指导四、以中心事物入题如:《幸福的黄手绢》《二十四双布鞋》《狗尾巴花》《四十九朵玫瑰》《梯田蘑菇房》《永远的蒲公英》《最后一张落叶生日卡》《母亲的照片》《那棵葱郁的高山榕》《一千张糖纸》《二月二,料豆喷喷香》《萝卜灯》《外婆家的打碗碗花》《魂系三棵树》《青天一缕霞》《九九女儿红》《不沉的船》《穿布鞋的故居》《蓝莹莹的星光》。布置作业(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作文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滋养着我的心灵,给我前行的力量。亲情总是蕴藏于细微之处:一个电话,一声叮嘱,一丝笑容……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作要求:①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立意准确,思想健康,情感真挚;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谢谢聆听谢谢观赏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如何突出中心》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课。“如何突出中心”的第一步是“确定中心”,在确定了中心的基础上进行“突出中心”的训练,这样的处理是由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编者意图决定的。教材要求“突出中心,可以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安排好材料的主次详略;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比如议论抒情”。这个单元聚焦“突出中心”的方法训练,学习重点应该放在“突出中心的技法上”,学习难点在“如何让这些技法围绕中心展开”。对学生而言,突出中心的单个技法也并不陌生,比如“详写中心词”,就是在材料上进行详略安排;“重复中心词”就是线索贯穿始终;“点睛中心词”就是议论抒情点睛。这些技法放在前面学习的文章中都已有涉猎。但把几个技能放在一起,则增加了难度。引导学生进行技法的综合运用,是这一课在“教什么”“学什么”上的最有价值的选择和挑战。教学目标:1.理解“中心”的含义,认识到中心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重点)2.方法指导,学会围绕中心选材和恰当处理详略来突出中心。(难点)3.贯穿练习,培养围绕中心构思写作的习惯,体验写作乐趣,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4.掌握作文常见的几种拟题技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中心”的含义,认识到中心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方法指导,学会围绕中心选材和恰当处理详略来突出中心。新课导入:古时候有个读书人,走了三百里路,去向一位大师请教写作文章的诀窍。这位大师看了他的文章,把他带到树林边,指着一个蜘蛛网说:“你不要请教我,你请教它吧。”那个书生对着蛛网呆看了三天,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从此作文大有长进,并且考场得意,中举成名。事后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大师在告诉我:天下找不到一个没有中心的蜘蛛网;蜘蛛织网是先有网的中心,再一圈一圈地围绕中心编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写文章要有中心。同学们,写作文和说话一样,要有一个最核心的内容,也就是要有明确的中心。围绕中心写作是作文的基本要求,而突出中心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那么,如何突出中心呢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思考,找出能更突出中心的好的方式、方法。合作探究:任务一:自学探究,回归文本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教材第三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的知识短文,针对问题:什么是中心?中心对一篇文章有什么重要作用?突出文章中心的方法有哪些?勾画出重点信息。2.个别发言,谈感悟。什么是中心呢?明确: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写作文、说话时最核心的内容或话题。)中心的作用:明确: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写一篇作文总得有明确的中心。有了中心,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像一盘散沙,叫人不知所云。请同学们一起回顾下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中心分别是什么?填写下表。任务二:指点迷津,技法总结第一把钥匙:一条线索,贯穿中心写文章首先确定中心,然后必须围绕中心选材组材,而组织材料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必须围绕线索选材和组织材料,有效地突出中心。特别地,不要为了凑字数任意选材,一定要舍弃无关的内容。如《济南的冬天》,围绕济南冬天 “温晴”的特点,依次描写济南的山景水色,写到的内容很多,却眉目清晰,中心突出。又如《再塑生命的人》围绕“再塑生命”这条线索,先写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生命毫无目标,对“光明”充满着渴望,为“再塑生命”做铺垫。接着具体写“再塑生命”的两个阶段,先是学习写“字”,再到领悟“字”所表示的真正意义。第二把钥匙:精心选材 紧扣中心突出中心,还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能强化中心的内容,不妨详细叙述,细致描写,甚至着意强调;相反,与中心关系较远的或不太典型的内容则简略叙述。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我”入学时向先生发问的事写得详,至于“我”读书、对课的情况则写得略。这样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地选取材料,组织文字,中心就会突出起来。一位同学要写一篇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文章,他一口气想了5则材料,大家帮他看看这5则材料都合适吗?选材:1、妈妈是个热心肠,邻居有事,她总是跑前跑后去帮忙。2、七岁那年,我半夜发烧,妈妈深夜背我去看病。3、六年级的一个寒夜,爸爸冒雪步行十几里来学校看我,给我送来带着他体温的新棉鞋和鸡蛋。4、爸爸在列车上智斗歹徒,让我觉得很骄傲。5、我五岁时掉河里,邻居把我救了,父母每年过年都登门道谢。(1和4不合适,与中心无关,没有紧扣中心。)一篇文章中心就是灵魂,材料就是血肉,所有的选材都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如果以2、3、5材料入文,如何布局?怎么安排顺序和文章详略?三则材料入文我们可以有详有略,一则材料也可成文,那么我们该如何详写这一则材料哪?第三把钥匙:开门见山 表明中心“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莫怀戚《散步》开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刘湛秋《雨的四季》开头开门见山,即在开头简洁明了地揭示了全文的中心,不拐弯抹角,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你的作文要表达什么。【牛刀小试】以《你是我的领路人》为题写一个开门见山的开头。(3分钟准备时间,自主展示,当堂评价)示例1:在我漫长而迷茫的人生道路上,有一个人如明灯般照亮我前行的方向,这个人就是你。从我们相遇的那一刻起,我的生命轨迹便开始悄然改变,你就是我的领路人。示例2:在我漫长而迷茫的人生道路上,有一个人如璀璨明灯般,在黑暗中照亮我前行的方向;如温暖春风般,吹散我心头的迷雾;如巍峨灯塔般,在波涛汹涌中为我指引正确的航向。这个人就是你。从我们相遇的那一刻起,我的生命轨迹便开始悄然改变,你就是我的领路人。第四把钥匙:议论抒情,卒章显志如《荷叶·母亲》篇末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 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第五把钥匙:刻画细节 凸显中心下面这段文字中,最能打动你,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的句子是?那是一个数九天气的夜晚,下着雪,我下了晚自习匆匆赶往宿舍,无意间却瞥见路边蜷着一个人,头上身上落满了雪,看见我,他慌忙站了起来,可能是蹲得太久了,他一起身,竟打了个趔趄——竟是父亲! 他拍拍身上的雪,一瘸一拐地朝我走来,此时我才看清,父亲的脸早已冻得青白,嘴唇冻得发紫,胡子上的雪早已结成了冰棍,一簇簇直竖着, 早已冻僵的手却还死死护着怀里的一个包。我打开包一看,是带着父亲体温的一双新棉鞋和一些鸡蛋,父亲笨拙地剥开一个鸡蛋,送到我嘴边,连连说:“孩子,快吃,还热着呢!”看着他请求的目光,我含泪咬下了一口,当知道他步行十几里,且在雪地里等了我近一个小时后,我心疼地怒斥他: “为什么不到班级里来找我 ”他憨憨地笑了笑说: “我怕影响你上课。”此刻我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落雪无声爱有痕》节选明确:1、“蜷”“站”“蹲”“拍”“走”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父亲等待时间之久。2、“护”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对我的关爱。3、外貌描写,写出父亲等待时间之久。4、“笨拙”“憨憨”等修饰性词语写出了父亲的朴实和对我的关爱。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描写人物的时候,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细节来突出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为突出文章中心服务。在文中适当运用环境描写,还可以起到衬托人物精神,烘托中心的作用。任务三:写作实践,学以致用1.书包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假如要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确立中心的角度?明确:《我的书包》将书包视作客观事物,着眼于介绍、说明,可以写书包的功能、外观设计和内部构造等。《我和书包》着眼于书包和主人的关系,你第一个书包是谁送给你的?你和书包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都可以作为确立中心的角度。《我是书包》让我们化身书包,去听听它的心声:是为主人负担重而鸣不平,还是因为主人乱扔乱放而暗自委屈?设身处地,发挥想象,看看你能想到什么。《妈妈的书包》妈妈是个老师,背着大大的一点也不时尚的书包,总是装满学生大大小小的试卷,由此表达出妈妈的简朴和辛苦。《书包的诉说》小主人上初中后,书包的负担越来愈大,每天不仅要被各科书籍和作业本塞得满满的,而且还要起早贪黑地陪伴着小主人,由此表达出学生的课业负担重。《书包奇遇记》一个破旧的书包在垃圾桶旁看见一个陌生人将瓶子、废纸等整齐地码放在垃圾桶边上,为的就是方便那些拾荒者,表达出陌生人的善良。2.亲爱的同学, 你一定有走出校园的经历:或参观,或访问,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其间的一幕场景: 一个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都可能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你的思考。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提示:1.写作时不要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从小处着眼,抓住一件事、一个场景或者一个方面写开去就好,要学会取舍。当然,将多件事情、多个场景组合起来,表达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也是一种新颖的写法。2.“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是这件事、这幕场景或这件物品等的写作价值所在,也就是你确立中心的立足点。3.对这个场景或物品做些细致的描写,对这段对话中的某些语句做些强调,或者拿这首民谣与其他歌曲做些对比,都会使读者目光聚焦,文章就会显得中心突出,条理清晰。任务四:满分技巧,深度指导作文拟题的技巧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人要衣装,文要题装”。可见题目的重要性。阅卷老师的第一眼就是看题目,所以一定要拟一个有个性有特点的好题目。常用的拟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添加法例:以“幸福”为话题前添加:珍惜幸福、把握幸福、寻找幸福、体味幸福、感受幸福后添加:幸福的感悟、幸福的内涵、幸福快车、幸福的真谛前后添加:把幸福留在心底、关于幸福的思考、我与幸福同行、奉献是幸福的常青树二、修辞法1.巧用比喻。例1:《练字虎山行》,练字的过程枯燥无味,作者用擒猛虎作比,形象生动,很有感染力。例2:《我渴望老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帮助”之类,则索然无味。例3:《心灵激起生命的浪花》,巧妙地展示生命与心灵的互动关系,简洁生动明快。2.对偶。例1:以“环保”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例2:以“读书与做人”为话题——《躺着读书,站着做人》《朋友最真,友情最贵》《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3.对比。例:《躺着读书,站着做人》“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上的对比,使得标题包含哲理,令人回味。4.双关。例:《我最需要一剂良药》文中“良药”既能治腿疾又能治心病,一语双关,内蕴丰富。5.夸张。例:《世界很小是个家》,用了夸小的方法,只要人人都有爱,无论哪里都是温暖的家。三、设疑置悬。例如:《余秋雨和泰戈尔有个约会》《伴着“痛”的爱》《生命拴在老鼠的尾巴上》《夜半叫卖声》《舞动痛苦的翅膀高飞》《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我不是人》等。这种标题方法,抓住了人们的猎奇心理,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四、以中心事物入题如:《幸福的黄手绢》《二十四双布鞋》《狗尾巴花》《四十九朵玫瑰》《梯田蘑菇房》《永远的蒲公英》《最后一张落叶生日卡》《母亲的照片》《那棵葱郁的高山榕》《一千张糖纸》《二月二,料豆喷喷香》《萝卜灯》《外婆家的打碗碗花》《魂系三棵树》《青天一缕霞》《九九女儿红》《不沉的船》《穿布鞋的故居》《蓝莹莹的星光》。作业布置:(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作文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滋养着我的心灵,给我前行的力量。亲情总是蕴藏于细微之处:一个电话,一声叮嘱,一丝笑容……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作要求:①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立意准确,思想健康,情感真挚;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思路导航】“于细微处见真情”,细节是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写作中,出色的细节描写能使事件更逼真,情节更动人,人物更丰满,主题更深刻。本次文题要求凸显“亲情”,我们写作时可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等细节的刻画,以小见大,以微显著,生动传神地表达出来,增强情感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亲情”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据《词典》释义:亲情主要指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存在的感情。“亲情”重在“情”字,也就是说无血缘关系也可以有亲情,即所有的情得到升华后都会成为亲情,它是人间一种美好的情感。世事变化无端,风云交际错杂,有很多东西都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情感也不例外。但不管大千世界如何蜕变,亲情这一世界最重的“情”永不变。【范文】爱在转角处烈日灼烧着大地,盛夏的炎热使人们心中不自觉地生出火气,烦躁之心难以抑制。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虽然已是大汗淋漓,但还是不敢脱下那件闷人的防晒服,心中很是不爽;再加上刚才补习课上因一个单词没有背上来被老师批评,心中郁闷至极,只好一步一步慢慢地向前踱着,并且四下张望,期待妈妈能尽早出现。也不知走了多久,我才走到回家必经的那条巷子里。此时的我已经精疲力竭,烦躁慢慢爬上了脸庞。我正无精打采地走着,不知道从哪儿突然跑出来一条小狗。我那满是汗的脸瞬间变得扭曲起来。我向来怕狗,可还没等我想好怎么躲开时,那狗就已经蹲坐在了一位老人的面前,一边吐着舌头,一边不停地哼哼,那样子像极了一个撒娇的孩子。那位老人的旁边坐着一个小女孩,想来应该就是她的小孙女儿吧。一对祖孙一条狗坐在门前乘凉,老人还拿着一把看起来很有年头的芭蕉扇慢慢地扇动着,不急不躁,极其祥和。走到这里的我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有点好奇这对祖孙会谈点什么。老人一下一下地扇着,或许是手酸了,她决定换一只手为她的孙女提供清凉。小孙女却顺手接过扇子,稚声稚气地说道:“奶奶,我来帮你扇吧!”老人愣了一下,慈祥地笑了,朗声答道:“好啊!”小女孩儿学着奶奶的样子,一下一下,慢慢扇着,不知为何,从她们身旁经过的我也没有那么热了,脚步渐渐轻盈,为的是不打扰午后的这份清凉的亲情。我的脑海中不断地回放着这一温馨的画面,心中的温情慢慢溢出,额头上的汗珠也知趣地溜走了,不愿打扰我飘逸的思绪。不久,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啊,是妈妈!我兴奋地跑到妈妈身边,坐上了她的小电瓶车。吹着夏日里难得的凉爽的清风,愉快地回到了我温暖的家。那小女孩扇起的风或许并没有那么清凉,妈妈那天的出现也并没有往日那么及时,但路的转角处总会有清风拂来,盛夏里的亲情也总是能及时驱走我心底的烦躁。表现春天里自然万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表达对母亲的愧疚与怀念之情,启示人们应正确面对生命中的残缺、 遗憾。赞扬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与崇敬之情。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心理,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以及作者当时的童真童趣。作者从不同层面回忆童年的往事,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及文学的思想感情。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课件.ppt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