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统编版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统编版 )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本课脉络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理解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正确认识发展中的困难、挫折
【科学精神】
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政治认同】
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观察和分析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公共参与】
教学目标
重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难点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教学重难点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诞生标志:
历史前提:
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社会主义从一国
到多国的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实践
理论
俄国十月革命
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严重曲折
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不可动摇
思维导图
CONTENTS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01
02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自主学习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理论基石
2、评析空想社会主义
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观点及意义
4、《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5、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6、如何正确认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的严重曲折
01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一些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1)产生的原因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时期 代表人物 内容
初期 (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 莫尔、闵采尔、 康帕内拉、温斯坦莱 用文学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
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中期 (18世纪) 梅叶、摩莱里、 马布利、巴贝夫 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
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晚期 (19世纪初) 圣西门、 傅立叶、欧文 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主张大生产与协作相结合,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思考:如何评价三人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
原因 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形成 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地位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评价 历史进步性 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历史局限性 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3)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
结论: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并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虽然这些努力都失败了,但是他们的积极尝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料和有益的借鉴。
编辑标题
(1)表现: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斗争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武装斗争)、思想理论斗争。
(3)意义:标志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兴起
更高的工资更好的待遇
经济斗争
政治斗争
思想斗争
更高的
政治地位
我们的思想革命的思想
一切斗争必然发展为政治斗争,被压迫阶级只有取得政权,才能获得经济上的解放。
思考:三大工人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无产阶级斗争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①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
②意义: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1)唯物史观的创立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①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②意义: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
(2024·浙江·高考真题)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 )
①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②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
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 ①②: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 ,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基石
理论基石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3)创立的意义
(4)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主要内容 ①从社会发展规律看:《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从领导社会变革的力量看:《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③从未来社会蓝图看:《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意义 ①《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②《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
③《共产党宣言》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崇高理想、革命纲领、国际主义精神
④《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
科学社会主义VS空想社会主义
类别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区别 阶级本质 没有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科学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明确了资本主义阶级剥削的本质
革命斗争 否认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 主张通过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人民群众 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肯定了人民群众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明确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社会规律 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 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理想社会 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处于理想状态 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联系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2024·浙江·高考真题)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财产归全民所有;每个公民的工作、劳动、艺术、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合适的分配。上述主张( )
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素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解析】①④: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的主张主要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表达了对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实现财产公有和资源共享的愿望,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同时,这些思想为后来的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①④正确。
②③:康帕内拉的主张属于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材料也不涉及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②③排除。
故本题选B。
02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871
1917
1944
1949
1989
1978
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巴黎公社
俄国十月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理论变现实
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尝试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实现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 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
实现了 的历史性飞跃。
曲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上升趋势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从社会主义的实践看,中特的伟大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
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
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2023·全国·高考真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 )
①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
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
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③: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实现了由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因此选项③是正确的。④:唯物史观使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明了实现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剩余价值学说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因此选项④是正确的。
①: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都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对未来社会的原则性描述不是伟大飞跃的原因,因此选项①是错的。
②: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都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这种批判不是伟大飞跃的原因,因此选项②是错的。
所以,正确答案为D。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生产力:旧石器天然食物→新石器原始畜牧业
生产关系:公有、平均分配、平等
上层建筑:氏族、部落管理
解体: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盛行→生产资料家庭私有(确立的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生产力:金属工具
生产关系:奴隶主占有全部
上层建筑:国家产生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意义: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主要矛盾
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经济危机的特征、表现、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课堂小结
(2024·全国·高考真题)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的同时,也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反映空想社会主义者为建立美好社会而努力的有( )
①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
②进行共产主义的“新和谐公社”新村实验
③成立被誉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的巴黎公社
④倡导建立人人劳动、普遍协作的“和谐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①: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提出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的主张,①排除。
②④:新和谐公社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建立的理想模型,“和谐制度”构想是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提出,倡导建立人人劳动、普遍协作的“和谐制度”。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也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这种尝试及其思想,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
③: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其构想和原则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实现;而巴黎公社则是一场实际的革命运动,它试图通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巴黎公社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也不是其实践活动,③排除。
故本题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