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共33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统编版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共33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统编版 )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由空想到
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救中国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确立(站)
到发展(富)
到强大(强)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完成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5-1949.10)
实现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0-1978.12)
创造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12-2012.11)
开启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2.11-今 )
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民主革命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必要准备
必然趋势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1956年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鸦片战争
1978年
社会主义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政治认同:通过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获得的巨大成就的学习,理解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科学精神:通过对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的学习,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培养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了解我国近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自觉立足实践,培养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并积极投身实践,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学目标展示
(1)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确立起来的。
(2)教学难点:为什么说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会主义的开创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议题三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的意义是什么?
中心议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议题一 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什么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议题二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合作探究
探究与分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观点一: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应该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观点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面两种观点的认识。
参考答案:
观点一: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确实存在很大差距。但不应该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就可以实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而且近代中国的历史已经证明,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观点一: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应该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观点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
首先,无产阶级独立自主的领导权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新中国的国家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无产阶级处于领导地位,有条件运用国家政权
的力量来实现自身的目的,继续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无产阶级独立自主的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已经含有社会主义的因素,特别是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有,并使之转变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从而为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最后,中国共产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指导地位,为转变创造了有利的思想文化条件。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 了中国社会的转变必然有其独自的特点和条件。
过渡时期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造”
①“一化三改”
时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总路线 总任务 一化: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2.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三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改造
①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②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③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肯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拓展延伸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2)社会变革的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3.社会变革
(1)是什么
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3)变革的意义
①开辟了道路: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②完成了改造: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完成了变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一)崭新的历史课题——探索什么
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二)第二次结合——艰辛探索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苏联经验教训
中国实际
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三)中共八大重要贡献——指明了方向
中共八大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方面)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四)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
长春汽车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
沈阳第一机床厂
2.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农业方面)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四)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
3.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基础设施方面);
铁路干线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四)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
武汉长江大桥
青藏公路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四)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
4.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科教方面)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四)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
5.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歌舞剧《东方红》
两弹一星精神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四)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
工 业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农 业 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基础教育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医疗设施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精 神 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科学技术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
思 想 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954年, 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缺乏经验和统计资料的情况下,根据毛泽东关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示精神编制的。经过反复酝酿,前后数易其稿,费时四年,“边建、边改、边学”,终于编成并付诸实施。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全而提前超额完成。
◆“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迅速建立起前所未有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出厂的新兴工业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器、发电设备、冶金和矿山设备、精密仪表、新式机床、塑料、无线和有线电器材的制造等。我国建立起一大批新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化工和军工企业,构成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探究与分享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原因包括:
(1)在新中国成立后,短短三年内根本扭转了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混乱局面,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
(2)从总体上把握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一中心任务,使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3)确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等等。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956年,《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矛盾的学说,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确立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方针;
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
拓展延伸
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的两次结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进行了第一次结合;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进行了第二次结合;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五)探索中的挫折
1.挫折
2.正确评价探索中的挫折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挫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结论: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3)理论: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
(4)肯定: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六)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成就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
新中国诞生社会主义革命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完成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
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归纳总结:两次结合的意义
易混易错辨析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彻底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解析: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X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说就是“一化三改”。
3.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析: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
解析: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X
X
X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有苏联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解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X
6.党的八大指出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解析:党的八大指出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7.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X
X
X
课堂小结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
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变革标志、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意义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共八大——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
探索中的挫折
取得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