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课件(共28张PPT)-2024-2025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课件(共28张PPT)-2024-2025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实现人生的价值
6.1 价值与价值观
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6.3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人的价值
(2)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影 响
单元知识脉络图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影 响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科学精神: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及关系,全面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基本特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3.公共参与: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1、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和关系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产生?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3、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衡量标准
4、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相关内容,并划出来。
自主预习
第一幕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问卷大调查
中国市场详细数据:2023年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别是vivo、华为、OPPO、荣耀和小米。这些品牌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8.5%、18.1%、15.7%、14.5%和14%。
2023年
2022年
选择的人 选择原因
探究一:
选择的人 选择原因
小组合作探究:
1、你会选择哪款品牌的手机?
2、你的考虑因素主要有哪些?
3、2-3分钟把你们小组的选择卡与大家分享
好用,拍照好看
大牌,知名度高
华为手机遥遥领先。。。。
第一组:华为mate60
第二组:苹果15
第五组:小米
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
价值观不同
价值判断不同
价值选择不同
行为选择不同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含义
价值判断
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价值大小)
手机的价钱、品牌、内存、CPU、拍照像素
拿下:遥遥领先
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
(行动)
事实判断
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客观实际)
我要买到合适的手机
价值选择
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
以下观点哪些属于事实判断?哪些属于价值判断?哪些属于价值选择?
①开花结果
②这葡萄真甜
③树上长满了榴莲
④她看起来和蔼可亲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
⑤选科组合我选历政生
(价值选择)
⑥他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创业
(价值选择)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和关系
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体现
基础
活动探究二
当前,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校外培训过热。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反响强烈。基于这个社会现实,教育部出台了“双减”政策。
中小学生作业负担太重,校外培训过热
出台“双减”政策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产生
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小学作业压力大,课外培训机构热
学生家长学校怨气较大
出台“双减政策”
社会存在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社会历史性
提问:有何意义?
提问:什么是社会历史性?
(1)社会历史性
含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意义:
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
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因时而变)
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超越历史条件
老百姓对“雨”的期盼
观祈雨
李约 〔唐代〕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地主对于“雨”的厌恶
思考: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雨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什么道理?
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探究四:
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2)阶级性
(p77末段)
①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② 在阶级社会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阶级性。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思考:这个例子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什么特征?
主体差异性
探究四
探究五:
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3)主体差异性
(因人而异)(p78)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
2.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认识事物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评价可能就不同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特点 角度 内涵
社会历史性 强调客体因素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因时而异 )
阶级性 强调主体因素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阶级性。
( 因人而异 )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
主体差异性
知识小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第二幕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主观标准、最高标准。针对主体差异性】
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客观标准、基本标准。针对社会历史性】
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重点)
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①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②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③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④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小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和主体差异性,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体现。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既要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含义、关系
特征
正确标准
社会历史性
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
主体差异性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课堂小结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易错易混
1.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2.价值判断的标准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4.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关系颠倒,先判断,后选择!
错误,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错误,价值判断和选择是主观,但评价的标准是客观!
片面,还需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5.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维护人民利益,尊重个人利益
B
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农村,这个曾被一些人视为“穷困”“闭塞”“落后”的地方,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创业。据统计,2012年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1220万人。从过去“争相跳农门”变成“我要回农村”,说明( )
①任何价值观和价值判断都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
②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源于主体的知识和能力
③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正确与否取决于其对主体的实践能否发挥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后训练
2、(2023·重庆南开中学模拟预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这是确保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战略之举和长远之策。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
①其实质是完善上层建筑,推动社会发展
②坚持了站在广大人民立场上的价值选择
③意味着对我国现行制度进行根本性改变
④体现了党自觉创新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课后训练
3、(2023·河南新乡·一模)幸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孟子从性善论出发,主张通过“思诚”即反省自身,达到至诚的境界;通过“养气”即养成谨守道义、凡事不动心的浩然之气,就可以达至幸福境界。荀子从性恶论出发,提出通过“化性起伪”的方法,改变、矫正人之恶的本性,发展善性,从而达至幸福。由此可见( )
①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从正确价值观出发
③人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④主体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课后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