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件(共41张PPT)-2024-2025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件(共41张PPT)-2024-2025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7课: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今文化)
第8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
(中外文化)
第9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当代文化)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哲学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课:哲学基本理论
第2课:辩证唯物论
第3课:唯物辩证法
第4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5课:社会历史观
第6课:人生价值观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活的灵魂
哲学
文化
活的灵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内涵与功能
民族性与多样性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
述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创作历程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饱含哲思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蕴征服了观众的心,成为“一票难求”的年度爆款。《只此青绿》登上春晚舞台,用舞蹈之美引领观众步入充满现代意蕴的中华美学殿堂。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成为年度爆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能成为年度爆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特点?
1、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根本原因)(劳动创造的)
(2)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内部——民族性、独特性)
(3)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外部——包容性)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注意包容性的方向:中华文化包容性一定是中包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各民族文化渐趋统一、同一、趋同≠文化差异消除
≠ 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 全盘吸收
BY YUSHEN
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
中华文化
当代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精华
糟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P95相关链接
概念辨析
【注意】: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历史文化,部分被历史淹没,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并保留至今的文化才是传统文化。
BY YUSHEN
① 核心思想理念:(仁、和、同、民、义、信)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② 中华传统美德:(≠道德)
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③ 中华人文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
【注意】:
(1)中华传统文化有优秀与落后之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 我国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都取得了独特的成就。(95相关链接)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3)传统文化不等于历史文化。历史文化,部分被历史淹没,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并保留至今的文化才是传统文化。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BY YUSHEN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论语》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正气歌》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讲仁爱
重民本
守诚信
崇正义
尚和合
求大同
核心思想理念
BY YUSHEN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义田记》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陈情表》
自强不息
敬业乐群
扶危济困
见义勇为
孝老爱亲
中华传统美德
BY YUSHEN
中华人文精神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社会和谐
向上向善
BY YUSHEN
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古埃及文明约公元前5450年—公元639年
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前729年)
古印度文明约为公元前2300年--前1750年
思考:想一想中华优秀文化能够延续至今从未中断说明了什么?
烟消云散
雅利安化
先后希腊化、罗马化,
伊斯兰化 面目全非
源远流长:纵向、动态、历史悠久
BY YUSHEN
文 学
科技
医 药 学
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独特的成就--P95相关链接
这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哲学
博大精深:横向、静态、内涵丰富
BY YUSHEN
表现: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
见证:汉字、史书典籍
(2)博大精深(横向、静态、内涵丰富 )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源远流长(纵向、动态、历史悠久)
表现:涵盖内容丰富,如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
(3)包容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
求同存异:与其他民族、国家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能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有“精彩”“独到”“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区域性”“民族性”等体现内容丰富的信息,可以断定为“博大精深”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看到:依旧、“几千年”“古老”“历史悠久”“一脉相承”等体现时间久远的信息,可以断定为“源远流长”
补充:④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⑤具有包容性(形成与发展)
(1)源远流长(从时间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
(2)博大精深(从内容角度看,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包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
(3)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
补充: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看到:依旧、“几千年”“古老”“历史悠久”“一脉相承”等体现时间久远的信息,可以断定为“源远流长”
有“精彩”“独到”“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区域性”“民族性”等体现内容丰富的信息,可以断定为“博大精深”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比较:“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比 较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侧重不同 纵向的时间层面, 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如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从未中断过。汉字史书典籍是源远流长的见证。 横向的内容层面,强调丰富多彩。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
联系 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因源远流长才有时间发展、丰富自己;因博大精深才具有了强大生命力,才能源远流长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1)对世界:中华文化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走在时代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对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实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也特别注重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 一直走在时代前列
≠ 优越性
1.“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四肢和左眼的朱彦夫,几十年奋斗不止带领老百姓蹚出脱贫新路;“小巷总理”武荷香,把社区当成自己家,把社区居民当亲人……在这几位道德楷模的身上,人们能够(  )            
①领略明理正直的德性纯真 ②看到他们命中注定的幸运
③感受爱国奉献的家国情怀 ④发现师夷长技的开放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答案:B
解析:几位道德楷模的身上体现了爱国奉献、自强不息、担当负责、明理正直的品质,①③正确。②中“命中注定的幸运”说法错误且不合题意。④中“师夷长技的开放精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物勒工名”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的一种手工业管理制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勒刻在器物上面,便于管理者检验与追责,“以考其诚”。久而久之,诚信敬业、精益求精的制度要求就内化为工匠的自觉意识,从而推动了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与传承。“物勒工名” ( )
①是传统工匠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根源
②可为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借鉴
③以满足民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导向
④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
阅读与思考:
观点一: 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将失去精神家园。
观点二: 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华统文化?要有什么样的正确态度?
BY YUSHEN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中华文化存在糟粕的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如封建特权思想、等级意识等。
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
文化
经济、政治
决定
反映
中国封建社会
小农经济
地主阶级为统治阶级
中华传统文化
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如封建特权思想、等级意识等
中华传统文化的局限性:
BY YUSHEN
①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侧重于继承)
②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侧重于发展)
③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先后的两个过程(不是先继承后发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 全面继承/沿袭/承袭/复古回归传统文化
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体现时代精神,是创新的重要追求。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2)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3)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3. 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为什么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2)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集体主义价值观
(3)对今天解决问题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4)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
知识归纳:为什么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2)当代价值:
①国家: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②民族: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解决问题: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④处理关系: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①②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①②③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4.中华文化的作用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①②③④
1.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①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凝聚力和连续性、
民族性、包容性
课堂小结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2、一诺千金,言出必行。中国人历来把践诺守信看得极重,强调“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这种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依然是当今中国人的处世准则,也在同世界交往的过程中被更多国家认可。材料体现出(   )
①传统思想对中国人价值观念的影响持久深远
②优秀传统文化如果因时而变能更好推动社会发展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可以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一切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没有涉及传统文化因时而变,①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这种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在同世界交往的过程中被更多国家认可,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③符合题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可以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但不能解决一切问题,④错误。
3、尽管经历了葡萄牙长期的殖民统治,中华文化仍然是澳门文化的根基。四百多年来,澳门与中国内地的文化关联从未间断。从古老妈祖信仰、节庆民俗的传承,到如今与内地频繁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的澳门人透过文化增进了对祖国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的认同。20多年来,澳门不仅实现了法理上的回归,更实现了人心的回归。这体现了( )
① 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决定因素
③ 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 中华文华是中华民族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结晶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A
答案:A
解析:从古老妈祖信仰,节庆民俗的传承,到如今与内地频繁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的澳门人透过文化增进了对祖国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的认同。20年乘,澳门不仅实现了法理上的回归,更实现了人心的回归。这体现了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①③正确。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②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形成,④不合题意。故选:A。
4、某村原是空心村,土地闲置多,村民收入低,村容村貌差,但是它与拥有5 000年历史的半汤农耕文化渊源深厚,农耕文化元素丰富。该村在认真分析村情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打出组合拳:成立合作社,让闲置土地成为花海;成立免费电商培训中心、农创基地,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充分利用农耕文化元素,辅之以现代元素改造村居,形成独特的村落景观文化;开发农耕工艺品,修改村规民约、家训家规,建立二十四节气馆;等等。这些措施使该村面貌一新,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中的相关知识说明该村在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过程中的做法。
[解析] 该村充分利用农耕文化元素,辅之以现代元素改造村居,形成独特的村落景观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批判地予以继承,改造传统文化;开发农耕工艺品,修改村规民约、家训家规,建立二十四节气馆……使该村面貌一新,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
[答案]①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改造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修改村规民约,使之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在改造村居的过程中融入现代元素,形成独特的村落景观文化。
②该村在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中,不断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坚持不忘本来,古为今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该村继承了家训家规、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元素,实施了众多措施,成为网红打卡地,使该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