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我国曾有一位古画鉴定大师,人称“徐半尺”。一幅画,他只要打开半尺一看,就知道画的真伪、年代、质量、特点及当时的价格。这体现了思维的( )
A.间接性 B.科学性
C.概括性 D.生动性
2.从植物成熟的周期,到太阳周而复始的轮回;从对季节更替的全程关注,到对播种与收获的适时观测……我们的先祖探索着自然运行的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安排农事和生活,也创造了“春节与年”的文化。这说明( )
A.由于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
B.思维就是感性认识
C.思维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意识就是思维
3.自江上扁舟到青崖名山,从吹笛黄鹤楼到旌旗飞边塞,与“诗意”相得益彰的是,暑期档大火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从运镜、构图到光影、配乐等均呈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中华传统美学。这其中涉及的思维形态( )
①属于抽象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
②属于形象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形象特征
③具有能动性,针对感性材料进行了提炼和加工
④具有概括性,舍去表面属性而看到了内在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人类参考基因组问世二十多年,尽管并不完整,却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包容性更强、多样性更全面的泛基因组参考上线,下一个十年、二十年,这一成果必将通过临床研究、药物开发和医疗实践的发展造福全球。这说明( )
A.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
B.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
C.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D.思维能够弥补直接感知的不足
5.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随风摇曳的现象发明了摆,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通过观察墙壁上挂的世界地图创立了“大陆漂移”学说。这体现了正确的思维能够( )
A.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 B.指导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C.使人类的一切活动取得成功 D.指导人们认识规律和改造规律
6.京剧是集我国戏曲之大成、源远流长的戏剧国粹。脸谱则是京剧最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演员脸上涂上不同颜色的油彩以象征不同角色的性格和品质,如红脸表示赤胆忠心、性格耿直。京剧用脸谱象征角色的性格和品质,反映了人的思维具有 (  )
A.能动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艺术性
7.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的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 )
A.思维具有间接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
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
C.人的思维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
D.思维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思维能够正确地指导实践
8.兵马俑公仔(如图)是富含中国元素的文创产品,线上和线下都很受欢迎。兵马俑公仔的创作( )

①说明抽象思维具有严谨性
②体现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
③表明思维具有间接性特点
④反映了思维表达具有情感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曹操是东汉时代的风云人物。东汉末年正值乱世,群雄割据。曹操先下手为强,抢在其他诸侯之前迎接汉献帝,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来扩大自己的势力。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企图统一全国,对内消灭了吕布、刘表、马超等多方割据势力,对外降服了南匈奴、鲜卑等外族势力,最终北方真的实现了统一大业。材料体现了曹操思维的哪个主要特征( )
A.间接性 B.科学性 C.能动性 D.概括性
10.全球环境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国减碳行动方案牵动全球目光。“十四五”规划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这是中国向世界释放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定力。这表明( )
①正确的思维能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②源于实践的思维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③思维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概括
④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毛泽东指出,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实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毛泽东的观点说明( )
A.思维来自人脑 B.思维在实践中产生
C.思维反作用于实践 D.思维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
12.下面漫画“盲人摸象”中,“盲人”反映认识对象,主要运用的方式是( )
A.感觉、知觉和表象
B.概念、判断和推理
C.感觉、知觉和猜测
D.思维、想象和经验
13.出于不同的目的,依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对思维的形态有不同的认识和分类。从思维反映对象的方式看,思维分为( )
A.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B.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
C.现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D.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
14.“性命相托,我是你的依靠;白衣誓言,经得起战火燃烧。放下一切,我朝你奔跑;因为那里有我受难的同胞。”抗疫歌曲《白衣长城》讴歌了无数医护工作者的坚守和奉献,诠释了医者仁心的使命与担当。歌曲体现的思维( )
①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
②通过推理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概括了医护工作者的形象特征
④具有生动性、情感性和严谨性特征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5.描写山川景物,古今各自精彩,唐代温庭筠的《早秋山居》这样写:“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当代散文家李娟在《冬牧场》中则有另一样天地:“天空永远严丝合缝地扣在大地上,深蓝,单调,一成不变。黄昏斜阳横扫,草地异常放光。那时最美的草是一种纤细的白草,一根一根笔直地立在暮色中,通体明亮。”以上作品,从思维形式上看( )
①是感性认识,体现了间接性
②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特征
③在运行的方式上具有推导性
④属于情感性表达的形象思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在西安分会场中,《山河诗长安》的演出将传统文化虚实结合,诗乐相和,山河璀璨,令人震撼。借助AR技术,将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直接“邀”至现场,与现场观众对诗、共舞。这其中涉及的思维形态( )
①属于抽象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
②属于形象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形象特征
③具有能动性,集思想性、艺术性和现实性于一体
④具有概括性,舍去表面属性而看到了内在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在这里对“做学问三境界”的描述( )
A.体现抽象思维的概念性和严谨性 B.表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功能相同
C.反映形象思维进行思想表达的情感性 D.说明思维能脱离客观具体事物制约
18.四川资阳市濛溪河遗址,距今约5—7万年。经科学精细发掘、多学科综合研究和全部系统采样,遗址发现6个旧石器文化层及丰富多样的遗物。2023年已出土石器、动物化石及碎屑10.5万余件。遗址为深入探讨早期人类对特殊石料及有机材料的认知及加工利用方式等提供了关键节点的重要材料。这体现思维具有( )
A.形象性,可以从多样性客观事物中把握其共同本质
B.概括性,能够如实地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
C.预见性,可以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D.间接性,帮助人们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9.“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实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这体现了( )
①思维具有概括性,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③思维在实践中产生,能够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④思维的基本形态具有不同的特征,二者是不相容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23高二下·江苏徐州·期末)下图是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会徽“潮涌”。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运动和竞技,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钱塘江和钱江潮头是会徽的形象核心,江潮奔涌表达了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从思维形态的特征上看,“潮涌”的设计( )
A.属于抽象和概括事物形象特征的抽象思维
B.经历了从思维具体到感性具体的思维过程
C.体现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D.突出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家不可能回到过去观察生物的进化过程,却可以通过古生物的化石及其他有关资料,推知生物进化的规律。古代医生不能透视病人体内各种脏器的病变,却能通过望、闻、问、切了解病情,结合临床经验,加以诊断。
材料二 人们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归一类,称之为“枣树”;把枣树、苹果树、梨树等依据其根、茎、叶、果等共性统称为“果树”;把或高或矮,或直或曲,或粗或细,或阔叶或针叶,或乔木或灌木,或落叶或常绿……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的木本植物统称为“树”。
材料三 《两小儿辩日》中记载,一小孩说早晨冷、中午热,所以太阳早上远中午近。另一小孩说,早上太阳大、中午太阳小,所以太阳早上近中午远。其实,根据感觉判断太阳的远近并不准确。科学家发现,一天内我们能观察到的太阳的大小,能感觉到的气温的高低,是受到了大气层折射角、太阳光的直射和斜射、地面对流等因素的响,与太阳离我们是远是近无关。
结合材料,用“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的相关知识,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主要体现了思维的哪一特征?该如何理解思维这一特征的?
22.2024年是李四光的135周年诞辰。
材料一 从1921年开始,在此后长达50年的时间里,李四光根据中国和东亚的地质构造特点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的地质理论;根据多年潜心研究,提出扭动构造体系控油理论和战略、战役、战术找油工作的七个步骤,预言中国东部新华夏系沉降带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遵循李四光的思路和地质力学理论,覃慕陶、吴磊伯等经过艰苦工作,找到了211特大型铀矿床。
材料二 1920年,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这一年,李四光在其科研领域艰难前行的同时,完成了《行路难》的整首曲谱。该曲谱的创作与其科研境遇何其相符。这首乐曲的曲调与其曲名是一致的,在低沉的主调中带着亢奋的强音,起伏交错之间伴随着奔放向上的旋律,鲜明地抒发了一代知识分子在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环境中挣扎求索、追求光明的人生历程。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谈谈李四光的科研和创作过程是如何体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的。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天,牛顿坐在姐姐的果园里,听到熟悉的声音,“咚”的一声,一只苹果落到草地上。他急忙转头观察第二只苹果落地。第二只苹果从外伸的树枝上落下,在地上反弹了一下,静静地躺在草地上。苹果会落地,而月球却不会掉落到地球上,苹果和月亮之间存在什么不同呢?
第二天早晨,天气晴朗,牛顿看见小外甥正在玩小球。他手上拴着一条皮筋,皮筋的另一端系着小球。他先慢慢地摇摆小球,然后越来越快,最后将小球径直抛出。牛顿猛地意识到月球和小球的运动极为相像,有两种力量作用于小球,这两种力量是向外的推动力和皮筋的拉力。同样,也有两种力量作用于月球,即月球运行的推动力和重力的拉力。正是在重力作用下,苹果才会落地。牛顿认为,苹果落地、雨滴降落和行星沿着轨道围绕太阳运行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故事。
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牛顿是如何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24.材料一 作家金波在《春的消息》一诗中写道: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让我们换上春装,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飞过树林,飞上山冈,去聆听春天的欢笑……
材料二 习近平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比较上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在思维表达上的差异。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看半尺能辨真伪,说明人的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这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特征,A正确。
BD:思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都是科学的;感性认识具有生动性,思维不具有生动性,BD排除。
C: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与题意不符,C排除。
故本题选A。
2.C
【详解】C:我们的先祖探索着自然运行的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安排农事和生活,说明思维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符合题意;
A:材料未强调思维参与人类社会实践,该选项与材料无关,A不符合题意;
BD: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B、D错误。
故本题选C。
3.C
【详解】①:材料体现了形象思维,而非抽象思维,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该电影从运镜、构图到光影、配乐等均呈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中华传统美学,这是对感性材料的提炼和加工,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属于形象思维,体现了思维具有能动性,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体现了思维具有能动性,而非概括性,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4.C
【详解】ABCD:人类参考基因组问世二十多年,尽管并不完整,却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成果必将通过临床研究、药物开发和医疗实践的发展造福全球。说明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B
【详解】B:伽利略、魏格纳的成功体现了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实现预期的目的,B符合题意。
A:实践决定思维,而不是思维决定实践,A说法错误。
C:正确思维指导人们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人们预期目的,而不是使人类的一切活动取得成功,C说法错误。
D:人们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6.A
【详解】A: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京剧的脸谱特色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抽象,是对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A符合题意。
BC:这两项不符合题意,BC不选。
D:艺术性不是思维的特点,D不选。
故本题选A。
7.A
【详解】A: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信息,确定其为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体现了思维具有间接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A符合题意。
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说法错误,B排除。
C:材料并没有体现“人的思维受自身立场等的制约”,C不符合题意。
D:正确的思维能够正确地指导实践,但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思维对实践的指导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8.D
【详解】①:兵马俑公仔的设计体现的是形象思维而不是抽象思维,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兵马俑公仔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富含中国元素的文创产品,可爱迷人,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体现的是形象思维,从思维形态的特征上看,体现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思维表达具有情感性,故②④符合题意。
③:兵马俑公仔体现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思维表达的情感性,不涉及思维的间接性,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C
【详解】C:曹操先下手为强,抢在其他诸侯之前迎接汉献帝,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来扩大自己的势力。是一种自觉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思维活动,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C符合题意。
AD: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AD与题意不符。
B:科学性不属于思维的共同特征,B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10.B
【详解】①④:针对全球环境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我国“十四五”规划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向世界释放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定力,这表明正确的思维能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①④符合题意。
②:思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②错误。
③: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概括,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1.B
【详解】A: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故A错误。
B: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材料中毛泽东指出:任何英雄豪杰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强调了实践中产生思维, 故B正确。
CD:这两个选项强调的是思维对实践的作用,而材料体现的是思维来自实践,故CD 排除。
故本题选B。
12.A
【详解】A:漫画“盲人摸象”讽刺了那些对事物只凭表面和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的做法,其思维方式主要是感觉、知觉和表象,A正确。
BCD:材料体现的是形象思维中的感觉、知觉和表象,BCD均与题意不符合。
故本题选A。
13.D
【详解】ABC:从思维的方向看,思维分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思维分为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ABC错误。
D: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思维分为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D正确。
故本题选D。
14.D
【详解】①③:抗疫歌曲《白衣长城》讴歌了无数医护工作者用坚守和奉献,诠释了医者仁心的使命与担当。歌曲中体现的是形象思维,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概括了医护工作者的形象特征,①③符合题意。
②:抗疫歌曲《白衣长城》体现了形象思维,不是以推理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不符合题意。
④: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指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具有严谨性不是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歌曲体现的是形象思维,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5.D
【详解】①:材料中这些古语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从思维形式上看属于形象思维,而感性认识不属于思维形式,①错误。
②④:材料中这些古语属于情感性表达的形象思维。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特征,②④符合题意;
③:题干中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在运行的方式上具有想象性,而抽象思维在运行的方式上具有推导性,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6.C
【详解】①④:将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直接“邀”至现场,与现场观众对诗、共舞。这其中涉及的思维形态是形象思维,不是抽象思维,①④不符合题意。
②③:《山河诗长安》的演出涉及的思维是形象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形象特征,具有能动性,集思想性、艺术性和现实性于一体,②③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7.C
【详解】AC:对“做学问三境界”的描述属于形象思维,不是抽象思维,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功能不同,B说法错误。
D:思维不能脱离客观具体事物制约,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8.D
【详解】A: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故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而不是所有思维都具有形象性,A排除。
B:思维具有概括性强调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且思维具有能动性,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故“如实地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说法错误,B排除。
C: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可以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而不是思维,C错误。
D:人们通过在遗址中发现的旧石器文化层、丰富多样的遗物、石器、动物化石及碎屑等重要材料,深入研究早期人类对特殊石料及有机材料的认知及加工利用方式,表明思维具有间接性,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D正确。
故本题选D。
19.C
【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人的思维来源于实践,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未强调思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①不符合题意。
②:“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这体现了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②正确。
③:材料中指出任何英雄豪杰的思维的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他的头脑作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这表明思维来源于实践,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③正确。
④:思维的基本形态思维有不同的形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二者各有特点,却又相辅相成,而不是不相容的,④排除。
故本题选C。
20.C
【详解】A: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潮涌”的设计理念来源和象征,体现的是形象思维,未体现抽象思维,A排除。
B:认识的发展历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最后发展到思维具体的过程,B说法错误。
C:会徽“潮涌”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运动和竞技,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钱塘江和钱江潮头是会徽的形象核心,江潮奔涌表达了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这体现的是形象思维,从思维形态的特征上看,体现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C正确。
D:“突出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是抽象思维的特征,而“潮涌”的设计体现了形象思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21.①材料一主要体现了思维具有间接性。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②材料二主要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③材料三主要体现了思维具有能动性。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分析】背景素材:三则关于思维的材料
考点考查:思维的特征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是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主要体现了思维的哪一特征?该如何理解思维这一特征,需要调用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的知识,从思维的特征的角度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科学家不可能回到过去观察生物的进化过程,却可以通过古生物的化石及其他有关资料,推知生物进化的规律→可联系教材知识:思维具有间接性。
关键词②:人们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归一类,称之为“枣树”→可联系教材知识:思维具有概括性。
关键词③:科学家发现,一天内我们能观察到的太阳的大小,能感觉到的气温的高低,是受到了大气层折射角、太阳光的直射和斜射、地面对流等因素的响,与太阳离我们是远是近无关→可联系教材知识:思维具有能动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22.①李四光在科研过程中,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指导中国地质、石油、铀矿等事业朝着正确的发向发展,体现抽象思维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②《行路难》曲谱的创作,是李四光在感觉、知觉和表象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反映认识对象,达到形与意的高度融合,体现形象思维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③在把握当时国情和剖析自己内心的基础上创作《行路难》,并用此曲谱激励自己和同代人追求光明,体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是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两者相辅相成。
【分析】背景素材:李四光科研领域、音乐创作的成就
考点考查: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谈谈李四光的科研和创作过程是如何体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的,属于体现类试题,考生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李四光根据中国和东亚的地质构造特点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的地质理论;提出扭动构造体系控油理论和战略、战役、战术找油工作的七个步骤→可联系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体现抽象思维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关键词②:在低沉的主调中带着亢奋的强音,起伏交错之间伴随着奔放向上的旋律,鲜明地抒发了一代知识分子在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环境中挣扎求索、追求光明的人生历程→可联系在感觉、知觉和表象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反映认识对象,体现形象思维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关键词③:李四光根据中国和东亚的地质构造特点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的地质理论;正值国家动荡时期,李四光完成了《行路难》的整首曲谱→可联系体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是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两者相辅相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23.①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和小外甥玩小球领悟到重力的作用。
②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牛顿通过观察事物的现象,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从而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分析】背景素材: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
考点考查:思维的含义,思维特征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材料分析类主观题,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牛顿是如何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他急忙转头观察第二只苹果落地;牛顿看见小外甥正在玩小球……牛顿猛地意识到月球和小球的运动极为相像……正是在重力作用下,苹果才会落地。牛顿认为,苹果落地、雨滴降落和行星沿着轨道围绕太阳运行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可联系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
有效信息②:牛顿思考“苹果会落地,而月球却不会掉落到地球上,苹果和月亮之间存在什么不同呢?”牛顿猛地意识到月球和小球的运动极为相像,有两种力量作用于小球,这两种力量是向外的推动力和皮筋的拉力→可联系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4.材料一是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的,属于形象思维。材料二是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的,属于抽象思维。
【分析】背景素材:诗作《春的消息》的内容,习近平关于创新的语录
考点考查:抽象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形象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材料分析类主观题,运用逻辑的知识,比较两段材料在思维表达上的差异。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可联系形象思维的知识。
有效信息②:创新的事业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可联系抽象思维的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