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逻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逻辑的是( )
A.辩证逻辑
B.归纳逻辑
C.思维逻辑
D.形式逻辑
2.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下列选项中,“逻辑”与“规律”同义的是( )
①《菊豆》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的
②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真是奇怪的逻辑
③语法、修辞、逻辑都是工具性的课程
④“直过民族”的历史性跨越式符合历史逻辑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逻辑”原意是指思想、理性、规律。由于“逻辑”一词有多种词义,所以我们在读书或谈话中遇到“逻辑”一词,就要辨认它是在哪种词义上被使用。下列判断,对应正确的是( )
①特朗普甩锅中国口不择言,强盗逻辑闻所未闻——理论观点
②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将受益无穷——规律
③写文章要讲逻辑,切忌语无伦次——思维规则
④演讲比赛时,演说一定要有逻辑力量——逻辑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形式逻辑让人明辨是非;辩证逻辑让人深刻睿智。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 )
A.把握从真前提推导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B.由前提推导结论,把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C.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
D.指导我们正确进行思维,准确、有条理地表达思想
5.狭义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
B.社会现象及其规律
C.思维中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规则与思维方法
D.思维及其规律
6.列宁有本《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是他读黑格尔《逻辑学》时所作的笔记,毛泽东同志很喜欢读,经常引用该书的一些话。毛泽东同志曾号召大家都要学一点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 )
A.规律 B.逻辑规律与规则
C.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 D.逻辑学
7.在现代汉语中,“逻辑”一词有多种含义。下列说法中“逻辑”一词的含义相同的是( )
①这是霸权主义的逻辑
②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③“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如果有人因此说“这歌词违背逻辑”
④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紧紧地抓住听众,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某班在民主决策是否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两位同学的对话如下:小明:“你投了赞成票吗?”小亮:“没有。”小明:“你投了反对票吗?”小亮:“也没有。”上述对话中的回答( )
A.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B.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C.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D.并不违反形式逻辑的要求
9.“逻辑太重要了,逻辑混乱的文章别人看不懂,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这里的“逻辑”的含义是( )。
A.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B.思维的规律性或规则
C.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说法 D.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10.下列关于逻辑思维基本要求的论断,说法正确的是( )
A.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违反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B.“有好点的香蕉吗 ”“有新鲜的桂圆。”——该回答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C.甲说:“所有的鸟都是会飞的。”乙说:“有的鸟就不会飞。”丙说:“你们俩说得都对。”——丙的说法违反了矛盾律
D.烟草行业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产业,我不赞成禁烟。吸烟危害人的健康,我也不赞成不禁烟。——违反了同一律
11.2023年5月21日,七国集团峰会在日本广岛闭幕。此次峰会的目标之一,是希望各国在废弃核武器上达成一致,但七国集团认为他们自己拥核没问题,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核是危险的,暴露出明显的双重标准。七国集团的观点( )
①变更判断、混淆视听,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②骑墙居中、模棱两可,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③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违反思维一致性要求
④转移论题、偷换概念,违反思维明确性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某厂长说:“有人认为,咱们厂的产品都是优质产品,这是不对的;有人则认为,咱们厂的产品都不是优质品,这也是不对的。”其违反的逻辑基本规律、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
A.违反同一律,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B.违反矛盾律,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C.违反同一律,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D.违反排中律,犯“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13.下列说法中不违反矛盾律的是( )
①云霞满天,晴空万里,真是大好春光啊
②那个青年将近20多岁
③有人认为《红楼梦》是文学精品,有人认为《红楼梦》不是文学精品
④填报志愿时,有人说:“有个人志愿不应该,没有个人志愿也不应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三个小学生在玩耍时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窗户玻璃,老师问是谁打碎的,甲说:“不是我。”乙说:“不是我。”丙说:“是甲打碎的。”如果只有一个学生说了真话,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甲说了真话,乙打碎了玻璃 B.丙说了真话,甲打碎了玻璃
C.乙说了真话,丙打碎了玻璃 D.丙说了真话,乙打碎了玻璃
15.交通协管员在路口拦下一辆闯红灯的汽车,质问司机:“你怎么不遵守交规?闯红灯撞了行人怎么办?”司机答道:“你又不是警察,考我什么交规?”从思维逻辑基本规律看,这位司机的回答( )
A.符合同一律的要求,做到了“首尾一致”
B.遵循排中律的要求,避免了“两不可”的错误
C.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作出“自相矛盾”回答
D.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
16.在世界杯足球赛中,A、B、C、D四支球队进入半决赛,四位球迷一起预测冠军归属。
甲:A队不能夺冠,因为A队在小组赛和淘汰赛中胜得艰难;
乙:B队队员年轻、速度快、教练足智多谋,B队会得冠军;
丙:D队队员配合好、攻守平衡、有超级球星,D队将夺冠;
丁:B队磕磕绊绊走到四强已是奇迹,B队不可能最终夺冠。
决赛结果表明,他们中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夺冠球队应该是( )
A.A队 B.B队 C.C队 D.D队
17.以下说法违反了同一个逻辑思维基本要求的是( )
①甲一会儿说种小麦,一会儿说不种小麦。乙说:“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
②甲说:“你会做饭吗?”乙说:“我会呀!”甲:“那你会做什么菜啊?”乙:“我只会做饭!”
③甲对乙说:“这件事情我不会参与,我只会在必要的时候指导一下你们。”
④甲说:“我的记忆完全消失了。”乙问:“什么时候开始消失的呢?”甲:“去年3月13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血型各不相同,他们的血型是A、B、O、AB型四种中的一种。
甲说:“丙是A型。”
乙说:“丁是O型。”
丙说:“如果我是A型,丁就是O型。”
丁说:“我不是O型。”
经核查,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的说法不真实。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甲和乙两人的判断是不一样的,必有一假,可得出结论:丁不是O型
B.排中律表明,甲和乙两人的判断必有一真,可得出结论:丁是O型
C.如果甲的说法是真的,可得出结论:丙是A型,丁是B型
D.矛盾律表明,乙和丁两人的判断必有一假,可得出结论:丁是O型
19.小王到茶店买茶,问售货员“你这有好茶吗?”,售货员回答道“我这全是好茶,从来不卖变质的茶。”售货员的回答( )
A.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B.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C.坚持了排中律,体现了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D.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20.下列论述没有违反矛盾律逻辑错误的是( )
A.电站高挂一块布告牌:严禁触摸电线!10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依法处理
B.你的意见基本正确,一点问题也没有
C.今年教师资格考录,我有信心考上,但却没有把握
D.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够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所以,《狂人日记》不是一天能够读完的
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让毕业生尽快适应毕业季求职招聘,某高校组织了一场求职专题辩论。
正方:“‘才华’应当成为用人单位招聘和选拔员工的标准。一个没有才华的人,怎么可能为公司为社会做贡献呢?”
反方:“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对于招聘员工来说,重要的是品德。在招聘时,不能重才华而忽视品德。”
主持人在最后的点评环节指出,才华和品德都很重要,一名优秀的员工,既要有过人的才华,又要有高尚的品德。有人认为,主持人的观点不符合逻辑规则,违背了矛盾律,请运用所学逻辑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评析。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R市M镇的于女士像往常一样骑电动车上班,路途中,老张家的狗突然冲向马路扑向于女士电动车前轮内,导致于女士摔倒。后于女士被送往医院救治,花去医疗费数万元,同时于女士伤情被评十级伤残。经交警部门认定,事故发生的原因系狗撞于女士电动车致使于女士受伤,于女士无责任,并查明此狗系老张所养,且已饲养两年时间。事后,于女士要求老张赔偿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费用合计15万余元。因双方就赔偿一事协商无果,于女士遂起诉老张。
于女士:我本是正常驾驶电动车,我为什么会摔倒?是被老张家冲出的狗撞击而摔倒。
老张:我家的狗撞击的是车,没有撞击于女士。
老张:哪怕就是我有责任,也是狗的责任,不是我的责任。
于女士:老张是狗的主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无可争议。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但是最终法院支持了于女士的诉讼请求。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知识,谈谈老张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2024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激战正酣,鹿死谁手还未可知,辽宁队、广东队、新疆队和浙江队将进行最后的争夺,向CBA总冠军宝座发起冲击。关于哪支球队获得了最终冠军,下面有四种说法:
辽宁队:我不是冠军
广东队:我是冠军
浙江队:新疆队是冠军
新疆队:广东队不是冠军
(1)若已知其中只有一支球队说了真话,请分析哪支球队获得冠军,并写出推理过程。
(2)若已知其中只有一支球队说了假话,请分析哪支球队获得冠军,并写出推理过程。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4月1日,“美国在台协会”主席罗森伯格再一次窜访台湾。在去年4月,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以“过境”为名窜美并与美众议长麦卡锡见面。这是民进党当局推动台美勾连、“倚美谋独”的又一挑衅行径。
早在1978年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美国就“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近几年,美国一些势力出于霸权心态和冷战思维,频打“台湾牌”,妄图把台湾当作遏制中国发展进步、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棋子,他们公然宣称美国有一个不同于中国版本的“一个中国”政策,妄图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中国的一部分,任何歪曲事实、否定和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行径都将以失败告终。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分析美国对待中国台湾问题在认识上的错误。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D
【详解】ABCD: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属于狭义逻辑。
故本题选D。
2.B
【详解】①④:《菊豆》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的、“直过民族”的历史性跨越式符合历史逻辑的,这里的“逻辑”是指生活规律和历史发展规律,①④符合题意;
②:“知识越多越反动”,这真是奇怪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理论、观点,②排除;
③:语法、修辞、逻辑都是工具性的课程,这里的“逻辑”是指的逻辑学,③排除。
故本题选B。
3.B
【详解】①:“逻辑”一词有多种词义,“强盗逻辑”属于某种理论观点,①符合题意;
③:写文章讲逻辑,是指思维规则,③符合题意:
②④:“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和“演说一定要有逻辑力量”主要是指合乎思维规律、规则,②④对应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B。
4.A
【详解】ABCD: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A符合题意,BCD排除。
故本题选A。
5.A
【详解】A:狭义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A符合题意。
B: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对象社会现象及其规律,B与题意不符。
CD:广义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中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规则与思维方法,C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6.D
【详解】ABCD: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指“规律”,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材料中毛泽东同志号召大家都要学一点逻辑,指的是学习逻辑学的知识,即逻辑学,ABC排除,D正确。
故本题选D。
7.D
【详解】①:这是霸权主义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指的是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
②: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这里的“逻辑”指的是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③:“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如果有人因此说“这歌词违背逻辑”,这里的“逻辑”指的是“逻辑规律与规则”。
④: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紧紧地抓住听众,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这里的“逻辑”指的是“逻辑规律与规则”。
故本题选D。
8.D
【详解】A:材料中:小亮既没有投赞成票,也没有投反对票,表明小亮投的是弃权票,没有违反矛盾律的要求,A错误。
BCD:材料中两位同学的对话得知:小亮既没有投赞成票,也没有投反对票,表明小亮投的是弃权票,这符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排中律,没有犯“两不可”的错误,也并不违反形式逻辑的要求,BC错误,D正确。
故本题选D。
9.B
【详解】“逻辑太重要了,逻辑混乱的文章别人看不懂,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这里的“逻辑”是逻辑规律与规则。
B:由以上分析可知,B应选。
ACD:由以上分析可知,ACD不选。
故本题选B。
10.C
【详解】A: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两句话前后矛盾,违反思维的一致性要求,故A错误。
B:“有好点的香蕉吗 ”“有新鲜的桂圆。”——该回答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故B错误。
C: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甲乙俩人说得都对”同时肯定甲乙两个相反的论断,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故C正确。
D: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材料中甲说我不赞成禁烟,又说不赞成不禁烟的意见,违反了排中律的明确性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故D错误。
故本题选C。
11.B
【详解】①③:七国集团认为他们自己拥核没问题,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核是危险的。这一观点既觉得拥核没问题,又觉得拥核危险,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峰会的目标是希望各国在废弃核武器上达成一致,但七国集团却认为他们自己可以拥核,变更判断、混淆视听,违反同一律的要求,①③正确。
②:排中律要求不能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不能骑墙居中,材料未体现排中律,②排除。
④:转移论题、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思维明确性”则对应的是排中律,“思维确定性”对应的是同一律,该选项前后组合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2.D
【详解】D: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题目中该厂长就违反排中律,犯“两不可”的逻辑错误,D符合题意。
ABC:题目中该厂长没有违反同一律、矛盾律,故ABC排除。
故本题选D。
13.B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
①:“云霞满天”与“晴空万里”是相互矛盾的,违反矛盾律,①不符合题意。
②:“将近”和“20多”是相互矛盾的,违反矛盾律,②不符合题意。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③: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选项中的“有人”不一定指同一个人,不违反矛盾律,③符合题意。
④: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同时否定“有个人志愿”和“没有个人志愿”,违反排中律要求但不违反矛盾律,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4.A
【详解】A:排中律表明,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材料中甲与丙的话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二者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由于“只有一个学生说了真话”,故乙的话必定为假,乙打碎了玻璃,继而推出甲说了真话,A正确。
BCD:根据上述推理,BCD错误。
故本题选A。
15.D
【详解】AD:交通协管员质问司机怎么不遵守交规,司机却说“你又不是警察,考我什么交规”,这位司机的回答中途改变了讨论的对象或论述中心,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D正确,A错误。
B: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对象、同一方面,相互否定的思想必有一真,这位司机的回答与排中律无关,排除B。
C:这位司机的回答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而不是作出“自相矛盾”回答,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6.A
【详解】A:乙、丁两位球迷的预测构成矛盾论题,根据排中律,这两种预测必定有一真,再根据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则甲、丙预测都是错误的,据此可推知夺冠球队应该是A队,A正确。
BCD:四人中只有丁的预测合理,夺冠球队应该是A队,B、C、D排除。
故本题选A。
17.D
【详解】③④: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选项③中, 甲既说不参与这件事,后面又说参与,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了矛盾律;选项④中甲说自己的记忆完全消失了,但却记得记忆消失的时间,因此其说法也是自相矛盾的,违反了矛盾律,这两个选项都违反了矛盾律基本要求,③④符合题意。
①: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 又否认“非A”。选项①中甲一会儿说种小麦一会儿说不种小麦,是互相矛盾的
论断,但是乙断定上述两个判断都是假的,违反了排中律, 与题意不符。
②:该选项中甲刚开始问的是“做饭”,后面又说“做什么菜”,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违反了同一律,②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18.D
【详解】A:甲和乙两人的判断是针对丙和丁,无法得出必有一假的结论,故也不可得出结论:丁不是O型,A错误。
B:排中律并不能表明甲和乙两人的判断必有一真,B错误。
C:如果甲的说法是真的,可得出结论:丙是A型但无法得出丁是B型,C错误。
D:矛盾律表明,乙和丁两人的判断必有一假,且四人中只有一人讲话是假的,可得出结论:丁是O型,D正确。
故本题选D。
19.B
【详解】B: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售货员的回答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故B正确。
A:依题意可知,材料没有涉及违反矛盾律,故A不选。
CD:排中律,指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种思想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依题意可知,材料没有涉及排中律,而是偷换了概念,故CD不选。
故本题选B。
20.D
【详解】D:第一处鲁迅的著作是集合概念,而第二处是一个非集合概念,偷换了概念,故D正确。
A:“一触即死”与“依法处理”矛盾,故A不选。
B:基本正确与一点问题也没有矛盾,故B不选。
C:有信心考上与没有把握,故C不选。
故本题选D。
2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其中必有一假。题目中主持人虽然同时肯定了才华和品德,但才华和品德并不是“A”和“非A”的矛盾关系,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可以同时具备才华与品德,故主持人的观点并不违背矛盾律。
【分析】背景素材:‘才华’是否应当成为用人单位招聘和选拔员工的标准
考点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评析类主观题,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的知识,从矛盾律的角度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主持人在最后的点评环节指出,才华和品德都很重要,一名优秀的员工,既要有过人的才华,又要有高尚的品德→可联系题目中主持人虽然同时肯定了才华和品德,但才华和品德并不是“A”和“非A”的矛盾关系。
有效信息②:才华和品德都很重要→可联系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其中必有一假,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可以同时具备才华与品德。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2.老张的观点不正确。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同一律要求我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于女士跟老张讨论的是自己为什么会摔倒的问题,是被老张家冲出的狗撞击而摔倒。老张却转移论题,转而讨论狗撞击的部位问题,撞击的是车不是人。因此,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②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矛盾律要求我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他们都成立。老张说哪怕就是自己有责任,也是狗的责任,不是我的责任。前后说法不一。其次依据法律规定,老张是狗的主人,狗撞倒于女士正在骑行的电动车导致其受伤而产生的责任就应由老张承担。
【分析】背景素材:于女士与老张赔偿纠纷
考点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我家的狗撞击的是车,没有撞击于女士。→可联系教材同一律,说明老张转移论题,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
关键词②:哪怕就是我有责任,也是狗的责任,不是我的责任。→可联系教材矛盾律,说明前后说法不一,自相矛盾。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3.(1)辽宁队获得冠军。材料中,广东和新疆两队的话是互相矛盾的两个命题。排中律要求: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根据四支球队中只有一支球队说真话,因此说真话的或者是广东,或者是新疆,这样辽宁、浙江队说的必是假话。而辽宁说假话,则正好表明辽宁队获得了冠军。
(2)新疆是冠军 。材料中,广东和新疆两队的话是互相矛盾的两个命题。矛盾律要求: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根据四支球队中只有一支球队说假话,因此说假话的或者是广东,或者是新疆,这样辽宁、浙江队说的必是真话。而浙江说的是真话,则正好表明新疆是冠军 。
【分析】背景材料:CBA冠军
考点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主观题,需调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相关的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 广东队:我是冠军;新疆队:广东队不是冠军→可联系教材互相矛盾的两个命题。排中律要求: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关键词②:已知其中只有一支球队说了真话→可推测辽宁队和浙江队说的都是假话。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主观题,需调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相关的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广东队:我是冠军;新疆队:广东队不是冠军→可联系教材矛盾律要求: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关键词②:已知其中只有一支球队说了假话→可推测辽宁队和浙江队说的都是真话。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4.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一个中国”原则就是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却宣称自己的“一个中国”原则与中国不同,属于偷换概念,混淆视听。②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矛盾律要求人们: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美国一方面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却把台湾当作遏制中国发展进步、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棋子,暗自支持台湾独立,自相矛盾。
【分析】背景素材:“美国在台协会”主席罗森伯格再一次窜访台湾
考点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他们公然宣称美国有一个不同于中国版本的“一个中国”政策,妄图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可联系教材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关键词②:美国就“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近几年,美国一些势力出于霸权心态和冷战思维,频打“台湾牌”,妄图把台湾当作遏制中国发展进步、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棋子。→可联系教材矛盾律要求人们: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