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下对讲话中的金句分析正确的是( )
序号 金句摘抄 分析
①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② 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③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 联言判断
④ 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文明大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标志性文化工程 关系判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属于同一种复合判断的是( )
①如果你不好好学习,那么你就不会有一个好成绩
②利用风力发电,既可以节约能源,又能够保护环境
③你对这件事总得有个明确的态度,要么赞成,要么反对
④蒋老师的课堂教学不但深入浅出,而且还注意因材施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在某程序中,笑脸就是单纯代表一种微笑的表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表情逐渐被赋予了很多其他的意义。因此,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准确表达对认识对象的判断便尤为重要。下列“现代用语”中,能够准确表达判断的是( )
①退!退!退! ②网购好衣服 ③他是个狠人 ④确认过眼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委员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
A.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
B.人们要进行思想交流,需要形成判断
C.判断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D.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
5.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为了无烟日的宣传,有人做了以下图片,并配有文字:“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
A.这个判断正确地断定了认识对象的关系
B.“吸烟”和“患肺癌”有必然性的条件关系
C.这个判断中概念搭配不当
D.这个判断对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断定不准确
6.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性质判断分为多个种类。下列判断中,属于全称肯定判断的是( )
A.这次防疫期间,中国的老百姓都佩戴口罩
B.全班同学都不喜欢雾霾天上体育课
C.赵刚的讲话对同学们启发很大
D.在欧美国家中,一些人非常抵制街道上的监控探头
7.甲特别崇拜他的偶像明星乙。在这个关系判断中,甲、乙之间的关系是( )
A.对称关系 B.非对称关系
C.传递关系 D.反对称关系
8.近期,某地蔬菜价格大幅下降成为社会议论焦点。本次蔬菜价格突然下降也许是蔬菜销路不畅,或者是不同地域蔬菜上市时间撞车,或者是蔬菜大丰收导致供大于求。以下选项与题目中判断相一致的是( )
A.日光灯不亮,或因为线路故障,或因为日光灯损坏
B.小李既是劳动模范又是业务标兵
C.面对困难,要么战而胜之,要么被困难吓倒
D.王晓平同学学习好、身体好、思想好
9.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复合判断的是( )
A.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 B.武松喝了三碗酒后,把老虎打死了
C.小李是一名三好学生 D.张华信任吴双,吴双也信任张华
10.对“全部香港有识之士坚决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这一判断的逻辑结构分析正确的是( )
A.“全部”是量项,“香港有识之士”是第一关系者项,“支持”是量项,“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是第二关系者项
B.“全部”是关系项,“香港有识之士”是第一关系者项,“支持”是关系项,“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是第二关系者项
C.“全部”是量项,“香港有识之士”是第二关系者项,“支持”是关系项,“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是第一关系者项
D.“全部”是量项,“香港有识之士”是第一关系者项,“支持”是关系项,“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是第二关系者项
11.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生态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的共同点在于:割裂人类和自然的辩证关系。要么把自然凌驾于人类之上,把生态危机的解决归结为人类屈从于自然的生存状态,要么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归结为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如果上述判断为假,由此可以得到以下推论( )
①没有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归结为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把自然凌驾于人类之上
②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归结为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也把自然凌驾于人类之上
③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归结为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没有把自然凌驾于人类之上
④既不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归结为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也不把自然凌驾于人类之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我国劳动法规定,除特定情形外,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据此可以推出,我国劳动法规定,除特定情形外( )
①除非经过劳动仲裁程序,否则当事人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②当事人或者经过劳动仲裁程序,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③只要经过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就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④如果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必然经过劳动仲裁程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对下列判断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使用了联言判断
②除非学好逻辑,否则不吃火锅。 使用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③喻家山不是最高的山峰。 使用了性质判断中的特称否定判断
④小郭认识罗翔。 使用了关系判断中的非对称关系判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他强调:“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下列对这一判断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只有当它的支判断都是真的时,该判断才为真
B.若该判断为真,则它的支判断至少有一个为真
C.只有当它的支判断全部为假时,该判断才为假
D.属于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即选言判断
15.“如果大雨到来,气温就会明显下降。”为真,则下列判断必为真的是( )
A.气温明显下降,那么大雨到来 B.气温没明显下降,那么大雨没到来
C.要么大雨到来,要么气温明显下降 D.除非大雨到来,否则气温不会明显下降
16.张三骑电动车不戴头盔被民警查到了。民警说:“要么站岗纠违,要么抄交通法规。”张三说:“我不同意。”那么,按照张三的说法,他必须同意( )
A.站岗纠违,但不抄交通法规
B.抄交通法规,但不站岗纠违
C.承认错误,下次不再违章
D.如果不能做到既不抄交通法规又不站岗纠违,那么就既抄交通法规又站岗纠违
17.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高质量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系统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和优势功效,坚定制度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下列逻辑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材料 逻辑分析
① 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 关系判断
② 高质量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要坚定制度自信 简单判断
③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又要坚持守正创新 不相容选言判断
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高质量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单称肯定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因此,“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下列结论与上述判断相符合的是( )
①只有读懂中国共产党,才能读懂今天的中国 ②如果读懂中国共产党,就能读懂今天的中国
③没有读懂中国共产党,就不能读懂今天的中国 ④除非读懂了中国,否则就不能读懂中国共产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对此,邓小平早有论述指出: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由此可以推断出( )
①选言判断:我们或者搞社会主义现代化,或者搞别的现代化
②假言判断:我们没有失败,我们的政策没有导致两极分化
③假言判断:我们没有产生新的资产阶级,我们没有走邪路
④联言判断: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语文老师要求以“如果”为题发挥想象,创作一篇短文。有孩子写到: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就可以穿过云霄,飞向蔚蓝而浩瀚的天空;
如果我是一条海鱼,我就可以尽情地徜徉在大海母亲般的怀抱里。
下列对上述短文的逻辑分析正确的是( )
A.尽管上述判断的前件为假,但前后件的关系真实存在
B.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真后件真,判断才为真
C.我只有变成小鸟,才能穿过云霄,飞向天空
D.当且仅当我是海鱼,我才能徜徉在大海里
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深入学习贯彻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这次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①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②正是靠着严明的纪律和规矩,中国共产党才能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一以贯之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只有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从思想上固本培元,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不断向纵深推进。通过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知行知止、令行禁止,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合力。
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中两处划线句子分别属于什么判断,并说明理由。
22.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从大历史观看“三农”,认识才会更清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要牢牢把握住大豆安全主动权,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实施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1)明确材料中划线语句的判断类型,并说明该类判断为真的条件。
(2)请根据表格从材料中找出两类条件判断的语句,并断定其具体类型。
语句 判断的具体类型 条件关系
① ② 有前件,则有后件
③ ④ 无前件,则无后件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对我们这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大食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
(1)据此,有同学认为,只要树立大食物观,就能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指出该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列举一个正确的联言判断,并说明理由。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孔乙己的长衫"源自鲁迅同名小说里的一句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长衫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进入士绅阶层的常服,久而久之,便被当作读书人的标志性符号。在这篇小说里,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却未能如愿考取功名,潦倒以终。因是穷书生,他无钱坐在酒馆里喝酒,站着喝酒而着长衫,只为凸显自己的读书人身份。这是孔乙己最后的坚守、清高与尊严。2023年,某社交平台上“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的话题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网友甲说:“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网友乙说:“我不介意脱去长衫去打螺丝,我介意的是那身长衫是父母打了一辈子螺丝给我穿上的。”
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别指出网友甲和网友乙的判断类型,并说明该判断的真假情况。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A
【详解】①: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①正确。
②:“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②错误。
③: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对象或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判断,“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属于联言判断,③入选。
④:“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文明大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标志性文化工程”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C
【详解】①③:“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属于联言判断,“如果……那么……”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常用的联结词,“要么……要么……”是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联结词,①③排除。
②④:“利用风力发电,既可以节约能源,又能够保护环境”、“蒋老师的课堂教学不但深入浅出,而且还注意因材施教”都是联言判断,“既……又…… ”,“不但……而且……”是联言判断的联结词,②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D
【详解】①:“退!退!退!”出自一个大妈和男子吵架的视频,引申传递的是一种“放下怨气和偏见”的乐观心态,“退!退!退!”是祈使句,不表达判断,①不符合题意。
②:“网购好衣服”中“好”与“衣服”搭配,即在网上买好看的衣服,“好”与“网购”搭配,意为已经在网上买好了衣服,存在歧义,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他是个狠人”,“狠人”的意思是指在某方面有过人能力的人,来源于网络游戏玩家对比自己游戏水平高的人的称呼;“确认过眼神”是一个网络流行词,即从眼神里得到了证实,出自林俊杰《醉赤壁》里的一句歌词: “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而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他是个狠人”和“确认过眼神”二者都能够准确表达判断,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4.C
【详解】ABD:材料强调的是判断的检验,没有涉及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也没有涉及思想交流、判断的来源,ABD排除。
C: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这说明判断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C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D
【详解】ABD:“患肺癌”与“吸烟”有关系,但不是必然产生的条件关系,“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这一判断对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断定不准确,D正确,AB排除。
C:这个判断是错误断定了认识对象的关系,而不是概念搭配不当,C排除。
故本题选D。
6.A
【详解】A:“这次防疫期间,中国的老百姓都佩戴口罩”断定的是中国人的全部,而且是一种肯定的判断,所以是全称肯定判断,A符合题意。
B:该项是全称否定判断,B不符合题意。
C:该项是单称肯定判断,C不符合题意。
D:该项是特称肯定判断,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A。
7.D
【详解】D:反对称关系,即在甲和乙之间,如果甲对乙有某种关系,而乙对甲有相反的的关系,那么甲和乙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反对称关系。甲特别崇拜他的偶像明星乙,乙不可能崇拜其粉丝甲,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反对称关系,D符合题意。
A:所谓对称关系,即在甲和乙之间,如果甲对乙有某种关系,而乙对甲也有同样的关系,那么甲和乙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对称关系。甲特别崇拜他的偶像明星乙,乙不可能崇拜其粉丝甲,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反对称关系,A不符合题意。
B:所谓对称关系,即在甲和乙之间,如果甲对乙有某种关系,而乙对甲也可能有同样的关系,也可能没有同样的关系,那么甲和乙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非对称关系。甲特别崇拜他的偶像明星乙,乙不可能崇拜其粉丝甲,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反对称关系,B不符合题意。
C:关系判断中涉及到两个对象,应该从对称性角度考虑。关系判断中涉及到三个对象,应该从传递性角度考虑。甲特别崇拜他的偶像明星乙。在这个关系判断中,只涉及到两个对象,应该从对称性角度考虑,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8.A
【详解】A:材料中的判断属于相容选言判断,根据“或……或……”可知A也属于相容选言判断,故A符合题意。
B:根据“既……又……”可知该选项是联言判断,B不符合题意。
C:根据“要么……要么……”可知该选项是不相容选言判断,C不符合题意。
D:该选项可表达为“王晓萍同学学习好且身体好且思想好”,是联言判断,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9.A
【详解】A: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复合判断。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是一种复合判断。“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为联言判断,A符合题意。
B: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方式。“武松喝了三碗酒后把老虎打死了”不属于判断,是一般陈述,B不选。
C:性质判断断定某种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小李是一名三好学生”属于性质判断,C不符合题意。
D:在甲和乙之间,如果甲对乙有某种关系,而乙对甲也有同样的关系,那么,甲和乙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对称关系。“张华信任吴双,吴双也信任张华”为简单判断中的对称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0.D
【详解】ABCD:“全部香港有识之士坚决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该关系判断的逻辑结构为“全部”是量项,“香港有识之士”是第一关系者项,“支持”是关系项,“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是第二关系者项,D分析正确,ABC不选。
故本题选D。
11.C
【详解】②④:不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要么……要么……”来表达,其有效式为:只有一真才为真,全真或全假都为假。材料是不相容选言判断并且该判断为假,故必须选出两个选言支全真或全假,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①③均是一真一假,符合不相容选言判断为真的有效式,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2.B
【详解】①:由“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可知,“经劳动仲裁程序”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据此可以推出,我国劳动法规定,除特定情形外除非经过劳动仲裁程序,否则当事人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①正确。
②:“经劳动仲裁程序”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要条件(不可或缺),“当事人或者经过劳动仲裁程序,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其诉讼”表明“经劳动仲裁程序”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是可以同时存在的,②不符合题意。
③:由题干可知“经劳动仲裁程序”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要条件(不可或缺),“只要经过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就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表明“经劳动仲裁程序”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充分条件,③不符合题意。
④:由“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可知,“经劳动仲裁程序”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据此可以推出,我国劳动法规定,除特定情形外如果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必然经过劳动仲裁程序,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3.B
【详解】①:“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联结项“但是”前后两部分是并列存在的,可以看出是使用联言判断,①说法正确。
②:“除非…否则不…”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结项,不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②说法错误。
③:喻家山不是最高的山峰,使用了性质判断中的单称否定判断,而不是特称否定判断,③说法错误。
④:小郭认识罗翔,但罗翔有可能认识小郭,也有可能不认识小郭,“认识”关系是非对称关系,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
14.A
【详解】A:“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这是联言判断。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A符合题意。
BC:若该判断为真,则它的支判断至少有一个为真;只有当它的支判断全部为假时,该判断才为假,二者说的都是相容选言判断的特点,BC不符合题意。
D: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从几个方面对中国的地位加以断定,属于联言判断,不是选言判断,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5.B
【详解】B: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规则是: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气温没明显下降,那么大雨没到来”是否定后件否定前件,B符合题意。
A:“气温明显下降,那么大雨到来”用的是“肯定后件肯定前件”,不符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规则的要求,A说法错误。
C:“要么大雨到来,要么气温明显下降”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与题干性质不同,C不符合题意。
D:“除非大雨到来,否则气温不会明显下降”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与题干不符,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6.D
【详解】AB:民警的处罚决定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意思是从站岗纠违和抄交通法规中选一种,张三不同意民警的处罚决定,因此AB不符合题意。
C:从题干可知,张三不同意民警的处罚决定,说明张三没同意承认错误,C错误。
D:“要么站岗纠违,要么抄交通法规。”这是一个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其逻辑性质是有且仅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其才是真的。张三不同意民警的处罚决定,那么他必须同意既抄交通法规又站岗纠违,D正确。
故本题选D。
17.C
【详解】①: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这是性质判断,①排除。
③: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又要坚持守正创新,这是联言判断,③排除。
②④:简单判断是本身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高质量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要坚定制度自信,是简单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高质量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是单称肯定判断,②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8.B
【详解】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说明读懂中国共产党是读懂中国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①:只有读懂中国共产党,才能读懂今天的中国,这是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①入选。
②:读懂中国共产党是读懂中国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二者是必要条件的关系,不是充分条件的关系,②不选。
③:读懂中国共产党是读懂中国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根据其逻辑性质,如果没有前件,就没有后件,也就是没有读懂中国共产党,就不能读懂今天的中国 ,③入选。
④: 除非读懂了中国,否则就不能读懂中国共产党,也就是只有读懂了中国,才能读懂中国共产党,颠倒了二者之间的必要条件关系,④不选。
故本题选B。
19.C
【详解】①: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这属于联言判断,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存在。不能推出我们或者搞社会主义现代化,或者搞别的现代化,①不符合题意。
②: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这是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正确的推理结构是肯前肯后式或否后否前式。我们没有失败,否定了后件,可以推出我们的政策没有导致两极分化,②符合题意。
③: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这是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正确的推理结构是肯前肯后式或否后否前式。我们没有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否定了前件,不能必然推出否定后件,③不符合题意。
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可以推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0.A
【详解】A:题干中老师要求以“如果”为题发挥想象,孩子写到的如果……就……虽然前件判断为假,但前后件之间的关系是真实存在的,A正确。
B: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除了前件真,后件假这种情况是假判断,其余情况皆为真判断,B错误。
C:我是一只小鸟,和我就可以穿过云霄,飞向蔚蓝而浩瀚的天空,二者之间是充分条件的关系,不是必要条件关系,C不选。
D:题干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而该选项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D不符合条件,不选。
故本题选A。
21.句子①属于联言判断。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句子①通过“是……也是……”这一联结项联结两个关于“纪律”的联言支,反映其的多方面情况,故句子①属于联言判断。句子②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如没有前一种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情况。句子②表达的是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和规矩”就一定没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故句子②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分析】背景素材: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考点考查: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中两处划线句子分别属于什么判断,并说明理由。属于理由类主观题,考生可调动教材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可说明该判断属于联言判断。理由: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说明该句子通过“是……也是……”这一联结项联结两个关于“纪律”的联言支,反映其的多方面情况,故属于联言判断;
有效信息②:正是靠着严明的纪律和规矩,中国共产党才能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可说明该判断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理由: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如没有前一种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情况。说明该句子表达的是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和规矩”就一定没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故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正确运用复合判断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22.(1)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2)①“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②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③“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从大历史观看“三农”,认识才会更清醒”。④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分析】背景素材: “三农”问题
考点考查:复合判断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逻辑与思维》的有关知识,从联言判断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实施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可联系教材知识联言判断的真假。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逻辑与思维》的有关知识,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可联系教材知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关键词②:“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可联系教材知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3.(1)该同学的判断错误。习近平总书记的大食物观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可见,树立大食物观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该同学的判断错误地认为树立大食物观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充分条件,没有正确揭示树立大食物观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
(2)答案示例:树立大食物观既要向陆地要食物,也要向海洋要食物。
理由: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即该判断的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与实际相符,这个判断才是与实际相符的正确的联言判断。
【分析】背景素材:树立大食物观
考点考查:正确运用复合判断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需要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指出“只要树立大食物观,就能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关键词①:习近平总书记就大食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可联系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关键词②:有同学认为,只要树立大食物观,就能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可联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相结合。
(2)本题为开放类试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列举一个正确的联言判断,并说明理由。答案示例:树立大食物观既要向陆地要食物,也要向海洋要食物。理由: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即该判断的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与实际相符,这个判断才是与实际相符的正确的联言判断。
24.①网友甲: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当前件为真,后件一定为真,说明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则由它们组成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为真。当前件为真,后件为假,说明前件与后件不是充分条件关系,则判断为假。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充分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②网友乙:联言判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分析】背景素材:关于“孔乙己的长衫"
考点考查:复合判断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先找出网友甲和网友乙的判断,分辨出判断类型,再推真假情况。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网友甲说:“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可联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及其真假情况;
关键词②:网友乙说:“我不介意脱去长衫去打螺丝,我介意的是那身长衫是父母打了一辈子螺丝给我穿上的。”→可联系联言判断及其真假情况;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教材等的结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