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 学 设 计课题 8 . 2 敬 畏 生 命 课时 第1课时课时 目标 【目标】1.通过解读面对灾难人们的不同选择,理解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体会对生命的尊重 ,感悟生命的宝贵。 2.通过“敬畏生命”的主题讨论,懂得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自觉敬畏生命。 【重点】敬畏生命的原因;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难点】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合理 引入 【生活观察】教材第63页。 问题:为什么在危险来临时,有人会奋不顾身地选择“逆行” 提示:因为生命是宝贵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义无反顾地“逆行” ,源于对生命的无限敬畏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归纳总结】知识点1:敬畏生命的原因(重点) 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 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 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 高和神圣。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通过生活观 察的感悟,让学 生能够在生活经 验中观察、感悟 、反思、总结。核心 任务 任务一:1.教材第64页,探究与分享 问题:你从上述情境中发现了哪些共同点 提 示 :让座:体现了对他人的关心。 我是你的“拐杖”:体现了对同学的帮助。 陪伴和分享:体现了对老人的关爱。 所以,三个情境都体现了不漠视他人的生命,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 每一个人的生命态度。 【教材素材链中考】下列三个情境共同体现了 (A) 通过解读面 对灾难人们的不 同选择,理解生 命的脆弱与坚强 ,体会对生命的 尊重,感悟生命 的宝贵。(敬老院) (让座陪伴和分享)A.敬畏生命,关怀他人的生命 B.漠视自己的生命 C.生命的脆弱与艰难 D.只关注他人的身体 解 析 :题干中的三个情境,都体现了对他人生命的关爱,是敬畏生命、 关怀生命的表现,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不能漠视生命;题中 情境未体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C不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既要关注他人的 身体,也要关注他人的精神生命。 命题分析:本题材料和设问选自教材第64页探究与分享。情境类试题在 中考命题中极为常见,常以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为切入点,考查其中蕴含的道 理,对学生的情境想象能力和理解运用能力要求较高。 【用典释义】教材第64页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出自《周易》,意思是第 3 页 共 3 页天地最大的恩德,是为宇宙和人类提供了生生不息的环境,让各类生命各得 其所,安身立命。 【特别提醒】人,是需要有敬畏之心的。敬畏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 信念。这种态度和信念是从人类的生活实践和教训中得来的,是从科学认识 的不断积累和“纠错”中得来的,也是从人与自然长期相处的生命体验中得 来的。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甚至无法无天 。不懂敬畏的人是可怕的,不知道敬畏是什么的人是可悲的。 2.教材第65页,阅读感悟——解读 本栏目讲述了5 · 12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出租车志愿车队、救援医疗队 、紧急救援队、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第一时 间赶赴灾区,托起生命的希望,这是我们对“生命最宝贵”的生动诠释和切 实践行。将5月12日设立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是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 命至上的重要体现,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 【归纳总结】知识点2:敬畏生命的要求(重难点) 1.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万物的生长和生命的延续是宇宙天地间的重大法则。我们的生命是大自 然的组成部分,效法天地自然,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是对我们的生命最好的 珍视和善待。 2.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求我们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 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 一个人。 3.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生命重于泰山,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身外之物更为重要。当 人民的生命遭遇天灾人祸的威胁时,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生命 ,这是我们对“生命最宝贵”的生动诠释和切实践行。 通过探究与 分享,让学生在 思考与讨论中总 结已发现、已感 知到的知识,并 碰撞产生新的认 知,从而更好地 接受新的知识。 通过“敬畏 生命”的主题讨 论,懂得生命的 价值高于一切, 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自觉敬畏生 命。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 护生命而拼搏 (关心残障儿童谢谢你的爱心D受心义卖善待他人,关爱他人生命)【用典释义】教材第65页的“仁者爱人”出自《孟子 ·离娄下》,意思 是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和人格魅力的善 良的人。仁者爱人是儒学所主张的爱的方式。“推己及人”这一思想最早源 于孔子的两句话,一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句是“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接受的 ,不要强加给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是自己要站得 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任务二:教材第66页,启思寻行 问题:1.谈谈你对下列关于生命的观点的看法。 2.在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群英雄,他们为保卫国家、民族利益 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请结合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以“致敬英雄:生命的第3页共3页意义”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 提示:1.①“因为敬畏,所以无畏”的意思是因为常存敬畏之心,一言 一行坦荡于天地,不负于万事万物,所以自然没有畏惧之心,不会经常畏惧 害 怕 ; ②“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是说只有心怀敬畏才会牢记“慎独”,才有 危机感,才能知方圆、守规矩,明辨是非,行为有所收敛。 2.可按以下流程开展主题班会。 ①班会之前,学生收集并整理英雄人物的故事。 ②班会上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③最后教师总结:这些英雄们的故事中都流露出一种共同的情感,那就 是爱国。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将自己的生命与人 民、与国家紧紧联系起来,生命才有价值。当堂检测 考查点:敬畏生命的要求 典例1:眉山外卖小哥周海在送餐途中,发现有人落水,他毫不犹豫脱掉 衣服从10米高的桥上跳下将其救上岸。周海跳桥救人的视频发布到网上后 ,引发大量网友点赞,对于大家的赞誉,周海只说:“我不能让生命眼睁睁 在我眼前逝去。”周海的言行告诉我们(D) A.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 B.要尽己所能,珍爱自己的生命 C.保护生命要不顾一切危险 D.要敬畏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 【解析】外卖小哥周海毫不犹豫从10米高的桥上跳下救人,启示我们要 敬畏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故D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生命的独特性和珍爱 自己的生命,A、B不符合题意;C中“不顾一切危险”说法绝对,不选。 典例2: 《新考法:选择标题》(2023 ·云南中考)2023年4月13日, 经过7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扑灭威胁玉溪某 烟花厂的火情,保护了周边200多户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标题与该材 料内容最匹配的是(B) A.探问生命珍惜青春B.敬畏生命生命至上 C.绽放生命追求荣誉D.守护生命健康成长 【解析】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扑灭火情保护周边200多户村民 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坚持生命至上,B正确;A、C、D 均不符合题意。 通方法,解题 指导,重难点突 破。 通过典型案 例的分析讲解, 让学生学会解题 ,能够自主分析 ,掌握答题技巧 , 培养思辨能力课堂总结 *关于敬畏生命的认识误区* 误区1:自己的生命最重要,我们要珍视自己的生命,无须顾及他人的生 命。(×) 误区辨析:(1)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财富。我 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珍视和善待自己的生命,学会自我保护。 (2)敬畏生命,还要关爱他人的生命。“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求 我们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 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易错易混 知识点的强调与 总结,再次突破 重难点,课堂小 结与课后思考同 步落实。板书设计 生 命 可 贵 需要 认识生命 做到 敬畏生命 生命是珍贵的 生命是独特的 (了解) 生命是不可逆的 生命的特征 生命是有限的 生命是有接续的 原因 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要求 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梳理思路, 核心重点可视化作业布置 巩固重点,第 3 页 共 3 页分层思考,针对 性强。教学反思 一课一思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