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识字2 金木水火土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联系生活、借助图片等方法,认识“一、二”等7个生字。 2.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等4个字和横、竖2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 2.认识田字格,学写汉字。教学难点 1.读准“三、四、上”的读音。 2.观察、仿照范字,能在田字格中写准位置。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正确朗读课文。认识“一、二”等5个生字。2.学习“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一句。3.认识田字格和笔画横,初步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会写“一、二、三”3个字。教 学 过 程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天地之间,有你有我有他,天地之间除了人,还有许多许多的事物。这节课我们再次踏上识字之旅,到天地之间再去看一看。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儿歌《金木水火土》。(板书:金木水火土)齐读课题。 3.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出示课文,逐句朗读。先教师带读,学生跟读;再让学生自己尝试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3)引导学生根据儿歌的节奏读正确、流利,不唱读,不拖调。 (4)引导学生选生字把课文补充完整。 一二三( )( ), 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 )( ), 日月照今古。 二、学习“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1.学习“一二三四五”。 (1)教师指名学生朗读会认字“一二三四五”,教师重点正音:读“三”“四”时,牙齿咬起来;读“五”时,发音像过山坡,上去又下来。 (2)数小手游戏:教师引导学生数数自己的手有几根手指,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二”“三”“四”“五”代表的数字。 (3)生字、数字手拉手游戏:教师引导学生连一连生字“一”“二”“三”“四”“五”与对应的阿拉伯数字。 2.学习“金木水火土”。 (1)学习“金”。 ①教师讲解:“金”指金属。 ②出示金项链、金锁等图片,让学生了解“金”可以指黄金。 ③教师引导:“金”还可以泛指金属。你还知道哪些金属制品? 预设:铜线、铁锅、铁剪刀、铝合金窗户。 (2)学习“木”。 ①教师出示树木的图片,告诉学生“木”指的就是树木。 ②拓展思考: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木头做成的? 预设:木桌、木椅、木床、积木。 (3)学习“水”。 ①教师出示江河、大海、水龙头、杯子里的水的图片,告诉学生这些都是“水”。 ②教师提问:水有什么用处? 预设:喝水、刷牙、浇花、刷碗、给妈妈洗脚。 (4)学习“火”。 ①教师出示火的图片,告诉学生这就是“火”。 ②教师提问:火有什么作用? 预设:照明、取暖、做饭、烧热水。 (5)学习“土”。 ①教师出示土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多种形式的土:菜地里的土、沙土。 ②教师出示植物生长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土壤。 (6)总结:金、木、水、火、土是大自然中最基本的事物。 (7)多种形式诵读儿歌的第一句,感受意境美。 三、指导书写笔画横、竖和生字“一、二、三” 1.教师讲解田字格。 出示带有“上”字的田字格,教师讲解:一座房子四方方,里面有两条虚线,这条叫横中线,它把房子分成了上半格和下半格;这条叫竖中线,它把房子分成了左半格和右半格,横竖交叉就分成了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和右下格。伸出你的小手,拍着手读儿歌《田字格拍手歌》。 田字格拍手歌 四字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 2.讲解笔画横即“一”。 (1)教师讲解:汉字由笔画构成,每个笔画都有自己的名称。你们看,“一、二、三”中都有哪一个笔画? 预设:都有横画。 (2)教师范写,提示学生“横”即“一”的书写要点,学生边读笔画名称边书空: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板书:一) (3)学生在课本上按照正确的笔顺描红两个,写一个,写完后跟范字作对照,看是否做到了正确、规范、端正和整洁,如果没有需订正。 3.指导书写“二、三”。 (1)引导学生从书空“二、三”中了解写字时笔顺是有规律的:从上到下。 (2)学生观察“二”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3)教师范写,提示学生“二”的书写要点:上横短,写在上半格。下横长,写在下半格。字要居中。(板书:二) (4)学生按照笔顺描红“二”,练写“二”。 (5)学生观察“三”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教师提示学生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6)教师范写,提示学生“三”的书写要点:中间的横最短,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第三横最长。(板书:三) (7)学生按照笔顺描红“三”,练写“三”。第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上、下”等2个生字。2.会写“上”和笔画竖。3.学习“天地分古今,日月照今古”一句。教 学 过 程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还学习书写了汉字“一、二、三”。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儿歌《金木水火土》。(板书:金木水火土) 2.开火车打乱顺序认读生字“一、二、三、四、五”。 3.出示课文,齐声朗读。 二、图文结合,归类识字 1.图文结合,理解意境。 (1)指名学生读“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教师相机出示文中背景图——傅抱石的国画《一望大江开》。 (2)教师引导:你能看图说说“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的意思吗? 预设:天在上,地在下。太阳、月亮从古至今,一直照耀着大地。 2.学习生字“上、下”。 (1)教师借助生活场景,用“上”“下”说一说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理解“上”“下”是反义词。 桌子上有书,桌子下有椅子。 铅笔在桌子上,凳子在桌子下。 上课了,我们上楼走进教室;下课了,我们下楼走向操场。 公交车来了,我赶快上车。到站了,我赶快下车。 (2)教师点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天地人”,天在“上”,地在“下”。 三、指导书写“上” 1.教师范写竖,提示书写要点:从上往下,起笔时稍重,收笔时自然停顿。 2.学生观察“上”字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教师范写,提示学生书写要点:竖写在竖中线上,短横写在横中线上方,下横要长一些。 3.学生在课本上按照正确的笔顺描红两个,写一个,写完后跟范字作对照,看是否做到了正确、规范、端正和整洁,如果没有需订正。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尊重一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识字方面,让学生在手指操、趣摆糖果、看图识记字形等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动一动、摆一摆、看一看,多感官参与,立体巩固识字。写字方面,本课也是学生首次写汉字,用《田字格拍手歌》帮助学生认识田字格和田字格中的横中线、竖中线。 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 学生第一次动笔写字,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都不会,也不懂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习起来非常吃力。由于课时限制,我无法每个学生都一对一地指导,后面的教学中我会在这方面弥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