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3 b p m f 教案(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3 b p m f 教案(2课时)

资源简介

汉语拼音 ③b p m f
【教材解析】
本课有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四个声母,配有一幅郊外游玩的情境图。爸爸和孩子在爬山,孩子手里拿着的收音机正在播放音乐,“播”提示b的音,收音机提示b的形。山坡的“坡”提示p的音,男孩T恤上的字母“p”提示p的形。两个孩子在山脚下捉迷藏,小女孩躲在山洞门后,小男孩正蒙着眼睛用手摸。“摸”提示m的音,山洞门提示m的形。爸爸手中的拐杖提示f的形。
第二部分是b-ɑ→bɑ ,提示了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下面是要求书写的字母b、p、m、f的笔顺以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第三部分是b、p、m、f与单韵母的拼读练习,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借助图画教学声母b和带调韵母ɑ的拼音;二是b、p、m、f和ɑ、o、i、u相拼的带调音节的拼读练习。
第四部分是“爸爸、妈妈”两个词语,以及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爸、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b、p、m、f,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b、p、m、f和单韵母ɑ、o、i、 u组成的音节,初步学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爸爸、妈妈”2个词语,认识“爸、妈”2个生字。
【教学重点】
拼读b、p、m、f和单韵母ɑ、o、i、 u组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
b、p、m、f与o的拼读。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拼音卡片。
【教学策略】
b、p外形相似,一年级学生细节分辨能力较差,更容易混淆,运用编儿歌、做手指操等方式,使抽象思维形象化,帮助学生记忆。学生刚开始学习两拼音节,比较困难,借助图片拼读,联系生活中的词语、已学生字等,帮助学生拼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正确认读b、p、m、f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复习。
上节课,咱们在奇妙的拼音王国,认识了3个单韵母宝宝,你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出示字母卡片i、u、ü,学生集体认读。
咱们还认识了两个声母宝宝。
出示字母卡片y、w,学生集体认读。
还认识了声母宝宝和韵母宝宝组成的整体认读音节。
出示拼音卡片yi、wu、yu,学生集体认读。
提示顺口溜,强化记忆:小ü看见y,擦掉两点变成yu。
出示PPT,让学生打手势练读带调音节:
yī yí yǐ yì
wū wú wǔ wù
yū yú yǔ yù
提示顺口溜,强化记忆:小i小i有礼貌,先摘圆帽再标调。
2.导入新课。
今天,拼音王国里我们要结识声母家族的几个新朋友,它们也是韵母的好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和它们一起做游戏吧!
出示字母卡片b、p、m、f。示范b、p、m、f的发音。
二、图文结合,认识b、p、m、f
(一)情境图中找字母
1.观察情境图,描述图画内容。
出示PPT,展示课文情境图。
引导观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预设:爸爸和孩子去郊外游玩。他们在爬山坡,爸爸拄着拐杖,走在前面。儿子走在后面,他手拿着收音机,边走边听广播。他们爷儿俩一路上说说笑笑,很开心。山脚下,两个小朋友在捉迷藏,女孩躲在山洞门后,男孩蒙着眼睛用手摸。
2.走进图中,寻找字母宝宝。
板书:b p m f
引导: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四个声母宝宝就藏在这幅图中,让我们走进这幅图,把它们找出来吧!
预设:男孩子手里拿着的收音机形状是b。
男孩T恤上的字母是p。
小女孩躲在山洞门后,山洞门的形状是m。
爸爸手中的拐杖形状是f。
出示PPT,展示3个单韵母与画面重叠的效果,用形象加深记忆。
b 收音机中听广播
p 红色T恤字母P
m 蒙上眼睛用手摸
f 拄着拐杖上山坡
三、教学b、p、m、f的读音
(一)教学b读音
1.出示PPT:b。
指导:这是声母b,发音的时候比广播的“播”读得轻短一些。注意口型,上唇和下唇闭紧,然后突然打开,让气流爆发而出,极轻极短,而且不送气。什么是不送气呢?我们可以拿一张薄纸,发b的音时,薄纸基本是不动的。
学生:同桌互助,练习b的口型和发音,借助薄纸进行检测,看看发音是否正确。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练习读3遍。
2.顺口溜助读。
出示PPT
广播广播b b b,跟着广播学唱歌。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提示:注意声母读得轻而短。
3.自由练习。
(二)教学p的读音
1.出示PPT:p。
指导:这是声母p,发音的时候比山坡的“坡”读得轻短一些。注意口型,上唇和下唇闭紧,然后突然打开,让气流爆发而出,气流比发b发音的时候要强,是送气的。什么叫送气呢?我们可以比较一下。
老师示范:发b的音时,薄纸基本不动;发p的音时,薄纸明显颤动。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同桌互助,检查口型和发音。用薄纸测试,体会b、p发音的不同。
2.顺口溜助读。
出示PPT:
山坡山坡p p p,爬上山坡唱山歌。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提示:注意声母读得轻而短。
3.自由练习。
4.区别b和p。
(1)找不同。
引导:下面我们学习p的读音。你发现了吗?p和b长得非常像。仔细分辨一下,这两个声母宝宝有什么不同?
预设:右下半圆是b,右上半圆是p。
出示PPT:b—p
引导:b向右挺着一个大肚子;p有一个大脑袋,总是往右看。
(2)做手指操。
伸出手,跟图片一起边做动作,边读。(右手竖掌,左手半圆,做出“b”的字形。)
伸出手,我们边做动作,边读顺口溜。(师右手竖掌,左手比半圆,做出p的字形)学生跟读。
(三)教学m的读音
1.出示PPT:m。
指导:这是声母m,发音的时候比摸一摸的“摸”读得轻短一些。发音的时候,双唇闭合,把气堵住,气流从鼻腔透出,声带颤动。发m的音时,薄纸是不动的。
老师范读,学生模仿口型跟读。
2.顺口溜助读。
出示PPT:
摸人游戏m m m,两个门洞m m m。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提示:注意声母读得轻而短。
3.自由练习。
(四)教学f的读音
引导:接下来我们请出今天课堂上的最后一位声母宝宝。
出示PPT:f
1.师范读。
指导:f发音的时候,比佛像的“佛”轻、短。上牙齿轻轻地放在下嘴唇上,形成小小的缝隙,气流从缝隙里出来,要注意,声带不颤动。把手放在喉咙部位,摸一摸,这时候声带是不颤动的。
学生模仿口型,摸喉咙部位,跟读。
2.顺口溜助读。
出示PPT:
一尊大佛f f f,一根拐杖f f f。
3.自己练习读几次次,注意上牙齿轻轻地放在下嘴唇上,轻轻读出来,声带不颤动。
四、做字母手指操。
五、学写b、p、m、f
1.板书:四线格b、p、m、f。
2.观察交流b、p、m、f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和笔顺。
(1) 书写指导:两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先写竖,再写右下半圆。
学生书空。
(2)书写指导:两笔写成,占中格和下格。先写竖,再写右上半圆。
学生书空。
(3)书写指导:三笔写成,占中格。先写竖,再写两个左弯竖。学生书空。
(4)书写指导:两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先写右弯竖,再写横。
学生书空。
3.学生按笔顺书写,描红,临帖,并小组展示。
强调坐姿:头正、肩平、 背直、足安,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拼读b、p、m、f和单韵母ɑ、o、i、 u组成的音节,初步学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2.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爸爸、妈妈”2个词语,认识“爸、妈”2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6个单韵母宝宝,你还记得它们是谁吗?
预设:ɑ、o、e、i、u、ü。
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声母家族的四个新朋友,它们是——
预设:b、p、m、f。
声母宝宝最喜欢和韵母宝宝做朋友,它们站在一起,就是音节,表示一个汉字的读音。例如,声母b和带调单韵母ɑ站在一起,就可以用来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板书:
声母和韵母站在一起的时候,怎么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拼音的拼读的方法。
二、学习拼读音节
1.出示PPT:
小姑娘推着声母b和韵母ɑ,两个字母碰撞在一起,就合成了一个音节bɑ。
出示PPT:
2.一个声母跟一个韵母碰在一起,就能合成一个音节,这就叫拼音。拼读音节的时候要注意声母读得轻短,韵母读得响亮,然后快速连读成音节。老师范读顺口溜,学生跟读。
顺口溜: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拼猛一碰。
3.老师示范拼读,学生跟读。
强调: 声母读得轻短,韵母读得响亮。
4.教学带调音节 bɑ。
(1)出示PPT:
引导:图上画的是谁?你们认识吗?
预设:猪八戒。
引导:它手里举着的是什么?
预设:数字8。
引导:仔细看一看,这个音节和刚才的音节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ɑ上带声调。
小结:对了,你观察得真仔细。这是带了声调的音节bɑ,它可以代表猪八戒的“八”,也能表示数字8。拼读时,带调韵母应带调读。
(2)老师范读带调拼读,学生跟读若干遍。然后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开火车读。
(3)引导:想一想,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带bɑ的词或短语?
预设:扒开、嘴巴、下巴、巴士、尾巴。
(4)出示PPT:
引导:这只小兔子在干什么?
预设:拔萝卜。
提问:哪位同学来拼一拼?注意拼读秘诀: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拼猛一碰。
学生举手拼读。
老师范读,并做音调动作,用手画出音调读。
学生跟读并做音调动作。
(5)师:除了拔萝卜,你还见过bá什么?
生:拔草、拔牙、拔河。
师:你能用bá说一句话吗?
生:我们举行了拔河比赛。
(6)出示PPT:射靶的图和河坝图及相关音节,自读,看图读。听老师读,自己练习读。
师相机强调第三声要拐弯。
5.教学其他带调音节。
出示PPT:
自己练读,师读,生练习读,老师读,学生自己检查读准。
三、练习拼读词语,巩固新知
1.拼读词语。
出示PPT:
mǎ yǐ dà mǐ yù mǐ píyī
fù mǔ pù bù mā bù pī fā
四、读儿歌,巩固拼读。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请学生圈出学过的音节。
五、看图说话,学习生字词
1.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出示PPT:图片
预设:图上有小女孩,有爸爸、妈妈,小女孩手里拿着一个气球,在前边跑。爸爸和妈妈在小女孩后面,在散步。
引导: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啊。猜一猜,这是在什么地方?
预设:公园。
引导:什么时间去公园呢?
预设:星期六或者星期天。
2.练习说话。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什么时间?哪些人?在哪里?干什么?(学生回答)
预设:星期天,爸爸和妈妈带我去公园玩。
3.学习音节词。
板书:
提问:谁能拼读一下这两个词语?
学生拼读词语。
引导:看看生字上的拼音,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第二个拼音都没标声调。
师:“爸爸”“妈妈”两个词语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相机把轻声音节变红)汉语有些词里的音节,念得又轻又短,叫做“轻声”。
老师范读词语:爸爸、妈妈。学生跟读。
3.识记“爸、妈”两个字。
出示PPT: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这两个汉字。
老师组词教读:
爸,爸爸的爸
妈,妈妈的妈
学生跟读。
出示PPT:爸 妈
爸爸 妈妈
让学生读一读。
4.读儿歌,巩固识字和拼读。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请学生圈出学过的音节。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课堂上,我通过反复示范让学生认识发音方法;多种形式练习,让学生体会发音的要领。
2.在教学b、p、m、f与单韵母的拼读时,为了加深印象,我把它与认识事物、练习说话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口语经验,从言语实践中来,再回到言语实践中去。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拼音,没有耐心听老师讲发音,在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或开火车读的时候,自己在下面发音或说话。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强化课堂纪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