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10课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三单元 坚持唯物主义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微视频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演化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为了生存,首先要获取吃、穿、住、用、行等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物质生产活动就一刻也不能停止。1.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生产力看人类社会的演进物质生产活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生产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生产生活所需要的物质资料,促进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的产生,在推动经济繁荣的同时生产出新的社会关系,从根本上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五个阶段1.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活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部分构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物质生产方式,还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以及情感、风俗、习惯等。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及其过程的主观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社会意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工业革命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工业革命前,人们普遍信奉自然经济下的农耕文化和传统宗教观念。工业革命后,人们开始追求个人自由、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如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指导社会变革的重要思想武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与不平衡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其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未必都是高的;某些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其社会意识的某些内容却可以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中如达芬奇、莎士比亚、但丁等,他们不仅关注现实社会的变化,更通过艺术和文学的形式,表达了对人性、自由、理性和美的追求。这些思想超越了当时封建社会的束缚,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对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对环境治理的推动作用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对环境治理产生了积极的反作用。一方面,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促使政府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加强了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另一方面,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也促使企业更加注重自身的环保形象和社会责任,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无不与思想解放密切相关。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觉醒。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幕。4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思考讨论:“穷山恶水出刁民”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上述观点进行讨论。微视频改革开放大事记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人类社会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微视频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会形成特定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使之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的物质力量,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其中生产工具是最重要的劳动资料。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它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构成。在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中,都渗透着科学技术。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进行了精辟的论述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第一生产力,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变着社会的交往方式。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科学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大大方便了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科学技术应用于传播媒介,使人们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人类社会最初经历了原始社会,那时生产力水平极低,生产工具简单(如石器、木棒),生产方式原始。此时的生产关系是基于血缘和氏族的共同劳动和平均分配,因为生产力低下,无法产生剩余产品,也就没有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的基础。发达的生产力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整个社会利益的分配却不直接取决于生产力,而是取决于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不仅体现在生产力发展方面,也体现在生产关系领域。习近平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利益分配取决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制度、设施以及思想体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以及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上层建筑还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观点。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课后作业:今年8月人社厅发文:网络主播正式成为一种新职业。思考行业政策法规与行业发展的关系。一、填空题:1. 决定 。 对 具有反作用。2.社会生活由 和 两大部分构成。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二、选择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物质生产活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随堂检测生产力社会存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社会意识C28个新工种19个新职业信息正式发布微视频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