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3 汽化和液化 第1课时 汽化本节教材分析教 材 解 读 本节内容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二是学生对本节课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认识沸腾和蒸发的特点,由于实验较为重要,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沸腾前后温度变化和气泡变化,并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学 习 目 标 物理观念 1.知道什么是汽化,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2.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空气流动快慢有关,蒸发吸热。 3.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会查沸点表。科学思维 1.通过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不论是实例分析还是通过实验现象进行研究,都会用到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比较”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总结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在归纳演绎的过程中养成用证据的习惯。科学探究 1.通过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探究,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 2.通过对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探究,能按实验方案操作,获得实验数据,还会用简单的物理图像描述数据,根据图像特点对实验结果做出解释。科学态度 与责任 1.通过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物理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对探究实验中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交流的重要性。重 点 难 点 重点:识别生活中的汽化现象;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难点:用图像法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实 验 探 究 方 法 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使水尽快沸腾的方法: ①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②水的初始温度要高一些(以95 ℃左右为宜); ③烧杯口要加盖,防止热量散失; ④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备 课 资 料 word版电子教案、匹配的课件见电子资源新课导入【导入一】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1)演示实验,教师用棉球蘸上少量的酒精在黑板上写下“同学们好”几个大字,请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变化,教师设疑,这些字跑到哪儿去了 引入新课。(2)雨后地上的积水过一段时间就干了,晾在外边的衣服过一段时间就变干了,锅内烧开的水为什么越来越少,这些现象都是怎样发生的 引导学生分析引入新课。【导入二】 (实验引入新课)我们都知道夏天吹电风扇会感到凉爽,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将一支温度计放在电风扇下吹时,温度计的示数会怎么变化呢 在温度计玻璃泡上蘸上酒精再用电风扇吹时,温度计的示数会怎么变化呢 引入新课。学点1 汽化观察1:如图1-3-1所示,清冷的早晨,我们常看到草叶上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图1-3-1思考:问题1:露珠的形成是 液化 现象,形成露珠的过程中需要 放 (选填“吸”或“放”)热。 问题2:太阳出来露珠不见了是 汽化 现象,这个过程中需要 吸 (选填“吸”或“放”)热。 问题3:将一壶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水越烧越少,晾晒在太阳下湿衣服变干,这两种现象都是 汽化 现象,汽化分 蒸发 和 沸腾 两种方式。汽化时,需要 吸 热。 学点2 蒸发观察1:如图1-3-2所示。图1-3-2思考:问题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液体的表面积 、 液体的温度 、 液体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速度 。 问题2:通常情况下液体表面积 越大 ,液体温度 越高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 越快 ,蒸发就越快。 学点3 沸腾观察:如图1-3-3所示的实验。图1-3-3思考:问题1:水在一定温度下,变成了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液体在一定温度发生,且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称为 沸腾 。 问题2:水沸腾时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气泡中的成分是 水蒸气 。 图1-3-4问题3:如图1-3-4所示为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像,液体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作 沸点 。一切液体的 沸点 随液体表面上方气压的升高而增大。 问题4:液体沸腾的条件:(1) 温度达到沸点 ;(2) 继续吸热 。 能力培优1.小宇同学用如图1-3-5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请你回答:图1-3-5(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图乙中 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 (3)图乙中 段不是根据本实验装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画出来的。 [答案] (1)92 (2)DE (3)EF更多能力培优题(word电子版)见电子资源。实验视频 本节实验视频,见电子资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